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勿借藝術之名行貪腐之實

2023年09月12日08:26 | 來源:深圳特區報
小字號

原標題:勿借藝術之名行貪腐之實

漫畫:首席編輯 馮大美

  【我該怎麼辦】

  領導干部老余愛好書畫,一位管理服務對象打聽到他的愛好后,常常借機與他探討交流。最近,更是提出希望高價購買一些老余的書畫作品用來收藏。自己的作品得到別人欣賞,老余欣喜之余也有些疑慮:這麼做合適嗎?

  【“紀律君”如是說】

  現實中,以“名人”“專家”等文化人設行貪腐之實的例子並不鮮見。作為領導干部,有一些個人愛好無可厚非,但一旦愛好成了別有用心者“圍獵”的突破口,就容易走向違紀違法的深淵。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八十八條規定,收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禮品、禮金、消費卡和有價証券、股權、其他金融產品等財物,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收受其他明顯超出正常禮尚往來的財物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收受可能影響公正行使公權力的禮品、禮金、有價証券等財物的,予以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情節較重的,予以降級或者撤職﹔情節嚴重的,予以開除。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條第一款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是受賄罪。

  為了滿足一己私欲甘於被“圍獵”,拿文化人設美化貪腐行為,敗壞的是黨員干部的形象,影響的是群眾對公權力的信任,污染的是黨風政風,毀掉的是自己的前途。因此,面對管理服務對象的討好和利誘,老余要清醒地認識到,“圍獵”者之所以願意買單,看中的不過是其手中的權力,絕不能讓愛好變成墮落之禍。

  【相關案例】

  上海市崇明區文化和旅游局原黨組書記、局長黃海盛有著書畫專長和文藝方面的資源積累。一些刻意與黃海盛結交的“朋友”們,了解他平時愛古玩、愛收藏,便專程登門拜訪,要麼是想讓黃海盛這個“專家”幫忙購買名家真跡,要麼是向其本人“求字求畫”。久而久之,黃海盛嗅到了其中的“商機”,開始做起了經營字畫的行當,不管是同事同行,還是商人老板,一個個全變成了他的“客戶”。2011年至2022年間,黃海盛利用職務便利或地位形成的影響力,違規經營字畫並從中獲利超過175萬元。同時,黃海盛還存在其他違紀違法問題。2023年4月,黃海盛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其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

  【延伸閱讀】

  近年來,在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下,權錢交易雙方為了逃避紀律法律追究,行受賄的手段日趨隱蔽,呈現一些新動向。有的從直接收受名人字畫、手工藝品、文玩等物品,到異價互換,再到借助拍賣機構完成瞞天過海式賄賂﹔有的頭頂“書法家、學者”等眾多頭銜,以“文化人”自居,通過賣字、辦展、入會等方式大肆斂財﹔有的以愛好為媒介,形成“愛好圈”,在你來我往中完成權錢交易,實現各方訴求。但無論手法怎麼變化,表面看上去多麼光鮮,都改變不了其利益交換的腐敗本質,難逃黨紀國法的嚴懲。(記者 寧若鴻)

(責編:陳育柱、李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