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深圳频道

“学习贯彻二十大·央媒光明行”活动启动

美在光明:科学掩映于文化与山林

王星 刘森君
2022年11月25日17:08 | 来源:人民网-深圳频道
小字号

11月24日,深圳市驻深新闻工作者协会“学习贯彻二十大·央媒光明行”活动启动。

俯瞰光明区。

  11月24日,深圳光明,小雨淅沥。深圳市驻深新闻工作者协会“学习贯彻二十大·央媒光明行”活动启动,30余位来自中央、省媒的记者,深入调研,感受光明高质量发展。

  茅洲河边,成群白鹭伫立,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掀起一阵涟漪。昔日两岸脏乱,水体黑臭,如今,绿草夹堤,清澈见底,成为赛艇的好去处。

  不远处,光明科学城、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数十栋建筑,鳞次栉比,一路绵延,展示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雄心。

  “创新资源快速集聚,创新动能蓬勃增长,创新生态逐步形成。”记者们纷纷为光明点赞,科学之城正持续蝶变。

光明科学城启动区。

  科技之美:科学装置引领创新生态

  数百个黄绿色饲养笼,可以实现标准化、全自动饲养实验小鼠;山景优美的落地窗前,为实验猴打造的阳光房宽敞明亮;运输小车与全自动隧道式洗笼机无缝连接,实现实验鼠笼盒转运与清洗的完全自动化……

  走进光明科学城启动区,脑解析与脑模拟科学装置楼里,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等待验收启用。

  “这里主要研究老年痴呆症、自闭症、抑郁症、脑卒中和语言障碍五大神经系统疾病。”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星介绍,该科学装置的建成,将改变原来作坊式的实验室研发形态,迈向规模化、标准化大平台的模式,届时也将向全球开放。

  从这栋楼向外望去,青山间坐落着一片岭南风格的红楼建筑群,正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重点建设医科和新型工程交叉学科,今年9月已有6000余名师生入驻。不远处,深圳理工大学明珠校区已投入使用,永久校区已于去年12月开建。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99平方公里的光明科学城集中布局23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包括9个大科学装置、10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2个广东省实验室、2所研究型高校,推动形成国际化前沿技术研发机构群,策源原始创新,加快形成重要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为打造人才高地,光明区在教育、医疗、住房、文体等民生领域发力,提升人才服务保障,吸引更多的高精尖稀缺人才来到光明、扎根光明。

  数据显示,光明科学城陆续进驻创新团队150余支,院士团队20余支,高水平科研人员超3000人。

  光明科学城注重产业导向。“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是光明先行科研经济探索出的示范样本,楼上产业应用研究,楼下企业孵化聚集。这种“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培育模式,能够推动科研成果0到1、1到100的产业转化和“沿途下蛋”,目前已被国家发展改革委面向全国推广。

远眺光明湖。

  生态之美:山青水绿保障发展后劲

  驶出嵌山拥湖、绿荫环绕的“科学山林”,沿着茅洲河行驶,一路绿意葱茏,水清岸绿,时有白鹭掠过。而就在左岸科技公园展厅内,老照片还记录着茅洲河水黑如墨、臭气熏天的旧况。

  “光明以‘巴掌大的黑臭水体都不能有’的决心,铆足劲、下足功夫,经过三年全区合力的治水攻坚战,水质明显提升。”光明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现在环境好了,这些白鹭都是自己来的,无人养殖。去年的茅洲河光明段,还首次发现濒危植物野生水蕨。

  茅洲河的变身,也是光明区从“环境之痛”到“环境之美”、实现生态环境华丽蝶变的缩影。

  光明区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山水林田湖草齐聚,湿地保护率达91.57%,名列深圳前列;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85平方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耕地保有面积1.52万亩,深圳第一……光明“生态城区”的建设成果遍地开花。

  此外,光明区聚焦“双碳”目标,推进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建设,并以科技驱动低碳转型,集成多领域低碳技术成果,如综合粒子设施等大科学装置采用屋顶光伏等新技术,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527吨。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建设,全区1493万平方米绿色建筑通过认证,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5100吨,高星级绿色建筑占比63.7%。

  光明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耕厚植“蓝绿本底”,同步规划部署生态文明建设与光明科学城建设,构建“一心两区、绿环萦绕”的总体空间格局,推进“科学+产业+城市+生态”协同发展。

  11月19日,光明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获评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是本届奖项广东省唯一获奖单位,也是深圳首个获奖单位。

依波钟表文化博物馆。

光明文化艺术中心。

  文化之美:钟表逐浪丰富精神生活

  一座分为四级漏壶的铜刻漏里,水流从方斗形漏壶的滴嘴依次流向下一级,使最下方的漏壶水位缓缓升起,抬起顶部报扶箭尺的双龙。间隔古代的一刻钟,每14分24秒,每个刻度将以水力作用带动立于一侧的铙神击铙八下,为都城的钟楼报时。

  “这就是机械的魅力”“古人的智慧不得不让人佩服”……在依波钟表文化博物馆,记者们纷纷表示“这是很值得来的特色旅游项目”。

  时间在秤漏上以刻度为计,在水钟里恒匀流淌。“这是深圳首个钟表博物馆。”依波精品(深圳)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孔乐介绍,这里陈列有日晷、烟台钟、德国飞摆、铜镀金滚钟等古今中外各种计时仪器,融合了国风、科技和工业多种设计元素。

  这座博物馆所在的光明“时间谷”,是深圳钟表产业聚集地,汇聚了6家中国钟表十强企业、行业上下游近100家企业和机构。除了钟表产业聚集,该片区也规划有“时间艺术、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商圈与工业旅游胜地。

  被称为“光明之眼”光明文化艺术中心,以回字形岭南叠院风格设计、正门中庭形如眼睛,包含演艺中心、美术馆、图书馆、城市规划展览馆以及文化综合五大功能分区,在这里,全年都能欣赏高质量的话剧、音乐剧、舞剧。

  在光明,文化特色鲜明,体育运动各具特色。两周前,举行了X9高校院所联盟第一届赛艇联赛第二站比赛。碧道上散步骑行,河道里逐浪竞渡。虹桥公园、南光绿境、马术、骑行……动静之间,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光明,已然显现。

  为服务好科学城建设,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光明区高度重视文体事业的发展,发力体育设施、赛事活动、健身指导、体教融合、体育产业等,推进十大文体设施、十大体育赛事建设,打造与世界一流科学城相匹配的文体事业。

(责编:李语、陈育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