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日均通車8.6萬輛次

深中通道使“深中1小時通勤圈”變成現實。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龍 通訊員 李硯偉 攝
深中通道自2024年6月30日通車以來,3100萬次的車流如奔騰的血脈,日均8.6萬輛次的通行量,讓灣區發展脈動更強勁。
黃金內灣城市群同城化加速
深中通道讓深圳與中山成為了左鄰右裡﹔海陸空鐵多維聯動,多種交通方式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緊密聯系、要素流動的紐帶。
同城化發展,交通是基礎。“深中1小時通勤圈”已經變成現實。
目前中山5大集裝箱碼頭與深圳蛇口港、鹽田港兩大樞紐港已開通9條“組合港”航線。2024年,深中航線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6萬標准箱,同比增長27%,深中航線集裝箱運量首次超過中山-香港航線。其中,“組合港”航線吞吐量同比增長103%,實現翻一番。開通中山新客運口岸至深圳蛇口、深圳機場碼頭航線,縮短航程約21公裡,節約時間約20分鐘。
同城化發展,民生是根本。中山與深圳市政務服務“深中通辦”增至735項。深化“中易辦”城際融合互動專區建設,實現與深圳、珠海等市(區)政務服務“指尖融合”。設立“深中辦事專窗”,“同城化”辦理深圳和中山繳存職工購房提取、退休提取、租房提取等20多項事項,累計發放住房公積金超2.9億元。
厚實產業鏈吸引更多境外企業入駐
隨著深中通道的啟用,一場產業協同發展浪潮正在粵港澳大灣區涌動。
根據廣東海絲研究院的《2025粵港澳大灣區企業遷移報告》顯示,除了省內企業近距離的相互遷移外,更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深中通道的開通,珠東珠西都吸引了不少省外企業的遷入,這種情況已為多家研究機構的數據分析所証實。
相關專家在分析這種情況時表示,深中通道的開通,直接的影響就是將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鏈打造得更加厚實,這種厚實將以一種迭加的方式對省外、境外的企業產生吸聚作用,從而加速了大灣區產業協同的深入推進。深中通道及其他交通設施的建成,無疑將全面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能級,最終打造成為一個具有全球意義的產業戰略支點。
珠江口書寫發展新篇章
從中山博覽中心出發走翠亨快線,約25分鐘車程來到坐落於翠亨新區的中山生命科學園,這裡離深中通道翠亨東高速出入口僅5分鐘車程,交通十分便利。
深中通道開通一年,實實在在地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協同發展按下了“加速鍵”。
“深中通道開通帶來的人流,有的直接轉化為招商流、資金流。”中山生命科學園負責人汪寶威告訴記者,落戶於中山生命科學園17號樓的廣東瑞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就是人流轉招商流的生動案例。
2024年7月,瑞祥供應鏈負責人在深中通道開通后,周末攜家人從深圳到孫中山故居游玩。返程途中,該負責人在翠亨東高速出入口看到園區樓頂的招商廣告,於是聯系了園區。從接洽到落地,瑞祥供應鏈與園區僅用5天時間便達成了合作,租賃面積3000多平方米,主要從事器械、藥品流通配送、供應鏈金融等業務。企業自2024年8月運營以來,不僅自身發展良好,為中山生命科學園及中山的生物醫藥產業提供冷鏈運輸服務,更帶動了多家上下游企業在園區落戶。“一年來,園區談過的深圳項目超百個,新落地項目約30個,”汪寶威表示。
借助深中通道,珠江口兩岸市民利用周末和節假日到對方城市休閑購物、旅游觀光,他們的身影是深中通道最靚麗的風景,人流交錯的背后是觀念、信息、資金和產業經濟協同的全方位進化。珠江口協同發展開啟了新的一頁。(記者 嚴俊偉 姚嘉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