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進入“兩會時間” 委員熱議“AI+百業”

2月23日下午,出席深圳市政協七屆五次會議的市政協委員陸續抵達,向大會報到。 深圳晚報記者 嚴文婷 攝
2月23日下午,深圳五洲賓館和市委黨校學苑大廈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來自各界的深圳市政協委員帶著精心准備的提案陸續前來報到,為即將召開的深圳市政協七屆五次會議做准備,深圳也隨之進入了一年一度的“兩會時間”。
深圳市政協七屆五次會議定於2月24日召開,會期3天。近500名市政協委員將齊聚一堂,圍繞全市中心工作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建言獻策。在報到現場,記者採訪了解到,在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AI+產業”賦能高質量發展成為今年委員熱議的焦點話題。
AI+醫療: 把大模型開出來的藥方直接寄到家
市政協委員楊傳忠在接受採訪時指出,他今年重點關注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建議深圳加快推進AI醫院建設。
楊傳忠提到,盡管醫生專業知識豐富,但面對復雜多變的病症,知識面覆蓋難免存在局限。AI技術能為醫生的推理過程提供有力輔助,特別是在罕見病診斷方面,AI系統可以通過不斷學習最新的醫學進展和教科書內容,幫助醫生更早地發現和診斷這些疾病。
社區醫院則可通過AI系統的輔助,更好地完成初級診療工作,實現三級分診的目標。楊傳忠認為:“深圳擁有眾多互聯網和人工智能企業,醫療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具備建設AI醫院的能力。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提供資金支持,加強醫務人員培訓,並整合資源,為醫療服務體系革新注入強大動力。”
市政協委員夏俊的提案則聚焦AI與中醫的結合。他向記者展示了一份調研報告:“深圳已涌現問止、華佗、盤古等AI大模型,市面上有企業成功研發AI四診儀、針灸機器人等產品,比如很多傳感器對於脈搏的跳動測量、面相的識別已經很精准。”
夏俊認為,深圳的硬件制造完全能夠匹配軟件升級,如果把這些醫療模型都訓練好,甚至能超越傳統老中醫的技術。“通過傳感器識別患者脈搏的變化,判斷身體裡存在什麼樣的疾病,待患者確認后,物流系統就可以把中醫大模型開出來的藥方直接寄送到家了。”
夏俊表示,把深圳打造成為全球中醫智能設備產業高地,不僅可以降低醫保支出壓力,實現“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提升居民健康水平﹔還能為全球提供“科技+傳統醫學”融合發展的中國方案,推動醫療行業從保疾病到保健康的改革。
AI+環保: 加大扶持培育力度,打造城市管理新范式
市政協委員朱小萍重點關注AI在清潔環保領域的應用。她指出,清潔環保行業一直是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需要大量的人力,並配合使用較為大型的機械設備。隨著低空經濟的出現和人工智能的賦能,自動充電、加水、清掃保潔的無人駕駛小車應運而生。
“如今,深圳不少地方的城市輔道、人行道、公園都出現了無人駕駛車輛、設備的身影。”朱小萍表示,“人工智能賦能傳統行業之后,使得工作更高效、更智能,大大減少了人力的投入。”她建議深圳市各級政府應給予初創科技企業更多的機會、更大的扶持和培育,讓他們更好地擁抱AI產業,推動其更好地運營及生存發展。
AI+教育: 提升學習應用能力,解鎖人才培養新密碼
市政協委員張藝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今年已經是他第四次參加深圳市政協會議。他表示,教育民生問題一直是他關注的焦點,尤其是AI在學生培養中的應用和發展問題。
談及最近火熱的DeepSeek應用等人工智能話題,他表示:“我一直在推動科技工程技術教育進校園,而這主要就是AI教育。特別是最近DeepSeek推出后,如何讓學生用好AI來提升學習能力,這很重要。”
張藝建議,教育主管部門應推進AI教育進校園,學校跟進落實,培養學生運用AI技術的能力,拓寬學習渠道,提升綜合素質。“在AI時代,讓學生能夠會用、用好AI,從而更深層次地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這是深圳在AI時代保持競爭力的關鍵。”他強調。
AI+企業: 建立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推動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
市政協委員汪小蘭今年帶來了關於支持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提案。“在全球數字化浪潮以及AI技術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企業提升競爭力、適應市場變化的關鍵舉措。”汪小蘭委員表示。
“像DeepSeek這樣的大語言模型,具備自然語言理解、知識推理、文本生成等多種能力,能夠在客戶服務、市場分析、智能決策等眾多業務場景中發揮重要作用。”她指出,目前深圳大部分小微企業的數字化應用僅停留在基礎辦公層面,對於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應用還有巨大成長空間。
汪小蘭建議,政府應設立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專項基金,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貸款貼息、設備購置補貼,同時牽頭建立公共技術服務平台,降低技術應用門檻。她還建議引導專業技術團隊深入小微企業,了解不同行業業務特點和需求,為企業定制基於DeepSeek的推理型大語言模型,建立行業標准接口和通用模板,降低技術集成難度和成本。(記者 林濤 周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