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深圳频道

传承红色基因,向“湾区枢纽、万象罗湖”奋勇进发!

2021年07月01日13:38  来源:新时代新罗湖
 
原标题:传承红色基因,向“湾区枢纽、万象罗湖”奋勇进发!

公布37条重磅改革措施

在全市率先迈入营商环境4.0时代

引入深汕铁路、深汕城际及3条地铁线路

铺开清水河高铁枢纽建设蓝图

城市更新项目稳步推进

一所所高颜值的美丽校园拔地而起……

  深圳经济特区建设之初,罗湖区最先开发,奔跑在改革开放前沿;40多年后的今年,罗湖区依然在全力奔跑,向“湾区枢纽、万象罗湖”城区新定位奋勇进发。罗湖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与其红色基因一脉相承,已经成为城区最鲜明的特质。

  在《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坐标系中,罗湖肩负先行示范重任,打造深港社会协同发展示范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集聚区、金融商贸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以及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

  改革破局:

  铺开首批30项改革任务

罗湖的营商环境怎么样?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来

  ● 开办企业最快0.5天办结,零成本

  ● 小型低风险社会投资工程项目7项手续17个工作日办结

  ● 低压电力报装2项手续2个工作日办结,零成本

  ● 多项指标均处于国内前沿水平

  这与罗湖多年来开展营商环境改革密不可分。近日,《罗湖区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出台,推出12个领域37条改革措施,计划打造“温暖罗湖”营商品牌,在全市抢先开启营商环境4.0时代。

改革

是罗湖的金字招牌

也是振兴发展的“关键一招”

  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罗湖区迅速建立综合改革试点推进落实机制,首批30项改革任务有序铺开。

  在产业发展方面

  罗湖区政府和深圳海关共同发起了珠宝玉石保税监管模式改革的创新项目。平台成立后,通过新保税物流供应链集中看货采购模式,让国内珠宝企业不出国境,直接在水贝看货,先交易后缴税,进一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经营风险,获得更多的价格话语权。  

  在民生方面

  罗湖全市首推“共享停车”改革,依托信息化手段,引导供需双方智慧匹配,推出“商宅”模式“医宅”模式“商医”模式“螺岭”模式等多款“套餐”,推动不同区域、场景、时段之间停车资源的错峰共享利用,可提供过万个错峰共享停车位。  

  “罗湖将发挥好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加快推动综合改革试点落地,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罗湖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发展提质:

  构建“一主两区三带”新格局

  不久前,深圳市轨道办公布了清水河综合交通枢纽最新进展。根据规划,该项目将引入深汕铁路、深汕城际和14号线(在建)、17号线(规划)、25号线(规划)以及接驳交通设施,成为深圳都市核心区高铁综合交通枢纽。

  这一湾区核心交通枢纽的落地,将为清水河片区注入强大的活力。清水河片区地处罗湖北部的大梧桐新兴产业带,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也是深圳市政府授牌打造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罗湖未来转型升级的主战场。

  目前,该片区在建和建成的更新项目有13个,将提供超过70万平方米的优质产业空间,一批百亿级、十亿级的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已扎根于此,初步形成良好的新兴产业生态。

  通过城市更新,罗湖不断打开新的发展空间。罗湖正在加快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一主两区三带”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1+4+2”现代产业体系。

  在金融领域

  作为深圳老牌金融强区,2020年,罗湖全年新引进金融机构13家,累计持牌金融机构达81家,其中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有三家长期扎根罗湖;金融业总资产占全市三分之一,增加值占全市四分之一。  

  在文化领域

  为鼓励支持辖区文创类企业发展,罗湖实施“版权+”“信用+”战略。由担保公司为文创类借款企业提供征信,企业以知识产权向金融机构提供质押,金融机构向借款企业发放贷款。目前,罗湖15家文创类企业获得亿元融资,实际融资成本仅为每年2.98%。

  在消费领域

  作为传统商贸强区和商业旺区,罗湖不断擦亮消费这张城区名片。2021年1-4月,罗湖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3.79亿元,增长54.5%,位居全市各区第一,增速超全市20.6个百分点,超全省26.7个百分点,超全国24.9个百分点。  

  人民至上:

  把最优的资源用在教育上

  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罗湖区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以“绣花”功夫推动城区品质提升,让罗湖百姓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教育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实事之一。罗湖坚持把义务教育放在最优先发展位置,提出把最优的资源用在教育上,把最大的投入用在教育上,把最好的地块用在教育上。

  一所所“高质量”“高颜值”的新学校正在规划落地:

  ● 深圳市第十九高级中学将新增高中阶段优质学位1200个;

  ● 翠园实验学校投资约3亿元,是深圳市“高质强校”,办学规模36个班,提供学位1800个;

  ● 莲塘地区03-14地块小学新建工程项目将新增学位1620个,建成后的校舍将宛若“空中花园”……

  到2025年,罗湖区计划完成新增3.8万个以上基础教育学位的目标任务。

  此外,在罗湖,越来越多的老人实现“病有良医、老有颐养”。罗湖医改运行5年多来,全区的医疗资源都被极大限度地整合、利用起来,辖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13.57%提高至53.12%,离“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目标更进一步。

  生活在罗湖,不仅教育、医疗资源丰富,生活便利,环境同样舒适宜人。春天,在梧桐山顶看毛棉杜鹃;夏天,到洪湖公园赏荷花;去淘金山绿道慢跑,畅游仙湖植物园……人文关怀、城市温度与绿水青山在这里相互交织、相得益彰。

  深港共融:

  推进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

  罗湖毗邻香港,交通便利、商贸繁荣,且与香港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一直是香港居民来内地投资就业的首选地,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范围内更是港人、港企的高度集聚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在罗湖工作生活的香港同胞有近4万人。

  根据规划,未来,罗湖将在深港民生领域规则衔接等方面先行先试,推进建设国际精准医疗联合实验室及跨境保险服务中心,率先建成规则充分衔接的跨境医疗服务体系。来深创业就业的困难少了,舞台大了,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多高水平服务。

  为吸引湾区青年前来创新创业、交流交融,罗湖出台政策“大礼包”,对符合条件的在罗湖创业就业的港澳青年和专业人才提供政策补贴,一次性最高可获补贴11万,港澳青年创业就业环境不断优化。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

今年以来

一场党史学习教育热潮在罗湖掀起

一堂堂课程生动活泼、形式多样

在辖区内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同时,罗湖区把

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穿始终

扎实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学史力行

  梳理“百件民生实事”清单

  聚焦群众关切和发展难点,罗湖区梳理形成区级层面“开新局促发展”“民生福祉倍增”“交通便捷畅行”“城区美化净化”“基层共建共治共享”“就业创业圆梦”“公共安全护航”“矛盾化解暖心”“营商环境优化”“文明风尚提升”等10类“百件民生实事”清单。

  解难题

  服务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梳理“百件民生实事”清单,摸清痛点,找准辖区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一桩桩落实,一件件解决。清水河重点片区改造按下了“加速键”,先后4次刷新了深圳棚改纪录,提高辖区居民居住环境质量;道路品质提升行动在罗湖展开,27条道路焕然一新,有效提升了城区品质……

  优服务

  小服务,惠及大民生。罗湖区在渔邨社区建设全市首个多功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集成了“党建、政务、医疗、养老、文化、教育”等一体化功能,同时,实现区、街、社区三级431项政务服务“一站通办”,受到了居民的广泛好评。目前,水贝、金岭社区一体化党群服务中心正在规划建设,未来将有更多的居民享受到一体化党群服务中心丰富、优质的服务。

回望罗湖40余年

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发展历程

初心使命刻印于

每一个历史的高光时刻

站在百年历史交汇点上

罗湖将立足

“湾区枢纽、万象罗湖”的新定位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永远奋斗、赓续荣光

  信息来源:南方+ 祁觊 夏凡

  统筹整合:新时代新罗湖

(责编:张晨牧、陈育柱)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