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匠心构筑世界级文旅地标 市民家门口畅享“创艺”生活

2020年09月14日11:08  来源:宝安日报
 
原标题:匠心构筑世界级文旅地标 市民家门口畅享“创艺”生活

  水幕灯光秀。

  海上航拍滨海文化公园全景。

  半个多月来,这样的“打卡照”“打卡视频”火遍深圳人朋友圈:摩天轮矗立宝安湾畔,迎着朝阳闪耀着“湾区之光”;夜幕降临,伴随音乐响起,《鲲鹏之梦》主题灯光水秀在“湾区之声”演艺中心外立面上与喷泉共舞。律动的节拍、热闹的市集、活力四射的街演,在深圳市宝安滨海文化公园(一期)(以下简称“滨海文化公园”)交相辉映、动人心魄。

  作为一项重大的惠民工程,宝安区携手华侨城集团,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创建高质量发展高地、民生幸福标杆”的要求,将滨海文化公园定位开发成具有国际化标杆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为市民提供一个近水亲水、休闲旅游、享受文化盛宴的国际级“会客厅”。3年多时间,滨海文化公园从昔日的荒草地蝶变为闪亮湾区的新地标,是宝安勇当“双区”建设先行者的生动注脚。最近半个月,随着市民“打call”、网络红人点赞,滨海文化公园跃上抖音平台“深圳公园广场热门榜”第三名,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深圳市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意生活倍添韵味。

  C位出道

  在最好地块画出公共空间最美图画

  放眼粤港澳大湾区,宝安是穗莞深港黄金发展轴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地理中心、深中通道桥头堡。随着深圳城市中心不断西移,宝安中心区既处大湾区核心,又是与前海构成深圳西部城市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建设格外引人注目。

  与前海一桥之隔,滨海文化公园位于宝安中心区滨海片区滨海带,是名副其实的大湾区C位。

  时间回溯到几年前,当这里还是一片休闲绿地时,宝安区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朝着与前海共建国际化城市新中心的目标大步迈进,坚持在有限的土地上谋划长远、造福市民,把这一片最宝贵的土地用来配套建设开放的公共文体设施,进一步完善西部岸线“滨海+休闲+文化”的功能,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一个近水亲水、休闲旅游、享受文化盛宴的国际级城市“会客厅”,为前海和大湾区提供功能配套和服务。

  如何在这片宝贵地块上画出最美图画?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下,宝安区携手华侨城集团高位谋划布局,坚持“国际视野、原创设计、开放共享、绿色生态、智能科技、立体交通”开发理念,一期项目占地38万平方米,其中由宝安区政府投资15亿元建设27万平方米的市政公园,11万平方米用地通过捆绑招拍挂由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05亿元建设配套商业和办公场所,着力打造集滨海休闲、文化旅游、艺术体验、生态办公为一体的“国际化滨海城市新坐标,世界级滨海湾区旅游地”。

  华侨城集团联手国际著名设计公司LLA、SWA规划设计,将开发理念贯穿在规划设计中,共设计艺术主题、文化主题、运动主题等3个主题片区,128米的“湾区之光”超级摩天轮是全国首座全天景轿厢摩天轮,2万平方米的“湾区之声”演艺中心是深圳唯一能够满足国际剧目演出标准的剧场,它的建成将填补深圳国际演出市场空白。华侨城滨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传发介绍,该项目景观设计荣获景观界的“奥斯卡”——2017年度美国ASLA景观规划设计类大奖。

  匠心独运

  以先行示范标准铸造精品工程

  “滨海文化公园项目是重大的惠民工程,要让市民尽早享受滨海文化公园福祉。”宝安区委书记姚任多次在专题研究会和调研现场指出,项目建设单位要对时间节点、工程质量加强把控,确保严格按图纸施工,以先行示范标准将滨海文化公园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新地标。

  2016年启动项目立项,2017年举行奠基仪式开始规划,2019年进入全面施工,目前公园美好愿景已可初见。不到3年半时间,滨海文化公园由曾经的一片绿草地蝶变成今天绚丽多姿的湾区明珠,生动诠释了深圳速度、深圳标准和宝安担当。

  前期,宝安打破了传统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通过商业地块捆绑招拍挂方式引进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代建政府投资的公园项目。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作为项目的建设单位,对公园项目进行全过程统筹推进,全区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合力,保障了项目高效率、高品质建设。

  “我们按照‘鲁班奖’的标准抓好施工细节,规范化施工,建文明样板工程、品质示范工程。”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工程事务中心部长梁少武介绍,该局坚决贯彻抓规划、提效率、重品质的工作理念,前期对方案细节和落地性反复研讨、深入把关,主动协调、高效完成项目各环节审批,项目一启动就开始倒排工期,在工地建立各参建单位党支部,期间克服了台风、暴雨、高温等恶劣天气,攻克了浅埋深挖隧道工程等多项技术难点,战胜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影响,同时通过分标段分专业科学组织施工的方式使项目得以快速推进。

  公园项目工程副总监陈康用一块钢结构和一块石材的故事讲述了工程的极致匠心。“12个标志性单体异形钢结构就是阻碍工程推进的‘异形侠’,其中广场上设置的三腿、两腿‘蘑菇’形状凉亭单体构件为异形多曲面结构,异形构件近10000根,每一根都不一样,装错一根就必须重来。”陈康介绍,同样超高难度的还有脚下的一块块地面铺装石材,公园内的铺砖鲜有直线,大多都是弧形,最大的有3吨重,最小的仅巴掌大小。为达到设计要求,建设单位为每一块砖都排了编号,如果不小心损坏一块,整条地面铺砖线都无法正常进行施工。

  一钢一石一瓦都独一无二,每项工艺都要求严格,每块石材色泽密度、每棵苗木都精心挑选、把关。正是有这样严苛的把关态度,才有了市民眼前这个“怎么拍,都极美”的滨海胜地。该项目也先后获得“省双优工地”称号、深圳市优质结构工程奖等多项荣誉。

  共享福祉

  高端文化服务供给倍添市民获得感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月22日,春节前夕,滨海文化公园(一期)8万平方米的中部文化主题片区面向公众开放,为宝安、深圳市民送上了一份新春贺礼,从开放当日起就成了网红打卡地。目前,全网关于“滨海文化公园”“湾区之光”等关键词的信息已有近7000条,是宝安2020年之最。

  滨海文化公园突破传统公园的单一公共绿地休憩场所的概念,深度解码转化海洋文化基因,打造12座造型独特的钢结构艺术装置,2个亲近大海的观海挑台等景点。128米的“湾区之光”超级摩天轮刷新深圳城市天际线,让海、天、城交相辉映、尽收眼底。每晚8点,在庆典广场,绚烂的灯光秀、水秀轮番上演,吸粉无数。8月底至“十一”黄金周,滨海文化公园以文化艺术盛宴迎四方宾客,包括连续11场繁星音乐节、繁星市集,CIB7第七届全国插画双年展,多位音乐大咖将联袂演出,文创、手作、美食、服饰等产品将铺满集市,街头演艺和运动派对精彩不断,将为市民生活带来文化休闲艺术新体验。

  “早就听闻公园大名,今天放假特意过来看看,地铁5号线、1号线过来很方便。”居住在龙华的张小姐对记者说。近半月来,记者在公园随机采访获悉,滨海文化公园不仅吸引了宝安、南山、龙华、光明等周边兄弟区的市民前来打卡,更是吸引了东部的大鹏以及周边城市的市民前来一睹风采。

  受市民热爱、在网络走红的背后,蕴含着一条朴素真理。宝安区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张文亦博士分析指出,滨海文化公园既能增加高端文化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更能助力宝安更好发挥中心区优质资源聚集优势、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星”途无限

  重构湾区文旅发展新格局

  “不愧是港湾颜值担当,‘湾区之光’摩天轮真的很震撼、很吸睛,很想看到它亮起灯转起来的样子。”8月23日,由新华社、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中国文化报社、央广网等媒体代表及行业专家组成的采访团走进滨海文化公园,点赞项目助力大湾区步入国际滨海城市新时代。

  滨海文化公园开启了深圳滨海生活3.0时代,以“深圳西部海岸线上都市旅游新名片”和“国际化滨海城市新地标”的项目定位,赋能宝安建设“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深圳华侨城西部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华侨城酒店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滔介绍,该项目不仅是宝安中心区发展湾区经济的战略核心,也是深圳西部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备受瞩目的城市新名片,将翻开深圳西部旅游发展的新篇章。

  项目运营公司副总经理蒋瑞虹介绍,“湾区之声”演艺中心启用后,每年将举办各类活动不少于150场次,其中演出和交流活动不少于90场次。根据尼尔森公司的市场调研,保守预估演艺中心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将成为深圳西部文化艺术高地和旅游胜地。

  “有人说这里像曼哈顿,我感觉这里会比曼哈顿更美。等待摩天轮开启,在这里看日出日落。”航拍摄影师林语拍摄的短视频在朋友圈被争相转发。“在这里领略湾区美景后,感觉不用去新加坡,也能拍出浪漫情侣照。”网红摄影师栖川翔拍摄的一组情侣写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前来打卡。

  除了刷爆朋友圈,滨海文化公园还以超高频次出现在抖音、新浪微博、小红书等视频、社交平台,截至9月9日,全网关于“滨海文化公园”“欢乐港湾”“湾区之光”等关键词的信息已超6855条。其中,新浪微博话题“深圳最大摩天轮来了”“宝安滨海文化公园”等多个话题阅读量超1300万次,一度登顶新浪微博“深圳同城热搜榜”;在抖音平台,“宝安滨海文化公园摩天轮”摘得“深圳市游乐场热门榜”第1名,“滨海文化公园”快速飙升至“深圳市公园广场热门榜”第3名,成为广大网民眼里名副其实的大湾区新地标。

  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新起点,宝安勇当“双区”建设先行者,将通过建设滨海文化公园“湾区之光”摩天轮、“湾区之声”演艺中心等系列地标性建筑,打造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文旅生活圈”,加速珠江口东西岸联动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成为平衡发展与充分发展的示范区。业界专家分析,随着滨海文化公园(一期)年底全部建成,“湾区之光”和“湾区之声”全面运营和开演,这个世界级文旅新地标,必定“星途”无限。(撰稿:记者 何柳 陈董成 何一航 通讯员 林海 林霖 摄影:记者 刘安邦 宋璐)

(责编:刘淞菱、陈育柱)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我们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