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战疫情保民生抓保障谋发展:誓将“两难”变“两全”

2020年02月19日19:41  来源:深圳特区报
 
原标题:誓将“两难”变“两全”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重要讲话,是深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奋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重要遵循,更是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摆在深圳面前必须答好的考卷。

  大事难事看担当。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这被称为“两难”。如何将“两难”变成“两全”,是深圳必须面对的命题。

  昨天下午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会议暨市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会议再次强调,要在确保疫情防控前提下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切实把“两难”变为“两全”,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以“先行示范”的担当作为,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率先从疫情影响中走出来,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非常之战非常之举,全力以赴变“两难”为“两全”

  突如其来的战役,考验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志、非常之魄,非常之战当有非常之举、用非常之将。

  深圳市委市政府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省委工作部署,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落实“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重要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尽责任担当之勇、施科学防控之智,展统筹兼顾之谋、竭组织实施之能,团结带领全市上下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为支撑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深圳贡献。

  争取双胜利,深圳有底气。

  早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之初,深圳市委市政府便将打好人员返深高峰防御战和复工复产攻坚战提上了作战规划。

  1月20日晚,市委书记王伟中主持召开全市疫情联防联控会议,第一时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要求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牢牢把握联防联控的核心任务,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严防死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全力救治患者,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1月22日晚召开的全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视频会议提出,要抓紧制定节后人员返深工作预案,做好全面防控疫情的充分准备。

  1月26日上午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会议暨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会议再次强调,要结合防控形势,分级分类提前制定春运返程、企业开工等关键节点应对预案,适时出台相应措施。

  疫情防控形势愈复杂、愈严峻,深圳对于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愈关注、愈重视。

  2月1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会议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千方百计做好疫情防控物资的组织生产,要采取精准务实高效举措,及时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4日,深圳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出《在深企业告知书》,要求辖区政府、街道和社区做好企业疫情防护、复工复产的监管、指导和服务工作。

  7日,深圳市政府出台支持企业共渡难关16项措施……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战疫,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继续严防死守、密而不漏。

  但也要看到,疫情形势已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已取得积极成效,把握当前重要转机,加大复工复产力度,正是为战疫早日胜利提供充足的“弹药”和“武器”。

  连日来,市委书记、市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组长(总指挥)王伟中,市长、市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常务副组长(常务副总指挥)陈如桂等市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企业检查督导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和复工复产情况,叮嘱企业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落实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和员工生命健康安全;要求各区各街道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将辖区内所有企业纳入“网格化”管理,指导督促企业把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把风险和影响降到最低;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坚持服务企业、企业至上,保障靠前、服务靠前、工作靠前,用更贴心的服务保障增强企业预期和信心……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不变!”面对“疫魔”,深圳坚决阻击。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理应以先行示范的标准,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优异答卷。

  应急防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一次大考

  同时间赛跑,与疫魔较量,拼的是应急反应的速度和效率。

  作为一座超大型城市,如何实现对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是赢得战疫主动权的关键。

  汹涌疫情当前,如何克“疫”制胜,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一次大考。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深圳多年来致力打造的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而全力建设的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以及加快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举措,结合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海滨城市长期三防应急工作的经验积累,创新之都得天独厚的先进技术力量,凡此种种,为深圳较早发现疫情苗头、第一时间响应、紧急启动公共卫生应急处理机制赢得了先机。

  疫情就是命令!

  深圳第一时间顶格加强组织保障,第一时间启动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建设,第一时间动员龙头骨干企业运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研判疫情,为后来的疫情防控争取了时间,夯实了基础。

  1月25日,农历庚子年春节,深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即印发了春运返程高峰期间疫情防控专项工作方案,提出防控疫情的工作目标以及加大排查力度等18条具体工作措施。

  面对疫情,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是战疫中的最好“定心丸”。

  1月20日,在国家卫健委确认广东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就在深圳后,深圳市卫健委随后即发布了首例确诊病例的轨迹、症状、收治医院等信息。为防控疫情,深圳努力争取到副省级城市发布病例个案的许可,而公布确诊病例所在小区则是内地公共卫生史上的重大突破。

  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有力有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故意隐瞒、编造、泄露疫情相关信息的,将被依法予以处罚,甚至追究刑责,其失信信息将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市、区疫情防控指挥机构可以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对新冠肺炎患者的居住场所、办公场所、住宅楼、小区等进行隔离管理……2月11日下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就我市疫情防控事项作出决定,以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形式,依法支持并授权政府采取必需的临时性应急管理措施,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科技研发,是赢得战疫主动权的硬核支撑。

  作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在深圳,政府和企业协同战疫,政府部门亿元悬赏,科技企业、科研工作者按照“战时状态”加班加点,全力攻关。首批正式获准上市的抗击疫情的检测产品,全球首款新冠病毒发光检测试剂,新冠肺炎候选疫苗研发第一阶段完成……深圳战疫中科研攻关的好消息接二连三、令人振奋。

  “城能入、家能进”,深圳的疫情防控政策,彰显出这座城市的充足底气。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胡颖廉如此评价。

  打出组合拳,织密两张网,筑起社区“防疫墙”

  街上出现了久违的车流人流,地铁上再也不能享受“包厢”了,夜晚小区楼栋里亮起的灯光越来越多了……

  随着复工复产,深圳这个全国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正从超长假期的“寂静”中“醒来”。在人气恢复的背后,作为超大型城市,深圳在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劲的关键时期”的体会也更为直接——

  管理服务人口超过2000万;近期每天数十万人口返回、进入深圳;社区小区数量庞大、情况复杂,全市700多个社区,4800多个花园小区、1800多个城中村,点多、面广、线长。而且,在春节后返深的庞大人群中,相当一部分是各类工业企业的职工,居住在人口高度密集、防护难度较大的城中村……

  巨大的挑战,巨大的压力,巨大的责任。

  “社区小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守住这道防线,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 深圳严格织密织牢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治两张网,打出一套精准的防控“组合拳”,努力在社区筑起一座“防疫墙”。

  “还在老家时,就有单位、社区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了解情况,我还通过‘深i您’平台自主申报了个人旅居情况。”从四川返回深圳工作的付女士告诉记者,通过手机自主申报很便利,申报后生成一个二维码,进出小区出示一下二维码,再测量一下体温,耽误不了一会工夫,“看到社区小区工作做得这么细,我们感到更安心。”

  “您今天的体温量了吗?请发个视频给我,明天社康医生也会上门去看下您的情况。”深圳宝安区上寮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这样通过微信监测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的情况。深圳各个社区都建立起了这种网格化排查办法,把发热病人、密切接触者和有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人员找全找准管好;工作人员还会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代购生活用品、送餐上门、收集垃圾等暖心服务。

  “五个100%”“十个一律”“四个重点”……在社区居民并没有感到很大不便的背后,深圳其实正实施着“史上最严”的社区联防联控措施——包括全市社区小区100%实行围合封闭式管理,所有小区、城中村出入口处一律设立检查登记卡、出现确诊病例的住宅楼单元一律实行14天的硬隔离等19条精准措施,最大程度地阻隔着疫情在社区小区的扩散传播。

  基层需要什么,党委政府就支援什么。

  市委市政府组织下沉了“四支队伍”——从市直机关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指导服务组下沉街道,从区、街道抽调干部组建援助工作组下沉社区,抽调企事业单位干部下沉城中村等重点部位,组织志愿者下沉服务站点。

  在防控物资紧缺情况下,全市统筹一批物资向社区一线投放,并广泛发动社会资源力量,短短几天时间募集了一批口罩、体温计、乳胶手套、消毒液等物资。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基层群众有了抗击疫情的主心骨。

  最美逆行者,医护人员为患者撑起生命守护线

  疫情来袭时,逆行而上的广大医护人员最令我们感动。

  疫情发生后,深圳市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选定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确诊和疑似病例患者的集中收治医院。

  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作为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市三医院闻风而动,令出必行,迅速腾出了1100张床位确保收治能力。1月17日,市三医院发布《致全体医护人员书》,宣布全体医务人员取消休假,随时待命。事实上,在呼吁书发出之前,早已有大批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出战一线。

  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确诊病人被转到市三医院救治。这里,成了深圳战疫的焦点。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集全市之力,在市三医院,为患者准备了最好的医疗资源。在市卫健委的统筹调派下,全市医疗系统动员起来,支援市三医院抗疫前线。

  “我们第一时间抽调全市最有经验的重症医学专家,组成了23人的重症医学团队,进驻市三医院,保障危重病人的救治。同时,在全市范围调集了ICU护理精英团队,给患者最好的护理。”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市三医院的全员奋战和全市集中资源的强力支持,共同为患者撑起了一道生命的守护线。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

  为了给病人的持续接收救治留足空间,1月29日,深圳按抢险救灾“绿色通道”项目,紧急开工了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二期项目紧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面积超过60000平方米,完工后新增1000张床位。

  为了减轻市三医院压力,我市还安排了深圳大学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禾正病区设立独立区域,接受转诊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有临床症状、但两次核酸检测为阴性的患者。同时,深圳还在全市设立了49家发热门诊,全力保障有相关症状的患者能及时收治。

  那些徘徊在生死线上的重病患者总是最让人牵挂。

  “对于危重患者的救治,我们尽120分的努力。每天我们都会对危重症进行重点巡查,专家会诊,研究调整治疗方案。让人欣慰的是,现在不少危重症患者已出现好转,其中有一些已经下了有创呼吸机,甚至转成了轻症。同时,在一般的患者中,通过我们前期干预,普通型转向重症的病人也明显减少。”市三医院感染二科主任袁静告诉记者,目前,该院的危重病人数减少过半,重症病人从71例减少到22例。

  疫情的阴影虽然仍未消散,但每天都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连续16天,深圳每天都有新冠肺炎感染的病人康复出院。市三医院院长刘磊告诉记者,在深圳收治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中,出院病人已接近4成;与此同时,深圳每天新增的确诊病人数出现下降,“痊愈出院病人已超过新增确诊病人。”

  维护城市“生命线”,确保民生所需和城市正常运行

  保供应、保民生。

  越是受疫情影响,市民群众的生活越需要稳定、城市正常运行越需要保障。

  疫情暴发初期,部分市民担心买不到粮油果蔬等民生商品,导致一部分商超出现蔬菜、肉类供应紧张。

  民以食为天。市委市政府在“菜篮子”“米袋子”保障供应上下足功夫,极大地稳定了民心。王伟中、陈如桂等市主要领导到超市、进社区,察看蔬菜、肉类、水产品等价格,了解货源供应情况,要求相关方面想方设法全力做好保障,确保市场供应平稳有序。副市长黄敏主持召开全市肉菜供应保障会议,对全市大型商超的蔬菜及其他食品供应进行部署,快速增加蔬菜类的供应。

  很快,从货源地到农贸市场、商超都积极行动起来:深圳最大的“菜篮子”平湖海吉星市场加大采购,全市147个蔬菜供应定点基地“火力全开”增加供应,沃尔玛、苏宁、家乐福、天虹等各大商家调拨货源、加大配送频次,许多志愿者也自发来到商超,协助蔬菜分拣、包装等工作……

  居家生活,水、电、气一样都少不了,一样都不能停。

  2月16日,福田区凯丰路凯丰综合楼有市民向深圳水务集团反映家中卫生间给水管漏水。接到消息,水务集团福田分公司梅林水务所维修队万勇、雷绍军全副武装,戴上口罩、塑胶手套及安全帽,迅速从值班地点赶到凯丰综合楼小区。两位员工体温测量正常,在征得住户和管理处同意后,进入用户家中查看漏水情况。原来,由于日积月累严重腐蚀,马桶旁一处DN40口径的给水立管正在向外汩汩地冒水。两人经过消毒地面、关闭水阀、拆开表组、排水、破除石板,清理管道、缠止水胶带、安装抢修器等一系列繁琐的步骤,终于将漏水点堵住了。

  “我们全体水务人一定要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的供水安全!”万勇和雷绍军的心声,不仅是水务集团保供水的“军令状”,更是全市水务工作者在疫情期间的使命和担当。

  “我们对每辆运输车、每罐石油气都进行了消毒,确保供应安全放心的瓶装石油气。天然气的储备确保了城市居民的需求。”深圳燃气集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田英帅告诉记者。

  “我们不是复工,我们一直都在,电力是必须守住的生命线。抗疫保电,我们不退。”深圳供电局500千伏深圳巡维中心值班员姚晓哲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

  公安、交警、城管、环卫、民政、气象、地铁、公交、物业……

  正是各行各业的贴心服务和运维保障,让这个疫情袭扰下的城市,依然绿树繁花、整洁有序、正常运行。

  纾难解困,科学有序,指导帮助在深企业复工复产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有序复工。

  “您好,请问贵大厦是不是已有企业复工了?”

  日前,当深圳粤海街道创维半导体大厦工作人员陈开必接到南方电网深圳南山供电局用电检查工韩茂生的电话时,感到很吃惊。“是呀,有入驻企业如大疆公司已复工。”陈开必回复后忍不住问,“你们怎么知道的?”韩茂生告诉对方,后台系统比对发现大厦用电增加了。

  让陈开必惊喜的是:大厦原本有十台变压器,此前因用电量没上去申请了减容,这次想办理增容业务、恢复停用的变压器,南山供电局告知无需交费、网上申请即可。

  仅2月12日,深圳市用电量1.01亿千瓦时,与开工前一周日平均用电量相比,增长了10.86%,其中占比四成的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了23.14%。

  工业用电量是经济状况的晴雨表。深企机器轰鸣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一些陆续复工的产业园区人气不断上升。

  “深圳率先出台企业复工指南,对企业复工复产特别有帮助。”作为深圳先进制造业的“旗舰”,TCL华星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严格按照要求,从各方面严密加强员工的疫情防控,至今无一人感染。

  在引导企业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深圳市政府及各区(新区)相继出台措施,帮助企业共克时艰。

  2月7日,深圳出台《深圳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即惠企16条政策,突出防控疫情需要、突出纾解中小企业困难、突出强化城市运行保障、突出全社会同舟共济,针对性强,可操作、可持续、覆盖面广,财政支持约100亿元,可减少企业即期负担或支出超600亿元,最大力度减轻疫情对企业的影响。

  各区纷纷响应。福田区推出“福企11条”,直击企业租金压力大、用工难题,政策福利覆盖数万家企业;罗湖区推出扶持企业十条措施,在4月内向企业发放5亿补贴;盐田区发布支持企业发展“15条措施”,安排1.2亿元用于扶持企业发展;南山区发布惠企政策,从减免企业租金负担、提供专项金融支撑、保障物资稳定供应、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等多方面着手;龙岗区推出七条惠企暖企措施,包括积极保障企业海外市场信用,全方位落实支持企业复产复工有关政策;龙华区发布11条措施,拟建立采购辖区企业物资绿色通道,符合条件的企业最高补贴200万……

  深圳惠企政策,提振企业信心。TCL华星厂务中心总监徐晓东表示,根据最新政策“礼包”,公司可减免相关费用2000多万元,计划把这些钱用于研发,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政策“及时雨”解企业“燃眉急”。目前,深投控、深业、深国际、机场、特发、远致、人才安居、国信证券等市属国资国企开始“免租模式”,市国资国企减免租金已超10亿元,赢得企业纷纷点赞。

  作为一个超200万商事主体的城市,深圳近期出台的惠企措施,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提振企业复工复产信心,更重要的是政策的引导作用,助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深圳惠企16条政策提出,支持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技术改造,鼓励企业通过扩产、转产、援产、新建等方式快速扩大产能,缓解疫情防控物资紧缺问题。

  政策引导效果正在显现。截至2月10日,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深圳新增与疫情防控物资相关经营范围的商事主体352家,大幅增长73%;新设立与疫情防控产品相关的商事主体694家,大约增长15%。富士康、比亚迪、三诺等龙头制造企业,已经“跨界”上线口罩等防疫物资生产线。

  ……

  战疫还在进行,大考仍在继续。

  返深人员不断快速增长,复工复产企业持续增加,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都很繁重。

  疫情挡不住深圳的发展!

  双重困难叠加,重重压力之下,年轻的深圳从未停下拼搏、创新、进取的脚步。

  4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之所以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特区人坚定信念、团结一致、敢闯敢试。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面向未来,抢抓“双区驱动”重大机遇的深圳人,携起手来,一起扛一起拼,必将迎来灿烂千阳,必将再创新的更大发展奇迹!(记者 肖意 綦伟 甘霖 崔霞 吴德群 戴晓蓉 方胜)

(责编:陈育柱、胡苇杭)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我们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