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盐田 壮志凌云

王星 李申

2020年12月03日08:08  来源:人民网-深圳频道
 

深圳盐田镇洪小学由盐田区援建。

  从广西百色向北驶过汕昆高速、那幕互通,于宽广的银百高速上行驶半个多小时,就来到被誉为“山上水乡、宜居天堂”的凌云县。古老的村落见证了上千年兴衰,绵延至今,凌云县已成为拥有22.5万人口、居住汉、壮、瑶三个主体民族的大县。

  凌云县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以山清水秀、老人多寿闻名。然而,受地形、交通等条件限制,该县被列为国家扶贫重点开发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022户76533人,贫困发生率25.41%。

  2016年起,深圳市盐田区开展对凌云县对口帮扶脱贫协作。四年来,盐田区先后在产业、教育、医疗方面给予凌云县有力支持,一同攻坚克难。

  凌云县副县长黎勇介绍,在盐田区的帮扶下,截至2019年底全县已累计实现49个贫困村、16198户47552名贫困人口脱贫,人均纯收入达到11159元。今年5月,凌云县正式宣布全县脱贫摘帽。

  产业“结硕果”:多样产业开拓致富路

  海拔超过700米的凌云县逻楼镇,阵阵秋风已经颇具寒意。在占地600多平方米的凌云县逻楼镇山逻扶贫车间里,李国金和50多名员工正在为刚刚接到的一批服装订单,紧张地忙碌着。

  “我是第一批通过招聘进入扶贫车间的员工。”李国金介绍,她和同事们原先多是贫困户。“扶贫车间建起来后,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每个月不仅有几千元的收入,还能照顾家人,真好。”

  2019年,盐田区投入资金400万元,在凌云县建设包括山逻扶贫车间在内的4座扶贫车间,预计可吸纳贫困劳动力350人,通过产业带动,帮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山逻扶贫车间负责人李炳刚介绍,该车间目前有就业群众5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1人,平均月工资大约2000至3000元。“通过劳动增加家庭收入,有效减轻贫困户家庭负担。”

  打扫、喂食、记录……每天清晨,玉洪瑶族乡岩佃村胡运勤就来到林下养鸡场,开始一天的工作。

  此前他主要靠散养金冠鸡为生。近年来,在盐田区和县里的技术支持下,他开始规模养殖,通过科学育种保种,每年能卖2万羽小鸡,收入50万元左右。

  在凌云县,和胡运勤一样靠特色产业改变生活的人口,多达11.6万人。2016年以来,盐田投入5778万元,以“合作社/企业+贫困户”的产业模式,在当地投建种桑养蚕、乌鸡养殖等9个“造血”产业项目,共有1447个贫困村从中获益。

  油茶是凌云县产业扶贫的典型代表。过去这里油茶的生产模式较为落后,产量上不去,农民收益也不高。2016年,盐田区投入700万元,在当地实施万亩油茶低产改造计划。改造后,亩产“毛油”从之前的15斤提高到了50斤,直接受益贫困农户1860户8285人,年户均增收达8468元,年人均增收1900元以上。

  除此以外,盐田区还以投入的帮扶资金,撬动其他社会资金2.52亿元,帮助凌云县实现基础设施、产业扶持、技能培训等多领域项目建设,直接、间接带动57个行政村11236户50730个贫困群众脱贫,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扶贫先扶智:首要巩固义务教育

  崭新的教学楼,嫩绿的小草,宽敞的教室,依山傍水的学校……漫步在盐田镇洪小学的校道上,听着四周传来的朗朗读书声,令人心旷神怡。

  “以前,这里附近没有学校,孩子们只能大老远跑去外面读书,非常不方便。”盐田镇洪小学校长任彩祝说,2016年以前,凌云县城学校资源非常紧缺。

  在了解到镇洪村等地的困难后,2019年,盐田投入帮扶资金3412万元,在凌云县幸福家园安置小区旁,建起深圳盐田镇洪小学,并于当年9月投入使用。

  目前,该校共有13个教学班,在校生582人中,建档立卡贫困生355人。“这大大缓解了周边地区的入学压力。”任彩祝介绍。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盐田区共捐赠帮扶资金850.42万元,为凌云县新建幼儿园4所,并为9所小学、幼儿园新建校舍,解决当地3000多名少年儿童的入学难问题。

  “我以前从没想过自家的孩子能上幼儿园。”谈起幼儿园的话题,朝里瑶族乡六作村村民黄大生激动不已。他表示,自己一直靠种地为生,没钱送孩子去幼儿园。“现在我们大山里的孩子也能上幼儿园了。”

  随着一阵上课铃响,凌云县后龙村中心小学里的孩子们快步跑进教室,坐得端端正正。这里是盐田区对口帮扶凌云县少数民族学生“盐田班”涵盖的7所学校之一。

  为进一步解决当地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2019年,盐田区捐助帮扶资金895.66万元,办起“盐田班”“鹏城班”“启航班”等。每名学生除了能够按比例享受奖学金外,还能获得服装、生活用品等补助。

  目前,凌云县义务教育巩固率已从2015年的89.06%,提升至2019年的94.52%。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率和在校巩固率得到显著提高。

  对“症”下药:跨越千里传递医疗技术

  玉洪瑶族乡贫困户张大爷笑呵呵地从卫生站走出来,迎着光仔细看着手上的慢性病卡。

  张大爷手里的慢性病卡,是盐田区帮扶凌云县医疗脱贫的一个重要举措。患有慢性病的贫困户经过检查、诊断后,只需填表格就能办好一张慢性病卡,用以报销医疗费。

  过去,凌云县医疗卫生水平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一直较为落后,像玉洪瑶族乡这样的小乡村,长期缺医生、少设备,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

  2016年起,盐田区不断加大对凌云医疗资源共享的力度,投入帮扶资金813.5万元,为伶站瑶族乡中心卫生院等乡镇卫生院改善业务用房,并为30个村建立标准化村级卫生室。

  “以前,看个小病都要上镇里,现在我们村里就有卫生站,还能直接用卡报销,真是太方便了!”张大爷感慨地摩挲着小卡片说。

  医疗扶贫,不仅要解决设备、场地、资金等硬件问题,还要加大在人才、技术等软件方面的投入。

  虽然有了卫生站,凌云县又面临医疗卫生人才少等难题。

  “以前我家住在沙里瑶族乡弄谷村,有病也不敢在当地看,得一趟趟往百色市里跑。”回想起以前求医看病的经历,易地移民搬迁户杨秀维说。

  2016年以来,盐田区启动对凌云县的医疗对口支援工作。四年间,两地医疗卫生人才交流59人次,盐田区先后开展了专题讲座106次,支援凌云开展诊疗约3000人次。经过多次业务交流,凌云县医护人员整体素质得到稳步提升。

  “现在我们乡里、县城看病都容易多了,不仅有国家报销的医疗费,还有深圳的医生专家给我们看病,真的太好了。”杨秀维高兴地说。

  如今,凌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发展迅速,村民的小平房变成结实的小楼,各家产业蒸蒸日上,教育有序开展,全县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责编:刘淞菱、陈育柱)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