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圈“港味”濃 豐富業態惹人醉

羅湖金光華廣場成為香港人來深消費購物的熱門地之一。 深圳特區報首席記者 楊少昆 攝
盛夏深圳,比暑氣更甚的是港人北上消費潮。
行走於深圳多個重點商圈,“港風港味”濃郁。深圳萬象城、金光華、深業上城、卓悅中心、海岸城等購物中心,臨近口岸的夜間經濟示范街,隨處都能聽到港式粵語和“港普”﹔福田、前海的山姆會員店,時常能遇見“掃貨”的香港消費者﹔電影院、KTV、親子樂園等休閑娛樂場所總是閃現著港客身影……港人北上深圳消費的熱火朝天,實際上也是深港同城生活加快融合的具體體現。這背后與深圳持續“鍛內功、增引力”,讓來深消費成為港人生活習慣。
港人在深消費更加多元
“今年恢復正常通關之后,到深圳好多次了。我們沿著地鐵沿線游玩,至今都還沒走遍深圳。”暑假剛開始,香港居民沈女士和丈夫已經帶著一對兒女來深圳好多趟。她告訴記者,最近每周至少有兩次會到深圳來吃特色菜、逛商圈、看演出、打卡“山海美景”。一家人有時晚飯后返港,有時也會在深圳住上一晚。“返港時會順手買些特色糕點、日用品帶回去。” 沈女士說,與幾年前相比,明顯感覺到深圳消費業態更多元、場景更豐富、選擇更多樣。不少購物中心能一站式滿足一家人的消費需求。
沈女士一家只是港人來深消費“大軍”的縮影。自今年深港兩地全面恢復正常通關以來,北上旅游消費的香港居民絡繹不絕,深圳更成為消費首選地。相關數據顯示,7月8日當日,由深圳出境到香港的游客人數為71376人,而香港居民由深圳入境人數高達150745人,是出境人數的兩倍多。今年6月,北上港人總數超408萬人次,6月30日當日入境深圳的港人突破20萬人次,周五和周六人數明顯增多,比其他時間的平均人數增加了22.6%。
從羅湖口岸過關后,乘坐地鐵一站就到達國貿站,附近幾個購物中心是港人來深消費熱門目的地,每到周末,約一半人流是港客。近日,隨著首屆羅湖深港文化月啟幕,熟悉的“港風港味”、天南海北的美食吸引大批港人前來打卡。
“把深圳美食推向香港,讓香港市民來到深圳吃美食。”一間海鮮餐廳近期逾50%的食客是港人,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該店正加緊培訓員工聽講粵語。店長李小姐告訴記者,據香港食客反饋,在香港像該店這種檔次、環境、服務和食材的餐廳,要貴一到兩倍。
記者注意到,來深品嘗特色美食之余,購買日用品、水療、牙科、修甲、理發、唱卡拉OK、配眼鏡、定制服裝也是香港市民來深消費的熱門之選。此外,隨著兩地互動愈加頻密,在加之“港車北上”政策的落地,更多的香港人正將消費目光投向健身美容、修車保養、電子數碼消費、時尚時裝、酒店旅游、親子主題園區、騎行露營等領域,呈現出消費更多元、更高端的趨勢。
國內外品牌聚集增強消費吸引力
港人來深消費如此火爆,除了過去幾年消費熱情的釋放、內地吃喝玩樂高性價比、人民幣匯率走低等因素,以及深圳愈加成熟的商業環境、多元的消費業態、豐富的消費場景、超前的服務意識、較優越的消費體驗等,也是吸引越來越多香港人來深旅游消費的重要原因。
這些因素折射出香港人對深圳高品質、多元化、特色化和體驗化消費體驗的認可,與深圳加快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消費中心的成效密不可分。
“近年來,深圳加快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從完善消費配套、創新消費場景、提升消費品質、建設特色商圈等方面多點發力,提升消費引領力、創新力,城市吸引力、商業輻射力、消費聚集力進一步增強,對香港消費者乃至國內外消費者均帶來較大牽引力。”世邦魏理仕華南區顧問及交易服務部商業團隊負責人陳文輝表示,深圳正成為國內外知名品牌拓展華南市場、布局全國的首選地之一。今年越來越多的品牌商家在加碼深圳。
前海山姆旗艦店、老佛爺百貨華南首店、Valextra Canada Goose華南首店、壽司芳中國內地首店……今年以來,深圳持續引進零售、餐廳、旅游等行業頭部企業,打造一批全國具有知名度美譽度商圈,吸引國內外優質品牌紛至沓來,品牌經濟、首店經濟迅猛發展,消費市場活力四射。
世邦魏理仕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深圳優質零售物業市場共有27.3萬平方米的新增供應入市,新開業四個項目包括萬象城三期、睿印、灣畔Mall和光明N次方,前兩個項目依托高品質定位,為深圳市場帶來了多個首入品牌以及米其林餐廳,同時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實現了大型集中商業零的突破。
加強聯動拓展港人深圳消費地圖
港人在深吃喝玩樂,為深圳消費市場帶來一股新的增長動力,這對深圳加快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消費中心大有裨益。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深圳商品種類將因消費人群的擴大而更加豐富,深圳的消費環境也將因不同的消費習慣、支付渠道的多樣化以及消費權益保護意識的差異而得到提高。
記者在採訪中留意到,目前港人來深消費的區域主要集中在羅湖、福田、南山等區域,寶安、龍崗、鹽田等區域近期也偶然有港人消費身影,但客流量整體一般。
“福田、羅湖、南山等區域憑借地緣優勢成為港人赴深的第一站,對於在地緣上存在一定距離的區域,可強化自身特色,放大本地旅游、體驗及打卡等主題消費優勢。”仲量聯行深圳戰略顧問部總監張曉磊建議,深圳可以進行跨區合作游線聯動,推出濱海游線、夜經濟游線、古墟文化體驗游線等關聯性較強的一日或兩日游項目,將港人消費地圖擴展至全市更多區域。
張曉磊認為,深圳享有“商流、客流、平台流、消費信息流、數據流”五大集聚樞紐優勢,應充分把握住“戶外經濟、夜間經濟、旅游經濟、體驗經濟”的融合趨勢及機遇,政企聯動,從商圈頂層規劃、整體聯動推廣、游線合力串聯、打通支付生態、精耕便民服務等多方面,促進商圈及商業“增流、聚流、轉流”。
港人“睇”深圳消費
案例1
李先生,40歲,一家三口周末常搭乘高鐵來深圳
太方便了,感覺就是同城生活,隻要15分鐘就可以到達深圳繁華商圈。除了正常去吃喝和購物,還會選擇按摩、看電影等其他項目,因為相比香港,價格非常實惠。
案例2
張女士,32歲,常來深圳遛娃
深圳有很多大型公園,孩子玩上一天都不會膩。酒店空間比較寬鬆,如果選擇鹽田或大鵬的度假酒店,還可以享受海景和游樂項目。每次回香港前,會在深圳買些香港沒有的蔬菜或者調味品帶回去。
案例3
韓先生,30歲,和太太經常到深圳過周末
深圳有全國各地美食,東北菜、陝西菜、湖南菜等應有盡有。香港的中餐比較單一,集中在京滬菜品。而且,深圳美食有價格優勢,最重要的是外賣非常方便,足不出酒店就能享用到各類美食。
案例4
Winne,24歲,常和朋友來深游玩
近一個月,我們來了深圳4次,去過東部華僑城、東門等地,還去過幾個大型購物中心,很好玩、很豐富。深圳的酸菜魚,還有很多小吃都很合口味,電子支付尤其方便,買點小吃都可以用手機支付。
(記者 吳亞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