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深圳频道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山河映初心 党史咏流传”暑期实践

千亩梭梭迎风飒飒,沙漠变绿洲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曹依彤
2021年08月26日09:55 | 来源:人民网-深圳频道
小字号

  民勤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包围。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成为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在过去屡遭风沙侵袭。历经一代又一代治沙人的接续奋斗,而今,这里犹如茫茫大漠中一颗翡翠,越来越耀眼。

  提高治沙技术,团队承建造林

  在治沙技术上,草方格是民勤治沙的有力探索。

  2019年,民勤以苏武沙漠大景区及X177线沿线为重点,在保护原生植被的情况下,坚持工程治沙、人工造林和种草有机结合,采用黏土、卵石、聚酯、尼龙网、生态垫、土工编织袋、芨芨草、稻草等新材料进行压沙造林,建设生态文明实践压沙造林基地。目前民勤治沙压沙多采用生态垫沙障,即使用稻草铺设压制1x1米的方形格子,从而改变沙障设置区域的微地貌状况。

草方格。

  但民勤没有稻草,这里种植业并不发达,重要的压沙材料——稻草多从宁夏运来。一是两地距离较近,运输成本较低;二来,宁夏的种植业比较发达,稻草长度比较长,利于压沙。压沙造林的工人说:“宁夏的稻草压沙是最好的。”

  至今,“先压沙,后种树”已经成为民勤防沙治沙的基本流程。在沙障将流沙和水分固定住的基础上,人们就能直接在草方格上种树造林。

  但沙漠的考验仍未停止,水成为了下一个关键问题。民勤在造林过程中全面推广“二次整地、三次灌水”造林技术,一棵梭梭树的成活需要“先挖坑浇一次水,再栽植苗子,栽完以后立马第二次浇水,再放土,之后刨出沙子挖坑复灌。”

  作为一种耐旱植物,“沙漠卫士”梭梭树根系发达,存活率能达到90%以上。梭梭栽种后,除冬季外,还需要根据天气条件间隔一至两个月进行一次浇水,栽种两年后梭梭根系成熟,能够独立存活。

  而对于没有存活下来的梭梭,工人们还需要进行补植,“重复之前的工序”。

  造林过程中,除了干旱,梭梭树及其他树种还面临鼠害的威胁。当地林业局负责人介绍,大沙鼠主要栖息于沙土荒漠中,毛呈暗灰色,选择梭梭树、白刺、盐爪爪等灌木丛栖息,多食庄稼,在庄稼收成不好的干旱年份,则以梭梭、黄蒿等灌木为食。每年十一月到第二年四月间,大沙鼠食物短缺,防治鼠害就是当地人护林的头号大事。

  “看这一个个洞,就是大沙鼠打的。”负责人指着梭梭树附近密集的洞说道。他拔起一株已经枯死的黄蒿,被大沙鼠咬断的根系便露了出来。一株成活的中等大小的灌木,根系能长达数米,但被大沙鼠咬断后就不能存活了。

  另外,在治沙造林的产业模式上,民勤摆脱了一人一铁锹的治沙模式。

  目前,民勤林业局承接企业造林。负责人介绍,“沙漠造林,有的企业还做不了,和外面造林有很大差别,难度、做法都不一样。”林业局会先招募本地有资质、有经验的团队,再由团队向下招募民勤当地工人进行造林、浇水工作。在招募中,会优先选择民勤建档立卡户,根据工作量,每天的工资100至200元不等。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遇到了正在给公益林浇水的团队,这是他们给今年三月份栽种的梭梭的第四次浇水。这个团队分成几个浇水小组,一个小组有三至四人。一人驾驶水车行驶,两人用接驳水车的水管给预先挖好的沙坑灌水。一辆水车只能浇灌一纵列梭梭树一个半来回,水车一天要到水站拉七八趟。

为梭梭树浇水。

  “沙坑都是工人一个个挖的,不挖坑,水就直接流走了。”团队队长向我们介绍。栽种了四个月的梭梭等距平行地挺立在广袤的沙漠中,等待工人一纵列一纵列地挖坑、浇灌。

  在七月让人避无可避的烈日下,人类的足迹在炽热的沙子上缓慢而坚定地延伸着,身后点滴绿意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格外显眼。

  栽种“蚂蚁森林”,推进风沙治理

  打开“蚂蚁森林”,点击屏幕中的“种树”,可以看到梭梭树的简介:藜科灌木,耐严寒干旱,根系发达,一棵梭梭能固定10平米荒漠,被称为“沙漠植被之王”。由于所需绿色能量并不算多,且梭梭因造型奇特早已成为“网红树种”,武威地区的梭梭树苗已被用户认领完,并显示“新树苗准备中”的字样。

  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下辖10个分场,经营总面积91.71万亩。从2018年开始,借助“蚂蚁森林”义务植树项目,大规模推进风沙治理。2018至2020年,累计完成“蚂蚁森林”造林1200万穴、14.56万亩。其中2018年完成500万穴、6.08万亩;2019年完成350万穴、4.26万亩;2020年完成350万穴、4.22万亩。可以说,在林业局公益林政策的基础上,“蚂蚁森林”项目为民勤地区的风沙治理推进了一大步。

蚂蚁森林。

  每一次种植都遵循一套严格的栽种流程。首先由当地林场和林业局做方案计划,并上报中国绿化基金会,基金会邀请全国专家对计划进行评估。通过后,林场推选有资质的造林企业,“蚂蚁森林”再对企业进行资质审核。最后签订四方实施协议,企业才能开始栽种树苗。在此过程中,当地林场还需要进行全程质量监督。

  石羊河林业总场对“蚂蚁森林”项目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成立“蚂蚁森林”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及时开展新造林地现场勘察、地块落实、实施方案编制报批和技术培训,提前准备苗木,储备物资。造林过程中,实行技术人员现场跟班作业负责制,全面落实“二次整地、三次灌水”技术措施。同时分阶段做好新造林苗木补植、暑期复灌、大沙鼠防治、禁牧防火等管护措施,巩固造林成果。

  目前通过项目建设,新增造林面积14.56万亩,成林后可提高全场辖区森林覆盖率1.4个百分点。在“蚂蚁森林”项目的带动下,每年有380多名贫困人口参与造林,每户平均增收5000元以上,实现了生态环境治理和贫困户增收双赢。

  互联网的种林人有时也会从网络的另一端来到这里。这些“蚂蚁森林”的用户拿着专属编号,千里迢迢来到民勤寻找自己的那一棵梭梭树。可惜的是,他们只能找到树苗所属的林场,并不能找到自己的梭梭树。“树太多了,这个标不过来。”可以安慰的是,林场负责人说,“这一片林子,你喜欢哪一棵,哪一棵就是你的。”

  未来,“蚂蚁们”还有需要克服的困难。

  蚂蚁森林红崖山分场的朱场长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压沙,“栽在沙丘上你不压沙,风一吹就能把树连根拔掉。”尽管相关机构为民勤的蚂蚁森林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但林场仍面临压沙资金不足的窘况。一穴不压沙直接种植需要14.75元,压沙则需要83元;压沙一亩地需要1200元,里面包括稻草原料和人工的费用。再加上造林,一亩则需要1600元。“今年稻草涨价了,一亩要一千七。”但他仍坚持:“不压沙就没办法造林。”

  治沙进程可喜,但治沙难度是不降反升的。“里面的沙漠治沙造林成本更高。”朱场长指着远处和林场交界的沙漠说。一方面,稻草、水运输的成本更高;另一方面,造好的林子只能阻挡风沙,却不能让风沙消失,沙子往沙漠深处堆,造林需要面对的沙丘也越来越大。

   朱场长说:“目前我们造林就是在啃硬骨头。”

  全民压沙种树,营造绿化氛围

  “倒也没有固定的工人。”民勤县团委负责人向队伍成员说道,“哪个林场需要造林,就会招募附近的居民去种树,或者哪一年自己家的农活做完了,也可以到远一点的地方待一段时间,去造林。”

  在民勤县百年来治沙使命与新造林模式的影响下,这个西北小县城的家家户户都与造林行动密不可分,沙二代、林二代,在民勤也比比皆是。

  朱场长说,日复一日的种树工作,已经习惯了,并不感到辛苦。“这里原本都是沙漠,我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把沙漠治好的。”朱场长指着脚下种满梭梭的沙地说,这是这位民勤人最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每年3月份到4月下旬,是民勤人争分夺秒造林的时候。“今年从3月10号开始种,这时候人不回家,直接住在帐篷里,就是每天种树。”在全民治沙种树的努力下,目前沙漠向民勤移动速度放缓,固沙和减缓沙漠入侵阶段还未结束,但“治沙进程还是在向好发展的”。

  “明年4月份,你们学校可以组织社会实践团队,和我们林场签订协议,做个‘深圳大学蚂蚁森林’牌子,用每个学生的名字挂牌,以后工作了、毕业了可以回来看一看,我们每年也给你们拍一个照片发过来。”告别的时候,朱场长热情地邀请我们明年再来看看。

  (文图均由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提供,发布时有删减)

  相关文章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山河映初心 党史咏流传

  民勤的昨天与今天

(责编:张晨牧、陈育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