深圳水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改善

2020年01月08日08:18  来源:深圳特区报
 
原标题:深圳水环境实现历史性转折

  几年前,深圳大量河流还是黑臭难闻,如今,福田河、大沙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等河流已面貌一新,呈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成为城市新的风景线和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1月7日下午,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介绍全市水污染治理工作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治水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用超常规的力度和举措打响了一场水污染治理攻坚战。2019年,是深圳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水污染治理决战年,成效显著。

  经过努力,目前深圳水环境实现历史性转折,取得了黑臭水体全面消除、五大河流考核断面全面达标、河流水质全面提升的攻坚成果。去年,深圳被国务院评为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5个城市之一,并成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全市水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改善

  深圳是经济、产业、人口大市,也是空间资源、环境容量小市,有限的水环境承载能力和高度发达的经济行为产生的污染负荷不相匹配。水污染问题曾经是深圳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2016年初,全市310条河流中有159个黑臭水体,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数量最多,茅洲河、深圳河等五大河流水质都是劣V类。环境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污水管网缺口达5938公里,雨污不分的小区、城中村超过1.2万个,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经过大力治理,随着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能力提升,深圳水环境质量在2019年实现了根本性改善。”在发布会上,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尹杰说,水环境改善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59个黑臭水体全面消除——经过三年治理,自2019年10月底以来,所有黑臭水体已连续不黑不臭,其中101个达到国家地表水Ⅴ类,实现了从又黑又臭到具备景观水体功能的“蜕变”。

  2个国考断面实现历史性转折——茅洲河曾经是全省污染最重的河流之一,目前已实现历史性突破,共和村国考断面11月、12月连续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氨氮从2015年的23.3mg/L降至2mg/L以下,达到1992年以来最好水平;深圳河是和香港的界河,自2018年11月达标以来,旱季水质稳定达地表水Ⅳ类标准,全年均值达地表水Ⅴ类标准,为1982年以来最好水平。

  3个省考断面全面达标——2019年,观澜河企坪断面年均值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坪山河上洋断面年均值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龙岗河西湖村断面12月份已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

  310条河流水质全面提升——全市310条河流中,劣Ⅴ类水体由212条下降至76条,减少136条,比例由两年前的68.3%下降至24.5%,下降了40多个百分点。

  通过上下联动、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破解治水难题

  治水是各地普遍面临的一道难题,对深圳来说,治水更是难上加难。

  深圳市水污染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市水务局副局长龚利民说,在近年水污染治理过程中,深圳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做法,破解这道难题。

  在深圳,市领导带头挑最重的担子,治水成为市主要领导“花费时间最多、基层调研最多、开会研究最多、反复强调最多”的一项工作。

  深圳坚持党政领导亲自抓,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治水机制。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陈如桂担任市总河长、副总河长和污染最重的茅洲河、深圳河市级河长,其他市领导分别担任观澜河、龙岗河、大沙河、坪山河市级河长,带队巡河、解决问题。副市长黄敏担任市水污染治理指挥部总指挥,每周开会研究和现场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市人大、政协以及市直各相关部门全力支持治水工作,各区书记、区长经常深入一线,对治水工作如数家珍,都成了“治水专家”。广大干部职工常年“5+2”“白加黑”加班加点,与家人聚少离多,他们用辛勤的努力,换来了水环境的巨变,他们奋斗的身影,是新时代最美的风景线。

  打破以往“条块分割、零敲碎打”的做法,深圳坚持系统治理,创新推行“大兵团作战、全流域治理”的治水模式。统筹打包流域所有治水项目,招选大企业统一实施,推动工程大幅提速。

  水污染问题表现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深圳坚持源头治理,坚定不移推行雨污分流技术路线,4年来,深圳牢牢抓住管网这个核心,建成污水管网6274公里,相当于“十二五”期间建成管网长度的4.5倍;完成小区、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13793个,是“十二五”期间建成管网长度的10倍。

  汇聚50多家国内一流机构组成深圳市治水技术联盟;委托清华大学等12家单位制定九大流域水系综合治理方案;会同“两院”院士团队编制“深圳水战略2035”;组建702名志愿者河长和12万名“河小二”的志愿护河队伍……深圳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形成开门治水、全民护水的良好氛围,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治水新格局。

  年底前实现全市河流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V类以上

  “水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我市水环境发生了历史性转折,但我们也清醒看到,目前仍然面临老旧屋村雨污分流难、存量管网排查修复改造难、暗涵数量多整治难、涉水污染源管控难等‘四大挑战’。”龚利民表示,今年是“水污染治理巩固提升年”,接下来将按照建设先行示范区的目标定位,深入开展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在暗涵整治上下功夫,在排水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在涉水污染源管控上下功夫,实现“治污”向“提质”迈进,全力推动水环境长制久清。今年底前,实现全市河流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V类以上,力争到2025年,全市河流水质达到IV类以上,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可游泳”的Ⅲ类标准。

  “与此同时,我们将深入贯彻广东省建设万里碧道的战略决策,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以‘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为愿景,全面推进深圳千里碧道行动。”龚利民说,深圳努力在2025年前,打造集安全的行洪通道、健康的生态廊道、秀美的休闲漫道、独特的文化驿道、绿色的产业链道等“五道合一”的1000公里碧道,促进治水治产治城相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奋力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先行示范,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努力成为可持续发展先锋。 

  记者 窦延文

(责编:王楠、陈育柱)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我们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