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2020年10月08日08:15  来源:深圳特区报
 
原标题: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这个“十一”假期,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格外繁忙,假期前6天的日均客流超过14万人次,单日旅客量最高突破15万人次,单日起降航班最高超过1200架次,均为疫情后最高纪录。这得益于疫情之后经济社会快速恢复发展,也离不开深圳持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十三五”期间,深圳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民航、铁路、道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高品质高效能高融合城市交通运行体系初步形成,为我市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提供了坚实保障。

  打通海上空中客货运输通道

  “十三五”期间,深圳加快推进世界级集装箱枢纽港、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实现“双港起飞”,搭建深圳连通世界的海上和空中客货运输通道,国际辐射能级得到显著提升。

  海港方面,《深圳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交通运输部和广东省政府批复,深圳港作为华南地区集装箱枢纽港,集装箱吞吐量由2015年的2421万标箱增长至2019年的2577万标箱,位居全球第四,成为超大型船舶国内首选港。深圳港国际友好港增至26个,建成并启用深圳蛇口太子湾邮轮母港。

  空港方面,《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总体规划》获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复,卫星厅、第三跑道相继开工建设,国际客运通航城市(地区)由2015年的11个增至2019年的60个,年旅客吞吐量和国际旅客吞吐量分别超过5000万人次和5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稳居全国第五,跻身全球最繁忙大型机场行列。

  深圳正在加快推进机场新一轮扩建工程。在两条跑道中间、T3航站楼北边,卫星厅工程“x”造型已经雏形初现。卫星厅项目计划于明年建成启用,进一步提升机场地面服务保障能力。不远处的机场三跑道建设也已经于今年上半年启动,目前正在开展陆域软基处理工程等施工。

  3条高快速铁路通道汇聚深圳形成新枢纽

  今年中秋国庆黄金周期间,深圳铁路运输迎来新高峰,乘坐高铁动车快捷又方便。深圳北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庆假期深圳铁路旅游、探亲、学生、商务、务工等多重客流交织叠加,主要集中往返于广州、北京、上海、厦门等大城市和旅游城市之间,铁路部门采取恢复开行图定列车、加开图外列车、安排动车组列车重联运行等方式,持续扩增运力。

  按照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3条国家高快速铁路通道在深圳交会。其中,京港澳通道和沿海通道已经基本建成,广深港高铁和厦深铁路交会于深圳北站,深圳从铁路末梢城市成长为铁路枢纽城市。作为京港(台)通道的一部分,赣深高铁建设也已经进入主体攻坚阶段。前几天,赣深高铁第四标段柳城制梁厂完成最后一榀32米箱梁浇筑,该标段双线钢梁预制工作全部完成。按照计划,赣深高铁将于明年建成通车,届时从深圳到赣州乘高铁只需要2个小时。

  “十三五”期间,深圳加大国家铁路枢纽规划力度,完成对外通道布局规划研究,谋划的深汕高铁等新通道纳入《深圳铁路枢纽总图规划(2016-2030年)》,并获中国铁路总公司、广东省政府批复。

  连通深莞惠的外环高速一期有望年底通车

  “十三五”期间,深圳加快推进构建层次分明、衔接顺畅的现代路网体系。

  深圳高快速路建设全面铺开,外环高速、深中通道加快建设。深圳外环高速是广东省重点工程,也是深圳线路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了总工程量的95%,正朝着年底通车的目标发起总攻,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支撑深莞惠都市圈协同发展。横跨珠江两岸、连通深圳和中山的深中通道也在加快建设,这个超级工程预计于2024年建成通车,届时从中山到深圳的车程将压缩为30分钟。

  近年来,深圳还加快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建设。今年初南坪快速路三期工程建成通车,今年年中坂银大道建成通车,还有坪盐通道、沙河西路与西部通道侧接线连接工程等一批道路开工或者开通,对于推动城市东进、中轴提升等战略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即将突破400公里

  “十三五”期间,深圳建成了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有力保障城市交通运行维持稳定。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加速提升,轨道交通三期工程和四期工程同步实施,到2020年底全市通车地铁里程将超过400公里。目前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客流中占比超过50%,最高日均客运量超过700万人次,成为公共交通主体方式。今年上半年,地铁6号线和10号线建成通车,平湖、光明等地通地铁。10月28日,深圳将再有4条(段)地铁线路建成通车,包括8号线一期工程和2、3、4号线延长线,届时盐田、莲塘、观澜和福田保税区将通地铁。

  深圳常规公交服务质量持续优化,推进公交行业体制机制改革,累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580条,建设公交专用道突破1000车道公里。常规公交日均客运量超过430万人次,截至2019年底,全市高峰时段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2.6%。(记者 徐兴东)

(责编:陈育柱、李语)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我们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