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疾控提醒清積水滅成蚊 過個健康假期

國慶中秋假期,回家團聚、出門旅行歡樂多。10月4日,深圳疾控專家提醒市民,在“雙節”期間注意做好防蚊,清積水、滅成蚊、防叮咬,家家齊動手開展愛國衛生行動,別讓基孔肯雅熱或者登革熱等病毒有機可乘,出現發熱、關節痛、皮疹等不適症狀要及時就醫。
專家表示,10月是廣東省及深圳市伊蚊(傳播基孔肯雅熱、登革熱的媒介)活躍高峰,疊加中秋國慶假期人群大范圍跨區域流動和聚集,基孔肯雅熱疫情傳播擴散風險持續增加。
假期期間防蚊不鬆懈
據疾控專家介紹,基孔肯雅熱通過感染病毒的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傳播,症狀以發熱、關節劇痛和皮疹為三大主要特征。多數症狀較輕,病程1到2周后可自行恢復,但少數患者可能發生慢性關節疼痛等(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所有年齡人群均易感,但需要重點關注重症高風險人群,包括圍產期感染的新生兒、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臟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
歡樂假期,健康當先。“雙節”期間,防蚊不鬆懈。疾控專家提醒市民,健康過節要注意防蚊。
齊動手開展“防蚊大掃除”
基孔肯雅熱預防關鍵是清積水、滅成蚊、防叮咬,沒有積水就沒有蚊虫孳生,沒有蚊虫就沒有基孔肯雅熱傳播。市民外出前,可以提前清理家裡的各個角落。留深過節的市民可以全家齊動手開展“防蚊大掃除”,持續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家中積水等孳生地,將成為養育蚊子的“溫床”,清除蚊虫孳生地是預防基孔肯雅熱的根本措施。 疾控專家認為,家庭作為蚊虫孳生和叮咬的高頻場景,是防控的第一道防線。
“雙節”期間,市民可以開展全家一起“防蚊大掃除”,重點排查積水隱患(尤其是雨后),市民需要定時清理家中容易積水的地方,如瓶罐、廢舊輪胎、花盆、下水道、雜物堆等區域。室內水生植物3-5天換水一次,儲水容器要加蓋。發現小區公共區域(如綠化帶、下水道)有積水或蚊虫密集,及時向物業、居委會或疾控部門反饋。
外出盡量穿長袖噴驅蚊劑
防蚊滅蚊、避免叮咬是防基孔肯雅熱病毒感染的關鍵。“雙節”期間,疾控專家提醒外出旅游的市民,出行前后做好兩大功課。一是出行前,密切關注目的地疾病流行現狀和健康風險提示,尤其要注意媒介伊蚊活躍期較長、既往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疫情發生風險相對較高的國家和地區,做好充分的驅蚊防蚊准備。二是回家后,及時關注自身狀況。一旦出現發熱、皮疹、關節痛等相關症狀,要馬上就醫,並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以便醫生及時診斷和治療。
外出期間如何科學防蚊?深圳大學附屬華南醫院感染性疾病與肝病科汪雲主任醫師表示,蚊子都是“視覺系”,深色衣服在它們眼裡就是“快來咬我”的招牌,市民出游盡量選擇白色、淺黃等淺色的長袖、長褲,可以涂抹含有避蚊胺、派卡瑞丁、驅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驅蚊劑,防止蚊虫叮咬。此外,市民應避免在蚊子活躍的高峰時段(日出后2小時和日落前2小時)在樹陰、草叢、涼亭等地方長時間逗留。
據悉,“深圳疾控”微信公眾號已上線基孔肯雅熱病毒檢測點查詢功能,如果懷疑是基孔肯雅熱或者登革熱感染,深圳疾控建議市民及時到附近醫療機構進行檢測,具體檢測點可通過“深圳疾控”微信公眾號查詢。
深圳特區報 記者 羅莉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