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打造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家园

2020年10月13日08:33  来源:深圳商报
 
原标题:打造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家园

  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西段绿道。(资料照片)

  候鸟停留深圳湾。 (资料照片)

  天蓝水清岸绿花红。 (资料照片)

  一处湖泊、一片森林价值几何?深圳这套系统能自动化计算出其价值。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8月份联合召开发布会,正式启用深圳市生态服务价值(GEP)核算系统。这是全国首创。

  “这套系统的研发灵感来自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们可以把森林湖泊想象成一座大自然的工厂,为在这座城市的居民提供如清新氧气之类的各种价值产物。”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主任欧阳志云这样描述这个核算系统。

  自从2018年国务院批复深圳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来,深圳市坚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并进,像GEP核算系统这样的阶段性成果持续涌现。

  国内三个关于可持续发展城市2019年的榜单,都在2019年8月的最后一周内公布了,深圳拿下一项第一、两项第二。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文学及水资源学家王浩评价说:“深圳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创新体制机制守护绿水青山。”

  生产空间安全高效,成就了“深圳蓝”

  “金山银山”是“绿水青山”基础上的高质量发展。保护绿水青山,是为了更高质量的发展,是为了更加可持续的发展。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既是深圳破解自身发展难题和瓶颈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圳全面先行示范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为国内最年轻的超大型城市,深圳也面临着创新引领推动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社会治理支撑力相对不足的问题。全面对标对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任务,补短板、强弱项,深圳才能有效破解“大城市病”,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

  根据规划,深圳2020年建成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到2025年成为可持续发展国际先进城市,到2030年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应该说,达成阶段性目标,深圳是有基础、有底气的。

  针对土地空间、能源、水资源等相对不足问题,深圳集成运用智慧国土、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资源回收等技术,提高资源高效利用能力和水平。

  据统计,深圳已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达5200万平方米,2019年整备土地近22平方公里,拆除消化违建超过2800万平方米。深圳目前共有1200个建筑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绿色建筑规模和密度位居全国前列,荣获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称号。深圳轨道交通线网规模进入全球前十,公交机动化分担率达56.5%,在全球率先实现公交车100%纯电动化,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居全球城市前列。

  深圳,在实现每平方公里GDP产出、财政收入均居全国城市首位的同时,让“深圳蓝”已经成为常态,并成为深圳生态环境的一张亮丽名片。

  数据显示,去年,深圳全市PM2.5年均值下降至24微克/立方米,是2006年有监测数据以来首次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创下了历史最好水平。全年灰霾天数是9天,较2018年大幅度下降11天,是1989年以来雾霾天气最少的年份。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以及臭氧等指标连续7年达到国家标准,大气质量稳居全国重点城市前10名。今年上半年,深圳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18.4微克/立方米,再创有监测数据以来的新低。

  近年来,深圳坚持用高、行、软、优的产业发展战略,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16类高污染行业中仅剩火电1类,单位GDP能耗下降至2019年的低于0.19吨标准煤/万元,处于全国最低水平;坚持以优质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发展战略,形成以电和LNG等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全市行政区已禁燃高污染燃料,彻底淘汰了民用散煤和普通工商业用煤。

  深圳是全国唯一全市域禁燃高污染燃料并淘汰全部散煤和普通工业用煤的城市,是全国最早全市限行黄标车、最早推广水性涂料、最早实施船舶污染治理、最早实现公交车和出租车全部100%纯电动化、最早在中心城区划定“绿色物流区”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区”的城市……

  “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深圳市发改委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深圳率先推行生态环境报告条例、综合执法条例、排污许可管理办法等特区法规规章等,建立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此外,深圳还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实验室,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智能化管控。

  在大气环境质量提升方面,深圳也有了自己的计划。“到2025年,深圳化石能源消耗量较2020年下降20%以上,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提高至5%,在学校和公共设施中安装光伏系统。推进节能家电采购,实施绿色采购和绿色合同。行政事业单位能源消耗量在2020年基础上下降25%,提高再生资源使用率。新能源汽车比例从10%提高至25%,建设满足需求的电动车充电网络。垃圾焚烧电厂尾气排放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参照欧盟标准,实施更加严格的机动车能源消耗政策,在2020年基础上单车能源消耗下降10%。”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周岸标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清澈透亮的蓝天,早晚漫天的彩霞……成了2020年夏天深圳人常常在朋友圈刷屏的一道道风景。

  生活空间舒适宜居,不只是“森林城”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前提。没有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所取得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就是空中楼阁。依托丰富的山海资源,深圳已经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森林之城、公园之城、生态之城。截至2019年,深圳已有1090个公园,2020年还将新建和改造提升超30个公园。

  已经建成的这1090个公园,总面积达到392.51平方公里,而深圳的总面积是1997平方公里。这说明了一件事:深圳五分之一的土地都是公园。

  在大面积绿地的背景之下,深圳近年来对标国际一流城市,以大尺度的花卉种植和高标准的景观设计,推进花景大道、花漾街区、立体花廊、街心花园等不同尺度花卉景观建设,打造“世界著名花城”。

  福田区香蜜公园的玫瑰园,品种繁多的月季美艳动人,展现出一片芬芳馥郁的玫瑰景观;南山区文心广场街心花园,不同花色的花卉竞相绽放,组成了一个七彩玫瑰般的花样迷宫;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西段,一棵棵枝头挂满粉色花朵的粉花风铃木随风摇曳,让人仿若置身浪漫的春天。

  同时,深圳还创造性地向空中要绿、屋顶要绿、墙体要绿、天桥要绿,采用立体绿化破解土地资源稀缺和生态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

  到2019年底,深圳全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达43.4%,人均公园绿地14.95平方米,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除了城市里众多的公园绿地,深圳还拥有横贯东西的众多山体,拥有包括252公里的海岸线、10条河流。山海间栖息着499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和近2100种野生植物,每年有200多种近10万只候鸟在深圳湾停留。

  40年来,深圳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并驾齐驱,打造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家园,守护着“野性深圳”的生态珍宝。

  目前深圳已建成横跨山海间的绿道2448公里,平均密度达到1.2公里/平方公里,绿道覆盖密度全省第一。

  同时,深圳还规划了贯穿东西部的郊野径,主线总长达300公里,将以对环境低冲击、无痕山林理念的手作步道方式修建。绿道和郊野径把深圳的山林海岸串联成网,让市民能更便利体验深圳的自然之美。

  王浩对深圳建设绿道网的做法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他说,深圳绿道网是线性绿色开敞空间,能突破自然生态现状环境的限制,把破碎生态板块和生态廊道重新连通和整合。通过绿道对沿线的园林进行绿化建设,还能营造和谐的生态和城市环境。

  生态空间碧水蓝天,欠账变“富资产”

  福田河、大沙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等河流,呈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成为城市新的风景线和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在深圳,水环境、水生态从城市建设的“负资产”变成了“富资产”。去年,深圳被国务院评为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5个城市之一,并成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水污染问题曾经是深圳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2016年初,深圳310条河流中有159个黑臭水体,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数量最多,茅洲河、深圳河等五大河流水质都是劣Ⅴ类。环境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污水管网缺口达5938公里,雨污不分的小区、城中村超过1.2万个,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近年来,深圳市用4年时间,补齐了近40年的历史欠账,探索走出了一条超大城市超常规治水的新路子,实现水环境从普遍性黑臭到全面消除黑臭的根本性好转。

  水污染问题表现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4年来,深圳牢牢抓住管网这个核心,建成污水管网6274公里,相当于“十二五”的4.5倍;完成小区、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13793个,是“十二五”的10倍。深圳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90万吨/日,总能力达到748万吨/日,是污水产生量(460万吨/日)的1.6倍;全面推进水质净化厂再生水利用,完成138个水体的生态补水工程,不少截污后干涸的河道实现碧水长流。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深圳全市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五大河流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Ⅴ类及以上,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

  2020年底深圳将实现全市河流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V类以上,力争到2025年全市河流水质达到IV类以上,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可游泳”的Ⅲ类标准。

  与此同时,深圳将以“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为愿景,全面推进深圳千里碧道行动,努力在2025年前,打造集安全的行洪通道、健康的生态廊道、秀美的休闲漫道、独特的文化驿道、绿色的产业链道等于一体的1000公里碧道,促进治水治产治城相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奋力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先行示范,打造美丽中国典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味着保护和发展的高度统一,发展兼顾保护,发展可以实现更好的保护,保护可以推进更好的发展。

  2016年5月,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发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指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导向的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为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升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版本”。

  去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在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求深圳“在美丽湾区建设中走在前列,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经验”。

  寄语未来,王浩说:“深圳本来就具有改革精神、探索精神,未来多做一些尝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利用好各项自然资源,为全国乃至世界可持续发展探路,深圳极其值得期待。”

  在勇当可持续发展先锋的道路上,深圳已经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步伐,未来,前进的步伐将会走得更快、更远。(记者 甘雄)

(责编:刘淞菱、李语)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我们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