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载体是创新发展的“新基建”

2020年06月24日13:59  来源:深圳商报
 
原标题:创新载体是创新发展的“新基建”

  本报评论员 孙波

  据本报6月23日“数说深圳”专栏报道,截至2019年底,深圳拥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达2260家,与5年前相比实现了翻番。其中国家级118家、省部级605家,覆盖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围绕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脑科学等前沿领域,设立了13家基础研究机构。

  创新载体的规模和质量是一个区域创新实力的基础数据,是创新产业和企业的“基石”。从这一点上讲,深圳是从零起步的,因为特区建立之初,创新载体是一张白纸。与北上广等城市比,深圳不是基础弱,而是无基础。所以深圳最初的发展是从“三来一补”起步,研发、技术都是“外来”的,产业特征是“代工”为主的低端制造。

  数据显示,深圳各类创新载体的增速与高新技术企业增速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高度对应:2017年,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首度破万,然后进入高速增长,2019年达到17000家。从1979年到2010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零到突破万亿,用了32年;而从1万亿到2万亿,只用了7年。

  创新载体高速增长,与深圳决策层的战略认知与政策导向密不可分。2017年,深圳就启动了包括十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大基础研究机构、十大诺贝尔科学家实验室等在内的科技创新“十大行动计划”;2020年,国家五部委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明确深圳成为全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年初召开的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提出,深圳将实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共建行动,携手建设广深港澳科创走廊;与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一体,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创新载体高速增长,与深圳产业发展现状与现实需求的推动密不可分。经过40年的发展历程,深圳面向全球汇集了丰富的创新资源,形成了全球最为活跃的创新要素市场,在电子信息产业、互联网应用、智能无人机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都形成了最完备的产业链与供应链,对高端研究、实验有极强的需求。

  创新载体高速增长,与深圳高端制造企业应对全球贸易挑战的现实密切相关。数据显示,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2018年起突破千亿,全国领先;GDP占比达4.2%,比肩韩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深圳企业近5年在境外投资1000万元以上建立的研发机构就有255家。

  创新资源丰富,创新要素活跃,创新产业链供应链完整。在这样一个创新生态中,更需要有创新成果的引领,汇聚创新要素便捷组合,迅速形成产业和产能。从这个层面观察深圳创新载体的发展和发育,就会发现,如同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构成支撑新经济发展的“新基建”一样,创新载体建设就是创新发展最重要的“新基建”。

(责编:陈育柱、李语)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我们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