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比翼齐飞”

2020年11月04日08:25  来源:深圳商报
 
原标题:寸土寸金地 湿地绿地多

  华侨城湿地公园(资料图片)。 记者 廖万育 摄

  在深圳市南山华侨城湿地,翠鸟展翅掠过,孩子们弯腰越过木桥装置,在天地为课室的广阔空间里拓展知识,感受着大自然的启发教育。

  “我们通过‘小鸟课堂’‘一起趣自然’等课程,让市民在活动中,学习到生态知识并种下环保意识的‘种子’”。华侨城湿地工作人员张俊鑫表示。近年来,珍稀鸟类白琵鹭、黑枕王鹟、濒危的四斑细蟌等各种珍稀物种在华侨城湿地被不断发现,让这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自然博物馆”,实现了“低头看教材,抬头看实物”的愿景。一路走来,深圳不断探索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圳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9年11月,南山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今年再获“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称号,成为了广东省唯一获得两项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级殊荣的行政区,也是全国唯一经济发达中心城区“两山”基地。“全市的四个电厂都在南山,这里也是重要的能源基地和污水处理基地。从传统工业区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比翼齐飞’,南山是深圳的一个缩影。”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局长张兴正感慨。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能够保留那么大片的湿地和绿地,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也从侧面体现出了政府的远见和魄力。”看到散发勃勃生机的华侨城湿地,妈湾电厂环保主任吴兴远这样表达自己的看法。其实,南山生态的保护与治理,亦离不开妈湾电厂的探索。作为国内首例采用烟气海水脱硫工艺和实施低氮燃烧器改造的电厂,妈湾电厂经过20年探索,如今已实现超低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指标均优于欧盟标准。

  “生态文明建设是长久之计,是需要决心和成本的,仅大沙河的治理就用了20多年。但是,良好的企业配套和宜居环境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反哺‘金山银山’。”张兴正表示,“环境治理需要因地制宜,因为这种大成本的治理模式,不是每个城市都适用的。深圳在探索生态治理的‘深圳样本’上也有自己的思考。”

  依托生态基础各区创新探索

  今年10月,深圳全市10个区已全部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深圳成为唯一实现全域创建的超大型城市。除了南山以外,各个区域也依托本地生态基础创新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硕果频结。

  “就福田区而言,全国首个中心城区生态文明核算体系和全国首个循环经济评价技术标准体系就出自这里,创新了生态环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城市GEP核算体系’则是盐田区在全国的首创。”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宝安区也在全国县区级率先搭建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框架体系,全国首创重点污染源企业‘环保主任制度’。”

  除此以外,龙岗区全面实施水资源、能源“总量+强度”双控机制,深度探索生态环境的损害责任;龙华区创新自然资源监管机制,建立了区、街道、社区、群众四级河长体系;光明区创新实施“环保顾问”制度,率先建立基层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大鹏新区则建立了领导干部离任后,生态和环保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各个区域在绿色发展升级、生态环境提升、环保管理体制方面效果显著,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深圳模式。

  打造生态扶贫深圳样板

  2018年,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评选工作的通知》,引导鼓励经济发达市县对贫困地区开展跨省生态扶贫。深圳在生态文明的探索经验,就这样穿过了高山流水,在距离深圳993公里的广西百色落地生根。“茶园果园好风光,种桑养蚕务农忙”——三年来,这里稳步推进扶贫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百色山头现“新绿”。

  对广西百色市田东县和隆林各族自治县、西林县的对口帮扶工作,是由深圳坪山和罗湖两区分别开展的。“生态扶贫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融合推进的积极尝试,也体现了深圳在生态环保工作方面的担当与责任。”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坪山管理局副局长徐云表示。

  据悉,罗湖和坪山在了解当地实际情况之后,均制定了对口生态扶贫的三年计划。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局长唐湘良告诉记者:“罗湖区通过结合西林县实际,以‘畜-沼-果’‘木屑-食用菌-有机肥’等生态循环模式,探索、培育生态农业示范点。随着绿色产业发展稳定后,逐渐延长产业链条,并积极推广绿色生态循环模式。”坪山区则依托生态文明建设先进经验,充分挖掘广西田东县生态环境优势,协助田东县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脱贫致富新路,田东县因此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实现生态保护和精准扶贫任务“双赢”。(记者 张宇婷)

(责编:刘淞菱、陈育柱)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我们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