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吳錦雄詩歌創作研討會在深圳舉行

2023年12月14日16:33 | 來源:讀特
小字號

原標題:吳錦雄詩歌創作研討會在深圳舉行

  12月10日下午,由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深圳市作家協會承辦的吳錦雄詩歌創作研討會在深圳新媒體大廈舉行。作為2023深圳市優秀文藝作品宣傳推廣工程系列活動之一,本次研討會以“打造詩歌之城如何可能”為主題,邀請北京、廣州及深圳本地的詩人、文學評論家暢聚一堂,對深圳詩人吳錦雄的詩歌寫作風格和內涵展開分析,並借此進一步探討深圳打造詩歌之城的路徑。

  把“生活詩意化、詩歌生活化”

  據了解,吳錦雄1978年生於廣東揭陽,經商之余愛好寫作,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並擔任深圳市福田區作家協會副主席。其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詩刊》《上海文學》等刊物發表過作品,已出版散文集《雄心》,詩集《我愛過而又失去的女人》《短歌》《藍火》《唯土地對我們從不辜負》《鑽火》和英文詩集《我們都是城市裡的一顆仙人掌》,以及報告文學集《還看今朝》。

  “深圳的文學是很有潛質的。”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王國猛表示,深圳作為一個移民城市,其獨特的思想、視角和格局使得這座城市擁有肥沃的文學土壤,出現了一大批富有個性的創作者,“文學深軍”完全有可能走在中國文學前列。在他看來,深圳這座城市天生具有詩歌的稟賦和氣質。

  王國猛認為,吳錦雄在工作之余堅持寫詩,他的情感歸依在故鄉,思想、靈魂漂泊在深圳。他的詩歌雖然傳統,但有深情,更多的是把“生活詩意化、詩歌生活化”。

  越來越打開自己的內在世界

  《詩刊》社副主編霍俊明表示,在當下的寫作群體中實際上有很多非專業寫作者,通過深圳市優秀文藝作品宣傳推廣工程系列活動推廣基層詩人,這將有助於詩人的成長和地方詩歌生態的建構。

  霍俊明對吳錦雄近年來出版的《短歌》《藍火》和《唯土地對我們從不辜負》這三本詩集進行解讀。他認為,每一個人的寫作都有他的原動力,這跟一個人的成長是有關系的。一方面,吳錦雄寫的故鄉空間,很大程度上帶有他的個人傳記和精神成長過程﹔他寫了一部分關於城市空間的詩歌,波德萊爾的“現代性”中對城市的警惕、懷疑和游離在他的詩歌裡表現得非常充分,“一個人並沒有完全融入到這個城市的語境裡,他一直是疏離的”。此外,吳錦雄在寫作中處理比較多的是個人空間。霍俊明指出,吳錦雄在面對個人空間時,反復出現了“孤獨”這個詞,它既是個體意義的,同時又是城市文化和鄉土文化膠著之后產生的特別普遍性的現代人的經驗。而當吳錦雄在面對個人空間的時候,又產生了另一類詩歌——原詩,即是關於詩歌的詩,是他自己對自己的追問,此時詩歌是一個精神世界,“日常生活裡不能實現的那個部分,在詩歌裡得到彌補、慰藉、補償甚至是找到精神出口”。

  在中國詩歌學會會長楊克眼中,吳錦雄是一個對詩歌活動和文學活動很願意付出的人。楊克指出,農家子弟出身的吳錦雄,其書寫鄉村的詩歌朴素感人。近年來他的寫作發生了變化。“早期他的詩歌書寫的是比較具象的鄉村事物﹔近年他開始書寫略為抽象的內容,注重精神思維表達,這是他近年來在寫作上的變化。”

  廣東省作家協會創研部副主任世賓認為,吳錦雄的《短歌》《藍火》這兩本詩集注重日常。從童年、鄉村生活到城市生活,能夠看到他對世界的熱愛。而到了《鑽火》,他越來越打開自己的內在世界,呈現出一種豐富性和深刻性,並且與人類的內在經驗更加緊密地結合。

  圍繞當下“人、事、情、物”直抒胸臆

  在廣東省作協詩歌創作委員會委員謝小靈看來,閱讀吳錦雄詩歌也是閱讀深圳的方式,他的內心對生活有悲憫之心,詩歌中始終充滿了基於深刻理解的同情。

  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研究中心研究員劉洪霞表示,《藍火》《鑽火》《唯有土地對我們從不辜負》中始終圍繞著故鄉與土地、城市與孤獨、個人與詩意這三條線索。她認為,吳錦雄的詩歌寫作是“在精神世界中尋找詩意的原鄉”。

  對於吳錦雄的詩歌特點,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汪洋在書面發言中用“日記”“自述”“雜文詩”三個關鍵詞予以概括。他分析稱,吳錦雄雖然寫的是現代詩,但近乎日日寫,讓他的寫作行為有一種日常性,同時又保留了題材和內容的豐富性﹔作品裡都不回避“我”的在場。他從不置身事外,而就是圍繞當下時空裡“人、事、情、物”直抒胸臆﹔吳錦雄在許多時候是借助詩歌這個體例來表達觀點,表達的方式也和雜文寫作很像,沒有太多語言的修飾。

  在《特區文學》雜志社副總編輯阮雪芳看來,吳錦雄的抒寫是一種在場寫作,從對日常生活的介入與提煉中,反映現實世界。在吳錦雄精心構建的詩思空間裡,她看到一種獨屬於詩人的清晰面相:既有孤獨的心靈映像,有呼之欲出的飽滿情思,也有洞察生活的深邃思考,在語言的自由向度中切入生命體悟,呈現寫作的豐富景觀,使詩歌超越日常並賦予更高的意義。

  用詩行來摸索一個城市

  深圳市寶安區作家協會副主席王國華認為吳錦雄的詩歌“每一個詞匯都是面部清晰的,但正是因為太熟悉了,要讓讀者產生共情,反而變得困難,而吳錦雄能夠相對輕鬆地讓讀者做到共情,就是因為他這種直白和溫暖的情緒。”

  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副教授趙目珍則認為吳錦雄的詩歌具有三個特點。一是日常經驗與真實寫作﹔二是元詩意識與創作思考﹔三是有虛實相生的特點。

  深圳特區報編輯張檣認為,吳錦雄的詩並不單純都是田園詩,事實上他的詩也有表現城市的繁雜和繁復。“他就像城市的游蕩者、觀察者,像街頭巷尾的游擊隊員。在讀《鑽火》《藍火》等詩集中,我們可以發現一連串的地名,點綴在詩集和詩行中的名字。”張檣介紹,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城市特征中的一些陌生感。“他用詩行來摸索一個城市,不免建構出新的意義。這個新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當我們跟隨吳錦雄的步履穿梭在城市的街頭巷尾,以攝影一般的眼光尋找城市生活的靈草,就會發現不一樣的東西。”張檣說。

  深圳市羅湖區作家協會主席謝湘南將吳錦雄的寫作比喻為“中間狀態的寫作”。“像一條過河的船,中流擊水,我聽到他在用力地劃。這種狀態的文本不是以單篇冒尖,而是以一批同類型詩作,給人形成強烈印象。”謝湘南還指出,吳錦雄敏感於人間煙火,對時令、節氣這些農業文明的詞匯有著自身強烈的感受與體驗。

  把寫詩當作生命中的重要事情

  深圳市光明區作家協會主席遠人認為,與其說吳錦雄的詩歌是鄉村和城市的結合,不如說他是不斷在傳統與現代之間進行交叉,去發現詩歌的新意。從吳錦雄的詩歌中可見他深受傳統文化的熏陶,讓他的傳統表達“非常穩健,非常扎實”。

  在深圳藝文兒童文學院執行院長周瑟瑟看來,吳錦雄的詩歌寫作是對時間的發言,是對時間的記錄。“在這麼忙的情況下,他依然保持認真的寫作態度。我認為深圳有這麼認真的詩人,這座城市要打開詩歌的可能性是有的。”

  深圳大學人文學院特聘副研究員胡紅英稱自己被吳錦雄詩中關乎生活的隱痛與慰藉所觸動。“隱痛,當然首先因為生活的艱辛,這一點詩人反而寫得比較少﹔寫得最多的還是由時間的流逝帶來的,表現在對故鄉和昔日戀人的懷念、對身體衰老的感慨中。而慰藉,則來自事業的成功,家庭的安穩幸福,還有愛情和詩歌。”

  深圳作家凌春杰表示,吳錦雄的詩歌關注生命內在體驗,具有時代溫度感知,精短吟唱中顯真性情,質朴語言中能見慧思,燭照現實中有所指,不少短制值得吟詠品味。

  研討會最后,吳錦雄對與會專家學者們表示衷心感謝。他表示,自己從每一位專家學者的評論中深受啟益。“生活即詩,詩即生活,我希望用詩歌描摹出日常生活的詩意。”吳錦雄如此解釋自己的創作觀和詩學觀。他表示,未來他將繼續用心用情寫詩,用詩歌寫出獨特的生命史和生活史。

  (記者 張銳)

  (受訪單位供圖)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