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盐田帮扶河源东源 摘下21村“贫困帽” 

李申

2020年09月27日09:15  来源:人民网-深圳频道
 

  从吹着海风、踏着浪花的深圳市盐田区出发,向北偏东方向驱车180公里,便来到山林起伏、苍翠欲滴的河源市东源县。九月的山风带着凉意,但炙热的太阳仍把东源大地烤得起热气。

  东源县总面积4070平方公里,是广东省地域面积第二大县,相当于54个盐田区。由于山多地少,地理位置偏远,这里贫困发生率相对较高。

  按照广东省、深圳市部署安排,2016年起,盐田区对口帮扶东源县21个省定贫困村。四年来,盐田区先后派出两轮驻县驻村干部,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不断加大帮扶东源县的工作力度。

  一步一脚印,踩实小康路。至2019年底,21个贫困村全部摘帽,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343元,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627元。

  “在对口帮扶东源中,盐田可以说是使尽浑身解数,不干就算,干了就要负责到底。”东源县委常委、深圳市精准扶贫东源工作组组长、盐田区对口帮扶东源指挥部总指挥王卓勇深有感慨,“盐田不负使命,漂亮地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铭镭激光智能设备(东源)有限公司厂房。 李申摄

  共建产业园:培育核心增长极

  在高大空旷的新厂房中,身穿蓝色工作服的王子恒戴着护目镜,手持电焊枪,小心翼翼地焊接着零件。这些零件将用于制作激光切割机、激光切管机等智能装备。

  “我是东源本地人。以前只有去深圳、东莞才有这样的工作机会,没想到现在可以在离家这么近的地方工作。”王子恒所服务的单位是铭镭激光智能设备(东源)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17年5月落地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

  工业园位于东源县城北部,距河源市区8公里,处于粤赣、河梅交通走廊东侧。园区距粤赣高速公路东源出口约1公里,距火车站5公里,205国道贯穿园区,紧靠铁路货运场,交通便利,区位优越。

  盐田区对口帮扶东源指挥部副总指挥章晓军介绍,自2016年以来,指挥部派专人参与深圳联合招商工作,先后走访意向投资企业310家次,组织28批次企业到园区考察,园区接待考察客商42次,引进了铭雷激光等一批科技含量高、 成长性好的项目入园。至2019年底,入园企业145家,初步形成以智能制造业、新电子、新材料产业为主的产业集聚式发展。

  同时,指挥部密切与园区管委会联系,深入企业调研,做好企业服务工作。按照《深圳市帮扶产业园区项目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帮助园区企业获得贷款贴息资金1264.5万元。2016年、2017年获省扩能增效奖励资金1.03 亿元。同时,成立深圳入园企业联谊会,定期开展走访交流活动,推动企业间产业链融合、互补,强化园区产业集聚效能。

  “土地、劳动力等成本要素,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及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惠企政策,是我们最终选择这里作为后方基地的主要原因。”铭镭激光智能设备(东源)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余生说。

  数据显示,2019年,园区工业总产值23.49亿元,工业增加值5.57亿元,税收0.8亿元。 园区6次获评“省级优秀园区”,连续3年获广东省环保厅“环保园区”优秀奖,成为东源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近年来,为了充分发挥工业园的交通优势,盐田区和东源县决定共建现代物流园,助力东源加快建设成为粤苏皖赣四省物流大通道“入粤第一站”。物流园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首期开发建设1805亩,计划投资7.5亿元,其中深圳盐田区帮扶资金2.3亿元。

  东源工业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郭先建说,目前,物流园区2300亩的征地拆迁任务已全部完成,“盐田大道”即将完工投入使用,园区内已签约引进林安物流、瑞达科技等24家企业,协议投资总额64.73亿元。

  从其它地区转移过来的企业除了能为东源县带来产业生态链,还给本地人提供就业机会。“工业园现在3万多名工人中,有60%是东源本地人。不用跑到外地打工,我们东源老百姓可高兴了。”郭先建说。

仙坑村古建筑修缮一新。 仙坑村扶贫工作队供图

  打造“网红村”:古村焕新颜

  绕过一段曲折的山路,缓缓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地形凹陷的村落。传说中,一位仙人脚下神力,路过此处留下足印大如坑——这就是康禾镇仙坑村名字的由来。

  “我们仙坑可是老地方啦。”村民叶锦放操着带有浓重客家口音的普通话说,“你看看这个‘大夫第’,那可是有几百年历史的。”

  叶锦放口中的“大夫第”兴建于清乾隆年间,因于方形围楼外建石围墙,围墙四角再设角楼,俗称“八角楼”。类似的方形围楼,村内还有20多座。仙坑出产的康禾茶也小有名气,曾作为朝廷贡品,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仙坑是个好地方,但由于地处偏远,集体经济薄弱,被列入省定相对贫困村。”仙坑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启煜说,扶贫工作队充分利用仙坑村巨大的茶叶种植潜力和出色的古村资源,将帮扶重点放在茶叶种植和乡村旅游。

  2016年10月,盐田区沙头角街道办事处筹资150万元,以村集体的名义买下100亩老茶园产权,按照“公司+农户”模式,打造“仙坑客家红生态茶园”产业基地。该项目每年为村里创造收益24万元以上,其中80%用于农户分红、2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

  “去年,入股的贫困户能收到6000多元的分红。”刘启煜说,这一举措为仙坑村和村民带来实打实的收益。

  盐田区引入总部位于盐田区的万科集团,投入5000万元为康禾镇仙坑村量身定制了“6+1”整治实施方案,全力打造省一级的新农村示范村,包括修缮保护古建筑、还原客家文化等。

  在专业旅游团队运营之下,仙坑村成为河源市唯一乡村“研学点”,前来“打卡”的游客源源不断。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仙坑村累计接待游客人数超2万人次。

  今年65岁的叶运钦是村里的低保户。在村里的帮助下,他的家改造成为民宿,一天最多能够接待十多位游客,经济情况大为改观。像叶运钦这样经营民宿的,在村里有60来户,去年户均增收2万多元。

  2019年9月,仙坑村获评“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是河源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村庄。目前,全村58户贫困户、贫困人口181人已全部脱贫,脱贫率达100%,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3万元。

  仙坑村是东源县贫困村蝶变的一个缩影。建设和维修道路73公里、新建文体娱乐场所24个、新建公共厕所12个、新增路灯2349盏、新增垃圾收集设施717个……在盐田区的帮助下,21个帮扶村一步步美丽蜕变,呈现出勃勃生机。

灯塔中学新食堂。 李申摄

  补民生短板:加快教育医疗事业发展

  叮叮叮……下课铃声响起,灯塔镇灯塔中学的学生们走出教学楼,迎着阳光奔向亮堂堂的新食堂。

  灯塔中学创建于1957年,是一所兼具浓厚历史底蕴和先进教学观念的“高龄”省级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学校现有初中教学班21个,职工92人中本科学历占85%。

  “受东源县产业升级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东源人选择家门口就业,不少学生从县里回流到灯塔镇来。”灯塔中学校长赖子东说,“2017年,学生总数大概700多人,今年已经达到900多人。”

  生源回流既让赖子东为灯塔中学感到骄傲,又让他忧虑不已。“宿舍不够用,100多个学生要外宿,学校其他设施也都比较老旧。”

  灯塔中学提出四个“提质”项目,分别是修建新食堂、宿舍楼、8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和足球场。计划有了,资金却不足。灯塔镇党委书记赖春涛也为学校着急。“在与盐田对口帮扶东源指挥部的交谈中,我们提到灯塔中学的困境,指挥部立刻表达关切。今年2月,指挥部来到学校实地考察,并当即决定提供资金支援。”

  2月28日,指挥部正式与灯塔中学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很快,370万元援助资金就划到账上。“这可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赖子东激动道,“目前新食堂已经投入使用月余了,宿舍楼预计会在10月底开放,计划能容纳400人。足球场、运动场也已经开工了。”

  扶贫扶智教育先行。灯塔中学是盐田区开展教育帮扶的众多受益者之一。再如,船塘镇老围村小学,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改造了教学楼和校道、活动场所地面,建设了校园文化墙和篮球场。以上四个项目投入巨大,极大改善该校办学条件。此外,盐田区各小学轮流为老围村小学传经送宝。村小还派出教学骨干到盐田区各小学挂职交流。

  除了教育,盐田区在医疗基础建设方面也开展帮扶行动。黄田镇陈村村卫生站的变化,就是一个缩影。

  “2017年以前,村里的卫生站是跟村民租的破旧房屋,下雨天还会漏水。诊疗设备只有听筒、温度计、血压计和少量的药品。村民要看病得跑到17公里外的镇卫生院。”陈村村驻村第一书记周灿明回忆说。

  2017年,陈村村在村委会旧址建起80平方米的新卫生站,配置基本医疗设备,还有一名村医驻点。盐田区卫生健康局投入近三万元,为村卫生站配备压缩式雾化器、五官检查镜等医疗器械。“现在村卫生站就在家门口,比原来看病的成本低了一半不止。这让村民们实打实地受益了。”周灿明说。

主固村腐竹加工作坊。 李申摄

  转产找出路:克服疫情不利影响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人们生产生活正常秩序,也使脱贫攻坚工作受到一定影响。

  船塘镇主固村2017年底成立肉蛇养殖专业合作社,两年来为贫困户带来可观收益。但是,根据最新规定,野生动物养殖业需要完成退出处置。

  “大家知道这个消息后,心里都有点慌,不知道接下去怎么办。”主固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晓光说,在做好各方工作后,村里迅速关停蛇场,合理补偿损失。同时,马不停蹄开展实地调研,征求群众意见后,确定发展腐竹加工和秀珍菇栽培2个新产业。

  短短3个月内,一座绿色现代化腐竹加工作坊就拔地而起。走进工作坊,一股浓郁的豆香伴随着热气扑面而来。炉子上方的栅格里盛着满满的豆浆。一条条腐竹被迅速从栅格里捞出,整齐挂在装着纱窗的晾晒房里。

  朱华锋原本是主固村肉蛇养殖户,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开始干起腐竹加工。做腐竹是辛苦的营生,要起早贪黑,但朱华锋夫妇没有抱怨过,每次接到订单后,都是一头扎入生产。

  腐竹厂以东江源水、优质黄豆为原料,采用古法工艺配合现代设备精制原浆腐竹。生产的腐竹不添加任何食品色素及添加剂,纯香自然,口感细腻,营养丰富。虽然刚投产不久,但是销量都不错。“现在我们生产的腐竹在河源内都不够卖的。”谈起未来的腐竹加工事业,朱华锋充满信心,“希望能卖到深圳去,卖到更远的地方。”

  秀珍菇种植也是主固村主打的转产产业。该村不仅请来有经验的师傅搭建起8个大棚,还赴梅州市蕉岭县广福镇参观菌种研发实验室、菌包机械化生产、无菌接种流水线、恒温恒湿养菌室等现代化基础设施,并接连走访种植户,听取他们栽培管理食用菌的经验。

  “相比‘土法栽培’,市场化程度更高,抗风险能力也更强。购买的菌棒每斤产量大约是其他村的2倍,有利于保障村集体和承包农户的利益。”陈晓光说。

  为了把村里的腐竹、秀珍菇卖出更好的价钱,陈晓光还带着村干部到访深圳、惠州的农批市场,寻找愿意代销的档主。

  主固村在短时间成功实现转产,是盐田区多措并举努力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影响的真实写照。据了解,盐田区拿出100万元支持东源县制定出台《东源县关于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特色养殖业转产工作方案》,用于支持补贴从事或参与特色养殖业(竹鼠、蛇、箭猪)的贫困户,目前涉及到的52户392人已经全部完成转产。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自2016年以来,盐田区派出的扶贫工作队尽锐出战、多措并举,啃下了脱贫攻坚“硬骨头”,还以产业共建调动东源县经济发展的自发性,发掘出内生动力。

  王卓勇表示,脱贫攻坚的胜利远不是结束,而是全新的开始。接下来,指挥部将继续坚决落实好中央部署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继续深入推进产业扶贫等措施,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责编:陈育柱、李语)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我们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