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智慧城市建設報告(2024)》發布

近日,深圳市社會科學院發布《深圳藍皮書:深圳智慧城市建設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系統總結了深圳智慧城市及數字政府建設成就,高度凝練深圳加快打造國際新型智慧城市標杆和“數字中國”城市典范成效做法,並對未來深圳數字化建設發展核心方向進行展望。
加快推進城市公共基礎設施數字化
在全國率先完成5G獨立組網,構建“通算+超算+智算”算力體系,打造全市政務網絡“一張網”、優化數字政府“一朵雲”信創基礎環境,建設完善以BIM/CIM為核心的全市域數字孿生底座,持續完善以深圳市公共數據共享平台為主線的數據中樞……《報告》指出,深圳在網絡體系、算力體系、政務雲體系、數字孿生底座、數據中樞和AI能力中樞等方面開展了系列工作,構建了全球領先、國際一流的智慧城市數字基礎設施。
《報告》建議,深圳要持續夯實數字化基礎設施體系,打造“城市+園區+邊緣”的算力總體布局,構建“一超多強總調度”智能算力體系﹔加快推進已有城市公共基礎設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同時,要基於BIM精細化建模的CIM平台路線,持續升級全市域統一時空信息平台,不斷完善全市域物聯感知數據接入,加強公共數據、社會數據、時空數據等融合治理,夯實數據孿生底板。
人工智能賦能智慧城市建設
人工智能正成為推動城市智能化升級的重要引擎。《報告》指出,深圳充分發揮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優勢,積極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智慧城市建設,在政務服務、醫療健康、教育服務、氣象預報等領域形成突破性應用。比如,福田區依托政務大模型實現城市事件智能分派,辦理效率大幅提升﹔全國最大的中文醫療問答數據集“華佗GPT”服務用戶數十萬次﹔全球首個業務級區域氣象大模型“智霽1.0”實現分鐘級精准預報。
《報告》建議,深圳應搶抓人工智能大模型飛速發展的機遇,在建立智慧城市領域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工作機制、探索構建智慧城市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實驗室、推進多元優質普惠安全的基礎算力設施建設、強化高質量公共數據要素資源供給、有序推進大模型在智慧城市領域創新應用、以場景應用助力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等方面,加快推進通用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領域應用,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成一批全國首創性成果
《報告》指出,深圳高質量建設數據要素集聚發展區,在數據產權、跨境流通、資產化、合規監管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全國首創性成果。同時,深圳積極推動公共數據開發利用,在征信領域試點開展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在醫療領域試點信用就醫等,形成了豐富的創新成果。
《報告》建議,深圳要健全數據要素法規制度體系,結合國家相關政策指引,因地制宜出台實施細則,爭取試點示范。健全以供需對接為核心的數據流通交易服務體系,建立數據流通全流程合規標准規范,完善由市場供求關系主導的數據要素價格機制。著力健全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的分類分級規則,完善交易定價規則、利益分配規則、監督管理規則,充分調動各方參與數據開發利用的積極性。積極構建涵蓋公共數據、行業數據、企業數據、個人數據等多方面的新型數據空間,深入探索有條件開放和授權運營模式,為多元數據的有效整合與創新應用開辟廣闊路徑。(記者 關煒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