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深圳工業軟件園用上數字化、智能化建造技術

工地上,機器人“工友”來幫忙

本報記者 王雲娜
2024年11月06日10:0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為施工人員操作機器人對地面進行抹平作業。
  顏 煒攝(人民視覺)

  “嘶——”深圳龍崗區深圳工業軟件園,噴涂打磨一體機器人快速揮舞機械臂,將液體乳膠漆從上至下均勻噴涂至牆面。隨后,在激光接收器導航下,它繼續向右,噴涂下一個作業面。兩個作業面,無縫銜接。就在前一天,這台機器人還完成了膩子的自動噴涂、打磨,為乳膠漆施工打好了基礎。

  過去,牆面涂料施工需要工人近距離涂刷、打磨。膩子在前、乳膠漆在后,兩個班組輪番作業,滿身灰塵。“現在工人隻需要在操控面板上規劃好作業路線,機器人就可以‘包攬’上底漆、打磨、面漆噴涂全過程,施工環境得到改善。”中建五局三公司深圳工業軟件園項目副總工兼技術部主任趙宸君說。

  據測算,在合適的條件下,一台噴涂打磨一體機器人的施工效率是傳統施工方式的兩倍左右,施工數據還可實時回傳至項目工地的“智慧大腦”——智能建造監測系統雲平台。

  深圳工業軟件園項目位於“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總建筑面積26.5萬平方米。人工智能、建造機器人、物聯網等新技術貫穿施工和監管全過程,不斷解鎖“數智建造”新可能。

  工地上,各式各樣的機器人正成為工人的“左膀右臂”,在混凝土澆筑、地磚鋪設等勞動強度較大的工序中大顯身手。

  混凝土從軟管澆筑到板面上,四輪整平機器人登場,通過激光智能找平算法及線控底盤技術,用一把“尺子”撫平高低。一旁初凝的作業面上,履帶抹平機器人接過重擔,通過智能擺臂算法和底盤巡航技術,進一步抹平混凝土表面。待混凝土最終凝固前,四盤抹光機器人還會採用智能運動算法及非輪式底盤技術進行高效抹光施工,讓混凝土表面更加平整。

  施工機器人“埋頭苦干”的同時,質檢機器人也沒閑著,天上自動巡飛,地上巡檢預警。

  每天9時、16時,位於項目部露台的無人機倉自動打開,無人機一躍騰飛至百米高空,對施工現場進行定時、定點、定航線多維度拍攝,並進行三維重構建模,打造數字孿生實景模型,讓施工進度可視可測可查。

  在管理人員的指引下,智能巡檢機器狗穿梭於各工區之間,利用自動巡航、紅外成像、人工智能自主識別等技術,對安全隱患進行巡檢、記錄、成圖標記,發現問題實時預警,並將巡檢結果回傳至智能建造監測系統雲平台。

  雲平台匯集施工進度、安全和質量監管數據,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實現工序級的進度追蹤,並形成數字“施工日志”。

  “過去,隱患信息在部門間傳遞不暢。如今,各部門基於同一份數字清單,統籌協調了隱患巡查、整改回復。”趙宸君說。2022年,趙宸君從上海交通大學結構工程專業畢業,基於深圳工業軟件園項目,組建博士創新工作室,帶領團隊推動數字化、智能化建造技術落地應用。

  “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最初並不順利。施工現場復雜,機器人對施工環境要求高,而工人們對新技術的積極性也不高。”趙宸君和團隊一邊基於現場實際情況改造部分智能設備,一邊培訓現場工程師及工友操作設備。

  除了施工、監測環節,設計階段也離不開新技術的幫忙。

  “施工中,暖通、給排水、電氣管線等容易相互沖突,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團隊二次優化洞口預留與管線預埋,使之在設計階段就有序排布,減少返工。”項目負責人靳博雯介紹,對建筑、結構、機電模型的統一設計,讓設計圖紙立體化、三維可視化,便於提前發現不易察覺的問題,減少由設計不周造成的損失。

  用上數字化、智能化建造技術,深圳工業軟件園項目的施工效率大幅提升,安全風險降低,項目工期縮短。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06日 03 版)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