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河套數學研究院首批科研人員入駐 首批成果發布

2025年09月10日08:51 | 來源:深圳特區報
小字號

原標題:河套數學研究院首批科研人員入駐 首批成果發布

  9月9日上午,河套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深圳)入駐暨場地啟用活動舉行,包括丘成桐、丘成棟、於如岡等全球知名數學家在內的首批入駐科研人員集體亮相,現場發布了近期科研成果,還舉行了系列簽約活動。

  河套數學研究院成立半年不到,吸引了頂尖科研團隊入駐並取得科研成果,彰顯了深圳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和創新活力,也是深圳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加快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舉措。

  數學界“大牛”“大咖”匯聚河套

  河套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深圳)由國際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獲得者、清華大學求真書院院長丘成桐發起設立,今年4月份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揭牌成立。不到半年的時間,研究院已吸引首批17位科研人員入駐,全都是數學界的“大牛”“大咖”和青年才俊。活動現場,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丘成棟介紹了首批入駐科研人員。

  發起人丘成桐1949年出生於廣東汕頭,20歲提前完成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的學業,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破格錄取為研究生,師從世界級數學大師陳省身。1976年,年僅27歲的丘成桐証明世界級數學難題“卡拉比猜想”,一舉成名,開創了“幾何分析”這一嶄新的研究方向。1982年,丘成桐獲得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該獎的華人數學家。

  目前,丘成桐身兼多職:他於2003年起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2009年起擔任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2015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2017年擔任東南大學丘成桐中心主任﹔2020年擔任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院長﹔2021年4月起,擔任清華大學求真書院院長﹔2022年從哈佛大學退休,同年4月全職加入清華大學、受聘擔任清華大學講席教授﹔2024年出任上海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首任理事長。丘成桐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學院名譽院士。

  丘成桐的弟弟丘成棟同樣是享譽世界的數學大師,曾獲古根海姆獎、斯隆研究獎等大獎,是美國數學學會會士、IEEE終身會士,在數學、應用數學與控制論、計算機科學、金融數學、生物信息等國際前沿研究領域取得了大量原創成果。

  於如岡本科畢業於台灣大學數學系,后赴哈佛大學攻讀並獲得博士學位,先后在普林斯頓大學、馬裡蘭大學、普渡大學等任教,2012年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數學講座教授,研究方向主要是數論、表示論和自守形式。

  發揮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區位優勢、政策優勢和資源優勢,鏈接深港科技、教育和產業優勢力量,河套數學研究院正面向全球招引人才,預計今年年底引進人才將達到50-60人。

  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科研平台

  活動現場發布了河套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深圳)近期部分科研成果,包括《能量熵向量:一種高效微生物基因組序列分析與分類的新方法》等,在生物醫藥、超級計算機、人工智能等領域取得一批新突破。活動現場,河套數學研究院與香港中文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量子科學中心、深圳河套學院、上海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深圳中學等院校簽約。

  據介紹,河套數學研究院聚焦基礎數學、應用數學、數學+人工智能等交叉研究領域,打造集基礎研究、人才引進、人才培養為一體的數學與多學科交叉研究平台,以“25%基礎數學、50%應用數學、25%學科交叉與成果轉化”研究范式推動數學的產學研落地應用。具體來講,研究院的建設內容包括科研任務和人才培養兩個方面:

  在科研任務方面,重點圍繞基礎數學、應用數學、交叉科學與產業化等三個方向開展研究。一是基礎數學(含理論物理),重點圍繞代數拓扑與代數幾何方法、弦理論與量子場論、統計力學等方向前沿領域的重大課題進行研究。二是應用數學(含計算數學),重點研究關鍵領域數理方法,與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復雜網絡等領域密切相關的計算數學基礎問題,針對重要典型場景開發高效算法。三是交叉科學與產業化,重點圍繞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分析(含經濟數據分析)、高性能計算、生物與醫學統計等三個方向開展研究,爭取取得領域間學科交叉重大成果。

  在人才培養方面,在初高中階段與深圳中學等合作,支持數理拔尖人才的早期發掘和貫通培養,探索“大師培養未來大師”的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階段與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密切配合,與河套學院等科研機構以及深圳龍頭企業合作,打造科研與實踐基地,建立人才培養體系,培養一批具備顛覆式創新潛質的拔尖創新人才。

  未來,河套數學研究院將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匯聚國內外優質學術資源,探索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科研與人才培養機制,積極推動深港協同創新,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平台。

深圳特區報 記者 徐興東 吳徐美 熊子恆

(責編:陳育柱、李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