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期權腐敗”

漫畫: 首席編輯 馮大美
【我該怎麼辦】
老田是國企分管工程項目的領導,因工作原因,平時和建筑公司打交道較多。最近,建筑公司賈老板找到他,希望在招標中幫幫忙,並許下承諾,知道他現在在職不方便,等退休后會按約定支付一筆“好處費”。老田確實快要退休了,面對賈老板看似貼心的提議,他可以接受嗎?
【“紀律君”如是說】
賈老板的“點子”是典型的“期權腐敗”,即領導干部在位時利用手中權力為他人謀取利益,不圖當下“回報”,而是根據私下“協議”待離職或退休后以各種形式兌現。干部任職有期限,懲治腐敗無時限,妄圖為貪腐行為披上“隱身衣”、打“時間差”是行不通的,終究難逃黨紀國法的制裁。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黨組織在紀律審查中發現黨員有貪污賄賂、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權力尋租、利益輸送、徇私舞弊、浪費國家資財等違反法律涉嫌犯罪行為的,應當給予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已經退休的公職人員退休前或者退休后有違法行為的,不再給予政務處分,但是可以對其立案調查﹔依法應當予以降級、撤職、開除的,應當按照規定相應調整其享受的待遇,對其違法取得的財物和用於違法行為的本人財物依照本法相關規定處理。已經離職或者死亡的公職人員在履職期間有違法行為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條第一款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是受賄罪。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離退休后收受財物行為如何處理問題的批復》明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托人謀取利益,並與請托人事先約定,在其離退休后收受請托人財物,構成犯罪的,以受賄罪定罪處罰。
因此,老田千萬不能聽信賈老板的“點子”,搞自欺欺人的“期權腐敗”,而應自覺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干干淨淨干事,清清白白做人。
【相關案例】
重慶市九龍坡區原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姜廷憲錯誤地認為,隻要自己打好“時間差”,通過“在任辦事、退休收錢”的方式,就可以逃避組織調查。因此,為不法商人謀取不正當利益時,他通常不讓行賄人馬上兌現,而是約定待他退休經商時再以投資名義送上行賄款,並為此提前退休。同時,姜廷憲還存在其他違紀違法問題。2022年5月,姜廷憲被開除黨籍,按規定取消退休待遇。同年12月,姜廷憲因犯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七十萬元﹔犯濫用職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數罪並罰,被執行有期徒刑十五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七十萬元。
【延伸閱讀】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反腐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的高壓態勢下,“一手交錢、一手辦事”式的直接權錢交易風險越來越大,空間越來越小,一些不收斂、不收手、不知止的黨員干部開始打“時間差”。從表面上看,黨員干部在職時沒有收受好處,但在離職或退休后再以投資、干股、薪酬等方式完成利益輸送。事實証明,離職、退休從來不是貪腐者的“護身符”,更不是監督的“隔離牆”,即便“期權腐敗”手段再隱蔽、方法再翻新,也掩蓋不了權錢交易的本質。隻要伸了不該伸的手,拿了不該拿的錢,做了不該做的事,不管是在職還是退休離職,都難逃黨紀國法懲處。(記者 寧若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