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第一書記當起農特產品“代言人”

2020年04月12日07:47  來源:深圳特區報
 
原標題:駐村第一書記當起農特產品“代言人”

  看著滿滿的訂單,陸豐市河西鎮汾河村的農戶林偉鬆笑開了顏。短短3天時間,他的紅心大葉番薯在網上銷售量就突破1萬斤。

  “以前都是等外地老板來收購,現在扶貧隊幫忙找銷路、做品牌、推介產品,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林偉鬆說。

  紅心大葉番薯是汾河村的特色農產品。在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下稱深汕指揮部)推動下,陸豐高美茶園、浮洲村花卉基地、歐厝村鷹嘴桃示范基地、新華村綠殼雞蛋養殖基地……一批批農業特色產業示范基地在汕尾地區已初具規模。

  昔日的貧困地區,如今“一村一品”產業發展如火如荼。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傳統銷售渠道受到影響,深圳扶貧干部主動當起農特產品“代言人”,直播帶貨、賣力推介,助力農戶增收。

  當好“代言人”:積極推介貧困村農特產品

  林偉鬆種植的番薯是廣東省“九五”重點科技項目“優質豐產抗病甘薯良種選育”所育成的優質品種,“紅心大葉番薯”則是深圳市衛健委駐汾河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廖玉學幫忙起的品牌名。

  3月24日,在深汕指揮部的微信公眾號平台上,廖玉學親自推介:“紅心大葉番薯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多種礦物質,是老少皆宜的綠色食品。我為陸豐汾河紅心紅薯代言。”

  “網絡的力量太強大了!”廖玉學說,產品推介后連續忙了3天,每晚都是加班到凌晨1點多處理訂單,“現在我們村的紅薯基本已經銷往全國了,最遠的訂單有來自內蒙古的!”

  “我為陸河大新青梅代言”“我為海豐南土村黑米代言”“我為東尾村香甜酥鬆的遮浪瑪仔代言”……越來越多的扶貧干部主動當起貧困村農特產品的“代言人”。

  大新村位於陸河縣東坑鎮東南部山區,青梅是當地的傳統經濟作物。因疫情影響,今年青梅產品的傳統銷售渠道受到較大沖擊。

  在深汕指揮部組織和協調下,深圳市財政局派駐大新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林澤嘉積極奔走,聯系各地採購商推介產品。

  “如果沒有消費扶貧這個平台,沒有上級部門的牽線對接,大新村今年的青梅種植可能創收無望。希望借此機會向社會發出採購邀請,減輕疫情對當地經濟的負面影響,讓種養農戶得到實惠。”林澤嘉說,下一步將依托海吉星物流園線上線下資源,全力對接珠三角等地的大型水果批發商。

  當好“店小二”:直播“帶貨”助農促銷

  “竹林村南瓜試驗基地所產的板栗南瓜和奶油南瓜非常美味,兩個品種口味各異,板栗南瓜吃起來更香、粉質度高,奶油南瓜口感更甜、有淡淡的奶香味。”近日,羅湖區機關事務管理局派駐陸豐市湖東鎮竹林村第一書記庄烽參加了汕尾廣電“店小二”直播活動,變身“帶貨主播”。

  受疫情影響,今年竹林村南瓜出現一定滯銷。為幫助貧困戶增收,庄烽在直播中特地准備了4道美味的南瓜佳肴,同時為網絡觀眾帶來“直播優惠價”,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

  網絡直播是疫情影響下助力農產品走出銷售困境的重要渠道。在海豐縣聯安鎮,龍崗區對口幫扶海豐縣聯安鎮4個駐村工作隊與聯安鎮政府達成共識,決定通過直播的形式把貧困村的農產品推薦給更多人。

  聯安鎮坡平村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周建華介紹,網紅主播“小玲玲”是鎮裡一名返鄉創業的熱心女士。3月20日,坡平村舉辦“當好店小二,助力產銷對接”活動,便邀請主播“小玲玲”在直播間裡推薦聯安鎮玉米。直播當天吸引了5萬人在線觀看,因為疫情而滯銷的近4000斤玉米在直播間裡瞬間售罄。

  周建華表示,通過網絡直播,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貧困村農產品,推動全社會參與脫貧攻堅,助推貧困村特色農產品走出鄉村,走向全國。(記者 林捷興)

(責編:陳育柱、李語)

關注我們

掃碼關注我們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