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鹽田持續增強中英街商圈消費吸引力

向東,向東,一路向東。
從深圳市區出發,向東穿過梧桐山隧道,“沙頭角深港國際消費合作區”幾個字映入眼帘。
近年來,鹽田區狠狠抓住深港合作這個牛鼻子,久久用功,綿綿發力。尤其是去年開始,鹽田區重點在國際旅游消費上大做文章,活化、再生承載著百年記憶的中英街,主打同根同源的深港共生文化、源遠流長的客家文化等,精心呈現游人如織的“小港夜”,使得商家的吆喝聲、游客的叫好聲構成鹽田的“煙火氣”。
如今的中英街商圈,無論白天夜晚,無論男女老少,人們總能在這裡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小確幸”。破繭成蝶,中英街正以鏗鏘的步伐,邁上高質量打造深港融合國際旅游消費新地標的征程。
“購物天堂”蝶變升級
長約250米、寬不足7米,這就是沙頭角中英街。上世紀八十、九十年代,中英街憑借毗鄰香港北區的獨特地理位置,成為各地赴深游客心目中的“購物天堂”。但隨著經濟發展及產業升級,中英街踏上轉型中尋求“破圈”之路。
近日,記者來到中英街邊檢查驗大廳,通過檢驗機掃描身份証和人臉識別,不到5秒便可通過閘機進入中英街。在港貨店良記超市內,記者看到前來“掃貨”的市內外游客熙熙攘攘。
“你看這個行不行呀?”來自東北的游客林先生正在使用視頻聊天的方式,詢問自己9歲的女兒想要哪款零食,“我第一次來,聽說這裡可以買到香港的東西,價格也便宜,就准備買一些回家給親友當手信。”林先生告訴記者。
今年以來,中英街管理局聯合沙頭角邊檢站、沙頭角海關、公安、交警等部門持續提升通關能力和服務質量,積極出台便民舉措,使游客來之能游、游之能樂、樂之能走,不少游客反映游覽舒適度體驗感明顯提升,截至11月底,中英街接待游客超過200萬人次。
如今,伴隨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縱深推進,以及香港北部都會區建設的提出,中英街迎來黃金發展機遇。中英街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9月,中英街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動工,目前正在全面推動一期工程建設,即將啟動二期、三期等后續工程,計劃於2025年實現整體街區完工運營,屆時將形成“西有前海、中有河套、東有沙頭角”的深港消費深度融合雙向奔赴格局。
中英街管理局商貿旅游服務辦負責人馬艷麗向記者介紹,中英街改造提升主要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歷史文化價值、商貿傳統和深港合作基礎,通過優化通關模式、改造基礎設施、升級運營模式三大策略,全力打造弘揚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國際跨境旅游首選目的地、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特色引領區、深港深度融合新典范。
新業態點燃新消費
隨著消費業態的不斷升級,沙頭角中英街商圈持續探索新模式、新亮點,增強商圈的消費吸引力。在沙頭角深港國際消費合作區的建設規劃中,鹽田區將以中英街、沙頭角口岸、田心工業區等區域為核心,發力培育一批夜經濟標杆項目,助力深圳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消費中心。
“小港夜”夜市正是夜經濟標杆項目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小港夜”已吸引超20萬人次的市民和游客前來體驗消費,創造了上百個就業崗位,並陸續吸引了眾多領域的香港青年創業者參與。
走出地鐵8號線沙頭角站,循著人群前進,步行不過3分鐘便來到熱鬧的“小港夜”。記者看到,現場劃分了文創消費區、特色美食區、音樂廣場區、游樂休閑區等,40余個集裝箱外形的攤位依次排開,蒸、炒、煎、炸,各家使出看家本領,售賣烤串、肉夾饃、炸土豆、煎豆腐……濃郁的香氣彌漫開來,刺激著每一位過往游客的嗅覺和味蕾。
“因為看到‘小紅書’博主推薦,所以特意和朋友過來看一看。”在深圳創業的林偉明對記者說,“小港夜”的氛圍很好,選擇性很多,價格也實惠,待上一整晚、喝上幾杯,很放鬆、很愜意。
出生於2000年的香港青年廖家婷是“小港夜”項目創始人之一,在團隊中擔任項目設計工作,“我們出項目創意,鹽田國際創意港運營方提供資金、場地等資源,共同推動‘小港夜’落地。”她說。
“三友燒鳥酒屋”的創始人黃建強認為,深港兩地青年匯聚,相互交流創業遇到的問題,彼此加油鼓勁,這讓他干勁十足。“未來,我們希望能做成一個自有品牌,將該店經營模式復制到更多區域。”談起未來規劃,黃建強目光炯炯、語氣堅定。(記者 黃子芸)^_^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