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团队最新论文披露新冠肺炎病毒中位潜伏期为3天

2020年02月11日09:10  来源:深圳特区报
 
原标题:感染者就诊时可能不发热

  2月10日,记者从广东省疾控中心获悉,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健康研究所所长钟南山等专家在医学研究论文预印本发布平台medRxiv上推出论文《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2019年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总结分析了全国1099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呼吸道疾病(新冠肺炎)患者资料。论文披露,研究数据中26%患者无武汉接触史,感染者就诊时可能不发热。

  论文提到,经分析发现,患者中位年龄为47岁。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分布,15岁以下者占0.9%。女性为41.9%。其中,25.2%患者至少合并一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该研究中,仅1.18%的患者与野生动物有直接接触,而31.30%的患者去过武汉,71.80%的患者与武汉的人接触过。在这1099名患者中,2.09%为医务工作者,43.95%为武汉居住者,26%的患者未去过武汉或接触过武汉回来的人。这些结果印证了此前的一些报道,如家族聚集性发病、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等,因此,不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

  研究发现,中位潜伏期为3.0天(范围为0至24天),低于此前预计的5.2天。在症状方面,发烧(87.9%)和咳嗽(67.7%)是最常见的症状,腹泻(3.7%)和呕吐(5%)等消化道症状较少见。20.9%的患者在出现病毒性肺炎前或者无病毒性肺炎的前提下,仅存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值得留意的是,研究发现,感染者在就诊时仅43.8%发烧,但住院后发热比例达到87.9%。15.7%的患者发生严重肺炎。在新冠肺炎引发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中,不发热的患者比SARS冠状病毒感染者和MERS冠状病毒感染者要多。论文表示,如果监测重点只关注是否发热,这类感染者可能会被漏掉。

  根据更大样本量和各地数据,研究团队发现新冠肺炎的致死率较低,约为1.4%。根据2月6日全国发布的官方数据,全国28018例患者的病死率为2.01%。(记者 刘良龙)

(责编:王楠、胡苇杭)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我们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