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建議深圳大力建設無陪護病房

2月24日上午8時,深圳市政協七屆五次會議在深圳會堂開幕。近500名深圳市政協委員將圍繞全市中心工作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建言獻策、積極履職。
在大會發言環節,深圳市政協委員、農工黨深圳市南山區基層委員會主委、南山區婦幼保健院院長張敏提到,截至2023年末,深圳共有159家醫院,無陪護病房試點比例不到10%,建議深圳大力推進無陪護病房試點工作。
深圳市政協委員、農工黨深圳市南山區基層委員會主委、南山區婦幼保健院院長張敏
無陪護病房,即由醫療機構的專業醫療護理員為住院患者提供 24 小時不間斷的生活照護服務,不依賴患者家屬親自陪護,也不需要家屬自聘護工的一種醫療服務模式。
張敏指出,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深圳60歲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已達到138.09萬人,預計2029年將達到149萬人,佔比10.52%,深圳將正式步入老齡化社會。通過高質量建設無陪護病房,可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便捷、高質量的醫療和養老服務,有效破解老齡、少子、空巢等人口結構形勢下“一人生病、全家受累”的困境,實現老有頤養目標。
據張敏介紹,深圳於2020年3月出台《高水平醫院開展無陪護病房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推進無陪護病房試點工作,2024年10月發布地方標准《醫療護理員評價規范》,在13家醫院、46個病區試點,為推動“高質量建設無陪護病房”做出了積極探索。但相較於社會的迫切需求,深圳無陪護病房建設仍處於探索階段,存在一些不足,如推廣試點力度不夠大、配套體系不完善、專業醫療護理員隊伍欠缺、全社會合作共建有待加強等。
對此,她建議,進一步明確衛健、人社、醫保、財政、民政等部門職責,將無陪護病房建設作為促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落實老有頤養目標的重要任務,盡快研究明確可試點的醫院類型、專科病房,加快建設推廣力度,支持鼓勵醫院參與,促進無陪護病房服務可持續健康發展﹔加大對開展無陪護病房試點工作醫院的財政投入,對病房設施設備改造提升、人員培訓給予必要支持﹔完善無陪護病房住院流程和護理流程標准,及時告知接受無陪護病房服務人員風險並簽訂相應承諾書,確保責任歸屬清晰。
她還建議充分發揮深圳科技優勢,加強無陪護病房智能化與信息化建設,應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實現對老年患者健康監測、數據管理和服務跟蹤的智能化支持,提升護理質量,提高老年人及其家屬的接受度、體驗感﹔鼓勵商業保險公司推出覆蓋無陪護病房服務費用的專項保險產品,增加社會資金投入。(記者 馬芳、朱洪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