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深圳频道

深圳光明科学城:科学与城市共融共生

2023年08月21日08:26 | 来源:深圳商报
小字号

原标题:光明科学城:科学与城市共融共生

  当一座城市被冠以“科学”之名,它的成长也将被聚焦于聚光灯下。

  坐落于深圳市光明区东北部、总面积达99平方公里的光明科学城,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先行启动区,也是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相继落户,其中2所大学校区或过渡校区正式启用,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所省重点实验室、11个科研平台加快推进。

  5年来,昔日的光明农场再次蝶变。如今提起光明区,更多人脱口而出的是“光明科学城”。踏入这片土地,这里正以开放共创的产研氛围,吸引和荟聚顶尖高精尖人才,领航这座城市的跃迁。

  科学基因融入城市血液

  聚焦全球高端科研资源,光明科学城正跃跃欲试。

  一大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大国重器”入驻光明科学城,鹏城云脑三期正开展初步设计,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工程稳步推进,精准医学影像、特殊环境材料器件科学与应用研究等设施获可研批复……就在几天前,科学城首个落地的装置——光明生命科学园全面完工,深圳医学科学院(筹)、深圳湾实验室建设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大科学装置的入驻,还有众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是推动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利器,也是未来光明科学城最“硬核”的科学高地。“磁吸效应”已然形成,创新资源和创新载体加快集聚。

  位于光明科学城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在国内首创“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楼上”科研人员开展原始创新活动,“楼下”构造产业孵化空间,“穿白大褂的”和“穿西装的”在一栋楼里。该模式被国家发改委列入推广“深圳经验”47条。

  “楼上的科学家一天可以到三个企业串门,在电梯里,可能一个问题就解决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合成生物学研究所产业创新与转化中心主任罗巍表示。让科学家有市场思维,让企业家有产研思维,在这里架起科研服务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双向车道”。

  深圳举全市之力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作为国内首部科学城专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6月1日开始施行,聚焦治理结构、规划建设、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64条具体法律条款,为光明科学城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深圳的未来是‘光明’的。”在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上,深圳医学科学院(筹)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这句话振奋人心,“我相信,光明科学城未来不仅是深圳,而且是大湾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一个高地!”

  如今的光明科学城,科学元素、资源要素不断集聚,科学基因、科学精神已悄悄融入了这座城市的血液。

  城市因科学发展而兴

  苍翠青山下,光明湖畔旁,一栋栋蓝白相间的现代建筑聚势成群,一座崭新的科创新城呼之欲出。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的光明科学城正加速汇聚更多顶尖创新资源,孕育一个又一个创新成果。而在光明,既有高屋建瓴的科研规划,也有都市人的“诗和远方”。

  在地铁13号线光明站旁,一艘形似“太空飞船”的建筑正在紧张地建设中,这艘仿佛驶向未来的“科技之舟”,就是正在建设的深圳科技馆(新馆)。每一片石,都赋予了科技的质感;每一块砖,仿佛都蕴含了创新的能量。

  同时,在深圳科技馆(新馆)所坐落的科学公园,进度也在不断刷新。作为光明科学城中心区的核心公园,占地面积208万平方米,是集生态、科普、运动、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城市公园,承担着区域绿色核心、绿意引擎的重任。

  在光明,“科技蓝”给这座城市增添浓厚色彩,还有“生态绿”与之激情碰撞。光明区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丰富,蓝绿生态本底优越,15条主要河流纵横交错,16座水库星罗棋布,森林覆盖率达26.3%,湿地保护率高达91.6%,可谓“山环水绕林拥城,满目青山绿意浓”。

  在光明,擘画起充满光明气质的城市美学,满足市民群众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因高颜值出圈的光明文化艺术中心,自2020年底投入使用以来,举办了音乐剧、舞台剧、话剧、音乐会等200余场,各类艺术活动80余场。舞蹈剧场《忒修斯之船》、中央芭蕾舞团《红楼梦》、音乐剧《白夜行》等精品剧目层出不穷、爆款频出,不断创造深圳文化热点话题,以“文化春雨”浸润“文化绿洲”。

  发展好教育和医疗,是关系民生福祉的要事。光明区还加快推动优质教育资源集聚,扩大教育“朋友圈”。近年来,光明区政府频频牵手知名学校,先后与中山大学、深圳中学等签约落地合作办学。

  医疗服务扩容提质。中山七院、国科大深圳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基本建成,中山七院二期正加快建设,预计2025年总床位数达到1万张。

  围绕“科学”与“城市”两个重要命题,世界一流的科学城需要别具一格的城市载体。目前,光明区正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提升城市功能适配度,全力建设一座科学家的“理想之城”。(记者 潘文婷)

(责编:李语、陈育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