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大前海發展圖景一年一個樣

2025年09月06日09:26 | 來源:深圳特區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大前海發展圖景一年一個樣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5周年、前海合作區成立15周年,《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2021年9月6日發布以來,前海不斷建立健全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高端要素集聚、輻射作用突出的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多輪驅動的創新體系成效突出,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引擎作用日益彰顯。

從2021年前海擴區到2024年,前海地區生產總值從1755.7億元增至3008.8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548.5億元增長至697.3億元、年均增長12.8%,進出口額從3780.5億元增長至7066.5億元、接近翻一番,實現“一年一個樣”的發展變化圖景。

深港融合加速推進

近段時間,前海岸線熱度不斷攀升,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來玩沙看海,解鎖繽紛活力海岸帶來的樂趣與閑適。該海岸景觀設計出自香港團隊艾奕康有限公司(AECOM)之手。公司景觀設計總監,香港青年羅錦斌說,“我們還同步推進前海桂灣片區國際化街區提升,將更多國際化生活方式及港味元素融進前海,落地前海。”

依托香港、服務香港,前海以“硬聯通”縮短距離,以“軟聯通”打通壁壘,以“心聯通”凝聚共識,助力讓港人港企更好地融入前海工作、生活。目前,前海已有26類港澳專業人士備案后即可執業,22家港企承接前海工程項目。

9月1日,前海前灣學校、前海媽灣學校正式開學投入使用,兩所學校作為港澳規則銜接改革首批試點項目,在建造過程中創新引入了香港建筑師團隊、香港測量師行團隊及香港承建商團隊參與項目建設,為深港規則銜接再添“示范工程”。

“在深港融合方面,前海已從早期單純的經濟合作,逐步拓展至社會民生協同發展的新階段,如前海夢工場推出的‘1510’政策為港人在前海創業就業提供助力,而人員流動又進一步帶動兩地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的融合,讓港人子女入學、老人就醫等需求得到更好滿足。”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客座教授、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達說。

高端要素加快集聚

王達認為,《前海方案》帶來的“擴區”,並非簡單的物理空間擴容,而是功能布局的戰略性重塑,促進生產要素、產業結構、市場主體的深度重組,實現了從“物理擴張”到“化學變化”的質變,為深圳及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在前海,66萬名現代服務業人才和產業科技人才在此集聚,已構建起“引才—用才—留才”的全鏈路閉環,正加快打造國際人才進入大灣區“第一站”。

8月底,“前海5號樓”啟用,建筑面積超6000平方米,通過打造“探索之門”“無界空間”“城市看台”等八大功能區域,為國際人才提供政策咨詢、資源對接、創業路演、成果發布等多元服務。

越來越多的人才匯聚,為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活力。前海布局海洋經濟“新藍海”,吸引招商工業、中集海工、亞太星通等涉海龍頭企業落地,擁有9000余家涉海經營主體和13個海洋科技創新載體。通過探路“天空之城”新賽道,初步構建了技術研發、整機制造、場景應用、飛行測試、適航服務、展覽展示、競速比賽、飛手培訓等產業鏈體系。

據統計,前海已集聚11家獨角獸企業、超190家創新載體及2076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建成全國首個具身智能產業聯合創新中心等,構建出高端要素集聚的現代服務業創新生態。

對外開放動能強勁

芬蘭通力電梯中國南方總部落戶前海,將建設研發中心、智慧物流與裝配中心﹔新加坡最高法院代表團深度訪問前海深港國際法務區,了解前海在跨境司法審判、國際仲裁等領域創新實踐……事實上,前海已經成為外資企業投資中國的首選地之一。2021年至2024年,前海實際使用外資累計1171億元,如今,1.2萬家外資企業在前海落戶,203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前海投資布局。

“前海作為深港合作的重要平台,擁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優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網絡以及高效的政務服務,為通力電梯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撐。”通力集團執行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包嘉峰說。

前海“招引”步伐不斷加快,在國際合作上,前海引進45家港澳及國際性組織,舉辦上合組織青年科技創新論壇等活動。深圳·前海出海e站通啟用以來,與32個國家40個海外園區運營商建立合作,累計服務出海企業超800家,形成了活躍的出海服務生態。

“《前海方案》發布以來,前海外資外貿能在復雜外部環境中逆勢上揚,核心得益於其‘依托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的精准定位,以及對國際規則的主動引入與適配。前海要持續秉承大膽創新的精神,全力打造國際規則高地,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始終保持活力,更好發揮對外開放門戶樞紐作用。”對外經貿大學國際貿易規則研究院院長於海純表示。

深圳特區報 記者 吳徐美

(責編:王星、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