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政協經濟委提交集體提案

“黨和國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黨和國家保証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給廣大民營企業家吃下了“定心丸”。
深圳如何更好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促進深圳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記者2月23日從深圳市政協經濟委獲悉,該委提交集體提案,助力深圳國企民企共進共強共優。
盡快出台深圳經濟特區民營經濟促進條例
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制度機制建設至關重要。因此,市政協經濟委在《關於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促進深圳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裡首先提出要通過深入推進“六個一”工程,為進一步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完善制度機制。
“六個一”包括建立一套協調聯動機制、出台一部條例、制定一組政策、發布一份措施清單、完善一個平台和弘揚一種精神。以建立一套協調聯動機制為例,市政協經濟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涉及到發改、國資、商務等眾多部門,需要更加強有力的協調機制保障工作更好開展,推動各部門切實形成工作合力。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提案》建議要充分發揮特區立法權,制定出台符合深圳實際的深圳經濟特區民營經濟促進條例,為我市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提供更有力保障。
該負責人還強調,企業家是深圳最有名的“特產”,應該發掘深圳企業家獨有的精神氣質,廣泛征集、總結提煉宣傳標語,梳理典型人物及事件,宣傳弘揚深圳企業家精神,營造全社會尊重企業家、愛護企業家的良好氛圍。
優化國資國企布局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
近年來,深圳市屬國資國企發展突飛猛進。但委員們調研發現,市屬國資國企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仍存在布局不夠完善等問題。
因此,《提案》建議,要激發市屬國企科技創新活力動力,加快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培育新質生產力重要陣地,推動國有資本向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網絡通信、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集中。同時,引導市屬國企加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集聚優勢企業、骨干力量建設一批標志性、引領性產業科技創新平台,服務深圳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拓寬民間投資渠道,激發民企創新活力
當前,民營經濟在參與市場競爭時,部分領域顯性和隱性壁壘依然存在,“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若隱若現。為此,《提案》建議,要放寬市場准入門檻,拓寬全市民間資本投資渠道。同時,嚴禁設立或變相設立民營企業市場准入壁壘。
拆除競爭“玻璃門”“彈簧門”之余,還要多措並舉激發民營企業創新活力。《提案》提出,要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執法力度,加強對民營企業原始創新的保護﹔堅決杜絕選擇性檢查、重復檢查、頻繁檢查等干擾民營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行為。
融資難一直是民企發展的突出問題。《提案》建議,探索完善國有商業銀行績效考核體系,提高民營企業授信業務的考核權重,適度降低對於民企信貸壞賬率的單一追求,提升金融機構服務民營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支持國企民企組建創新聯合體
分則“獨美”,合則共贏。《提案》提出,應出台政策鼓勵市屬國有企業通過項目協同、股權合作等方式與我市“專精特新”民營企業精准對接,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支持組建創新聯合體、設立聯合創新項目、共同參與重大科技專項等方式開展創新合作。此外,推動資本有機融合,發揮國有資本更強資源獲取能力等基礎優勢,與非公有資本低投資門檻、小體量快回報等靈活優勢相結合,促進優勢互補。
《提案》還建議,建立健全推動共同發展的激勵約束和盡職免責機制,著眼於增強國有企業參與共同發展的積極性和規范性,實現多層次、高質量、可持續的“國民共進”“國民共強”“國民共優”。(記者 周元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