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罗湖区:每花3元,就有1元用在教育上

2017年09月25日10:00  来源:南方日报
 

  2014年、2015年、2016年,连续3年,深圳罗湖区教育支出占区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2.24%、33.04%、33.60%。换言之,政府每花3元,就有1元花在教育上。

  “我们仔细测算了一下,发现这个占比在深圳各区居于首位。”罗湖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水发在22日举行的罗湖“双周发布”教育专场会上如此说。

  罗湖教育支出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占比,也超过了香港。“要让罗湖教育能够成为罗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助力罗湖打造最宜居宜业的城区”,在这一共识之下,罗湖区把教育置于优先发展战略,不仅投入持续加码,改革也持续深入。

  “如果合乎条件,百分百能上公立学校”

  2017年秋天的这个新学年,罗湖有14393个孩子到了背起书包上学的年纪。其中,有11619个孩子向公立小学递交了入学申请,最终有10646个孩子如愿以偿。“如果合乎条件,百分之百能上公立学校”,王水发说。

  值得关注的是,3747个孩子入读民办学校,这其中有相当大的比例入读了百仕达小学、鹏兴实验学校等罗湖的优质民办学校。在家长心目中,这些民办学校与一般的公办学校相比,办学条件更优越、办学质量也属上乘,许多人其实是放弃了就读公办学校的机会。同时,这3747个入读民办学校的学生,得到了政府发放的教育补贴。

  作为一个新兴移民城市,由于城市人口快速增长,深圳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供给上,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罗湖作为先发的老城区,更是长久面对这一挑战。事情正在起变化。数据表明,罗湖的公办学校已可以满足辖区教育的主体需求。

  早在2002年,罗湖便成为广东首批“教育强区”。2010年,罗湖又成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在罗湖,既有翠园中学、罗湖外语学校、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等一批名优公办学校;还有百仕达小学、鹏兴实验学校等优质民办学校。罗湖的普惠幼儿园达112家,比例达到80.6%。“这是什么概念?这是广东省提出到2020年深圳要达到的水平。这个比例是目前深圳市各区普惠园的比例最高的。”

  罗湖确定了教育发展优先战略。2016年以来,罗湖区委书记贺海涛主持召开的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就有16次,主要研究解决教育系统制度重建、体制机制改革等问题。区长聂新平在今年先后5次听取学校建设、“习本课堂”、未来学校建设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专题汇报……在“双周发布”现场,王水发透露,为保障“有学上”,到2020年,罗湖将新改扩建学校17所,新增学位1.3万个。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3所,新增学位10020个。今年以来,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就15宗未落实的教育规划用地,开展专题调研,协调各相关部门,做出收地计划。到2020年,通过开展“上天入地”工程,在18所学校增加1710个学位。

  组建九大教育集团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罗湖教育要实现孩子“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王水发用感性的语言进行了描述:“我们将实现每个学生在教师心目中都是好学生,每个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都是好教师,每所学校在家长心目中都是好学校。”

  一系列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在罗湖铺开,涉及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教学过程、教育体制机制和家庭教育系统这四个教育的“供给侧”。王水发透露,罗湖将实施集团化办学与联盟式发展,在全区组建2个中学教育集团(翠园教育集团、罗外教育集团)、4个小学教育集团(螺岭教育集团、翠竹教育集团、翠北教育集团、锦田教育集团)以及3个学前教育集团(清秀幼教集团、教工幼教集团、托幼幼教集团),用“名校+”和“名校长+”的方式,借力名校资源,做强做大罗湖区的教育综合实力。”把罗湖教育打造成一张类似罗湖区改、罗湖棚改那样闪亮的城市名片。”

  罗湖区在教育均衡化上着力颇多,补齐新建学校、薄弱学校和民办学校的软硬件“短板”,让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同时,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地方通识课程开发、艺术体育特色教育、让家委会走进学校等开门办学的改革,形成了罗湖教育的特色名片。

  为了配合罗湖产业发展引进高端人才的需求,办出一批高水平的学校,也是未来着力点。银湖二小规划在2019年投入使用,王水发透露,这个学校将与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合作,在空间设计、技术条件、课程设置和管理理念上,都按未来学校的要求来设计;这所学校的办学体制也将进行创新,已经与几家大型企业的公益基金会进行了充分洽谈,将采取委托管理的形式来激活它的办学活力。另外,插花地一中也在探索与北京高校的合作。

  “跟国内名校的合作之余,我们也会谨慎。我们许多本土学校办得也很好,本土校长干得也很漂亮”,王水发说。罗湖近期在本区选拔了6位年轻有为的校长,也面向全国选拔了3位名校长,这3位校长都是特级教师。“如果我们有77位好校长,就有77个好学校,就有一个好的罗湖教育。”

  相关

  罗湖拟在民校启动义务教育办学评估

  会上,有罗湖区学生家长提出疑问:罗湖的民办学校教学质量能否保证?学生能否获得与公立学校质量相当的教育?

  对此,王水发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回答。他说:

  第一,罗湖的公办、民办学校一直是一体化管理,比如教师和校长的培训是一体化培训,没有区分;教科研部门的业务指导和评价、质量检测是一体化的;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监督、督导也是一体化的。

  第二,罗湖有8所国有民办学校,有12所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型民办学校,这些学校有一些先天不足,所以政府正加大这一块的财政投入,建立了专项民办教育发展资金,1年投入逾1亿元。通过提高民办教师的从教津贴补助来提升教师待遇,通过下拨图书、设备等方面的专项资金来改善办学条件。

  第三,罗湖的公办学校对民办学校还有智力支持,对民办学校帮扶力度很大。比如说最近几年,罗湖每年有七八个公办学校的校长或骨干教师到民办学校担任教学顾问甚至当校长,这很好地促进了民办学校规范办学、完善管理、提高质量和保障公平。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还有一对一的帮扶,螺岭帮扶银湖,翠竹帮扶景园,翠北帮扶文德等。接下来,罗湖区教育局将进一步研究,如何能够实现12所经济型民办学校都能与一所好的公办学校手牵手实现一对一的帮扶。

  第四,罗湖对民办学校在质量检测、办学水平评估以及财务监管方面的监督力度一直很大。深圳有一个义务教育办学评估,但是一直没有覆盖到民办学校,罗湖区准备率先在民办学校启动办学评估,政府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来补助、资助民办学校的发展。

  另外,他说,罗湖鼓励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转型升级,专心办好小学。

  罗湖教育特色牌

  通识课

  在爷爷奶奶歌声里倾听他们的童年

  这两天,一条芬兰教改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芬兰的学校打破传统分科教育,用项目学习让学生实现跨学科的课程融合。这个举措让罗湖开发地方通识课程的许多老师们似曾相识。

  这些年,罗湖试图通过开设地方通识课程推动课程改革。

  “侧重培养作为当代社会小公民、国际视野下的儿童少年应具备的常识、能力与素养。”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介绍,改革打破学科划分,把知识作为载体,从不同年龄段学生视角与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各种情境,利用学校、家庭和各种社会资源,以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有所收获。

  作为第一批试点学校之一,淘金山小学负责罗湖地方通识课程《经典与人文》板块开发。语文老师麦嘉怡说,二年级的传统童谣课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纷纷登场,教授自己童年流行的经典童谣。五湖四海的方言、山歌通过他们来到了孩子的课堂。在试讲的过程中,孩子们那种专注、兴奋的神情让麦嘉怡觉得吃惊而难忘。

另一个板块《社会与生活》里有“我的身体真奇妙”“我的身体真健康”等主题课程,教孩子们认识和爱护自己的身体,“我是生活小能手”“我是精明的理财师”等课程则希望让孩子有更多生活的能力。《自然与科技》则包括了“我们吃的蔬菜”“我们吃的粮食”“深圳的气候”“大鹏地质公园”“克隆与转基因”等主题。

“相比拥有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才是能力金字塔的顶端。以往学校教育过于倚重知识传授、考试评价,导致我们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素质、社会交往和生存能力、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在课改老师看来,罗湖的课改实验是一种尝试,关注学生生活、道德、情感和理智等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不被考试绑架”的人文与科学教育,“这对学生终生有益”。

  校园足球

  校园走出一批“学霸”级“小国脚”

  学霸队长,“天价”小球员,“小国脚”……16岁那年的段刘愚身上增添了很多光环。2016年1月,段刘愚以中国青少年业余球员创纪录的百万身价,转会至山东鲁能足球俱乐部,目前留学巴西。

  像段刘愚这样的天赋球员在罗湖并非个例。2015年年底,赵世杰、赵世卓等5名足球少年成功转会恒大。2016年,翠园中学两名学生入选U19国家足球集训队;5名入选中国中学生集训队;8名学生入选中国中学生联队,代表中国中学生参加了“北京青少年国际足球邀请赛”……

  踢球能踢进大学吗?体育特长生在文化成绩和体育特长之间只能二选一吗?这些问题不光困惑着家长,也困扰着学生。但在罗湖,你可以打消这些顾虑。从2009年罗湖青少年业余体校正式成立开始,罗湖改变了“重体轻文”和“体育特长班”的传统模式,转而重视球员的文化学习。

  怎么改变?他们的做法是,面向全市选拔球员,由体校教练进驻学校,将特色体育项目带入校园发展,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的前提下进行足球训练。在“体教结合”“学体并重”的“罗湖模式”下,学生要做到踢球与学习两不误。正因如此,在罗湖,足球可以是兴趣爱好,也可以是职业方向,用段刘愚的话说“两条腿走路,人生规划多一个窗口!”

  从2009年校园足球活动启动以来,罗湖区推动特色足球学校普及化、均衡化发展。2013年开启校园足球联赛“全明星计划”,让传统的校园足球变成“泛足球文化”。2014年成立广东首家校园足球俱乐部,并与上海东华大学签约开展足球项目合作……这一切都是为培养“小国脚”而精心准备的。

罗湖花在足球培养上的心思也结出了成果。2015年,高三毕业生杨一帆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2016年,翠园中学金远志以高出重点本科线41分的好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今年,全国高中冠军队主力守门员黄锐,被英国名校伯明翰大学金融系录取。据了解,2015—2017年,翠园足球队共有14人考入国内外名牌大学。

  开门办学

  家委会成为教育资源的联接者

  有特长的家长走进学校上课;家长公开招标选餐饮公司,还不定期“突击检查”;利用自己的资源,带着孩子到外面开展社会实践……罗湖的家长不但可以参与上台PK、投票选举、公开唱票等一系列民主选举流程,还能介入军训、郊游、食堂准入、课程开发、日常教学等学生发展和学校教育各方面。在罗湖,家长成了教育最重要的参与者,社会教育资源的连接者。

  什么样的家长能当上家委?“有一定水准、有时间、有奉献精神,能得到大家认可”是公认标准,符合条件的家长可以参与到“公推直选”的民主选举流程。当选的家委不仅参与学校的管理,也行使监督权。

  目前,罗湖在广泛征求学校和家委会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深圳市罗湖区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评价标准》,成立了家委会联盟,制定并公布了《罗湖区中小学校家长委员会工作联盟议事规则》。罗湖区家委会联盟其实是一个平台,它把各校家委会组织起来,共同研究罗湖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解决。而联盟中的学校家长委员会,大型活动可以互通信息,活动资源、校际之间的资源都可以共享。

  记者手记

  兼顾公平与高效的教育改革令人期待

  在罗湖的一个旧村采访,路过一所小学,街道办的工作人员无心说了一句:这所学校以前不怎么样,现在好抢手,好多人想把孩子送进来。

  工作人员并不知道,关注罗湖教育已有时日的我们,听到这个消息,那种“我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的会心之喜油然而生。我们见证了罗湖教育均衡化改革的成果。

  在深圳,公立学校在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上有一个较高水平的保障,某种意义上,公立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印象,深入人心;公立学位供不应求的印象,也深入人心。从供求的数据来看,在罗湖,因为政府的持续投入,公立学校的优质服务已大为普及。公平社会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医疗与教育这两个最重要的公共服务领域,罗湖打造宜居宜业的努力成效可见一斑。

  罗湖区教育局与华南师范大学相关课题组有一次对罗湖区教育满意度的合作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对罗湖区教育的总体评价得分为83.9%,达到“比较满意”的水平,但不同群体的家长评价存在差异性。总体而言,经济收入较高、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满意度低于经济收入较低、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这个调查结果也证明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一桩没有止境的事业。人的进步,必然伴随着更严的标准,更高的的要求。

  如何让教育的供给与人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相“匹配”?美丽校园计划、大阅读大文艺大体育大创客“四大工程”、新素质教育……种种设计,指向的都是这个高标准:让教育更适应现代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更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要完成此大业,最为重要的,仍然是机制体制的打造,人才队伍的培养。

  罗湖应改革而生,创新基因已深植这片土地,深圳的多项改革发端于罗湖。罗湖有众多好学校,也有一块“心病”,缺乏那种全市瞩目的名校。

  发布会上,王水发透露,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中的银湖二小,准备建成一所有“未来”概念的学校,这个学校的办学机制将会创新,引入企业和基金会委托办学。这让人想起了深圳明德学校,虽然办学时间不长,但机制创新让它在很短时间内赢得了社会的认可。这一创新的意义还在于,政府的自我定位十分精准:提供优质公平的公共教育服务,是政府之责;而高端精品化教育产品的打造,更多倚重市场的力量。这样的“顶层设计”兼顾了公平与高效,令人期待。

  记者 吕冰冰 见习记者 祁觊

(责编:陈育柱、李语)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我们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