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深圳频道

叶挺在深圳的鸿安往事

2021年07月13日09:57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叶挺在深圳的鸿安往事

  现在的东门依然能找到深圳墟土生土长的老街坊和他们的“百年老字号”。图为市民在深圳东门老街逛街购物。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2017年,曾经的鸿安酒家被修葺一新,作为东江抗日游击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重新开放。受访单位供图

  离深圳国贸大厦几街之隔的东门老街,有一栋红白相间的民国建筑,这是深圳博物馆分馆之一——东江抗日游击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它的前身是鸿安酒家。鲜为人知的是,鸿安酒家与北伐名将叶挺有一段鸿安往事。

  叶挺与深圳,一个是近代史上的耀眼将星,一个是广九铁路线上的军事重镇,在抗日战争的转折时刻,陡然间有了交集。

  停留深圳期间,在广东省党组织的领导下,叶挺收编队伍、整合武装,动员华侨支援抗战,发动对日寇的军事进攻,在南粤抗战史上书写了浓厚的一笔开端。

  毅然决然来深参加抗战

  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开始流亡海外,和党组织一度失去了联系。但他始终关注国内局势,“九一八”事变后就长期居住在澳门,以便随时参加抗战。

  这期间,他更加急切地寻找党组织。他前往上海、杭州等地,与有关人士接触,表达自己参加抗战的强烈愿望。

  在上海,叶挺见到了正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的周恩来。周恩来建议他参加改编南方红军游击队下山抗日的工作,叶挺毅然表示愿意接受这一使命。

  1937年10月,根据国共合作协议,国民政府将南方八省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军长由叶挺担任。

  叶挺指挥新四军转战大江南北,成立一年内与敌作战500次,取得泾县大捷等一系列胜利,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日士气。

  1938年10月,日军攻占广州。11月26日,日军为了全面控制广九铁路,出动兵力占领了宝安县城和广九铁路重镇深圳镇,深圳黄贝岭一带五分之四的房屋被日军焚毁,随处可见无家可归的难民,昔日平静的龙华墟也变成一片火海。

  当日寇在华南肆虐的时候,1938年11月,叶挺离开新四军南下香港,向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表达了回家乡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意愿,得到了廖承志和中共广东省委领导张文彬的支持。

  同月,叶挺接受了国民政府第四战区广东分区指挥官余汉谋的委任,担任国民党东路守备区副总指挥,负责统一指挥辖区内的国民革命军散兵及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

  一个多月拉起一支万人部队

  接受任命后的叶挺到香港请廖承志帮助筹组队伍。很快,叶挺得知在深圳墟南庆街20号有一家鸿安酒家,老板娘“鸿安婆”是一位爱国归侨,于是决定把总指挥部设在鸿安酒家。

  得知此事后,“鸿安婆”无条件地将鸿安酒家的一楼和二楼都腾出来,于是鸿安酒店成为了当时领导深圳乃至东江地区抗日武装力量的中心。

  “鸿安婆”本名何华益,9岁跟随父亲到美国旧金山谋生,20岁那年回国。经亲戚介绍,与深圳下梅林村人郑满容结为夫妻。婚后二人将位于深圳墟南庆街20号的两间祖屋改为旅馆,由何华益负责经营。

  “那时阿婆从美国回来不久,也没有多少钱,筹办旅馆的钱大都是借来的。”何华益的嫡孙郑光明回忆到,旅馆先后经过3次装修扩建,才有了一定的规模。

  深圳沦陷前,经营有道的鸿安酒家已是深圳墟的旅业龙头。“酒家当时生意很火爆,地上都睡满了人。”郑光明表示,许多从国外和香港返乡的人都喜欢在该酒家落脚,人们都习惯称呼老板娘“鸿安婆”。

  深圳沦陷后,鸿安酒家被日军强占为驻军司令部。“鸿安婆”及其员工被统统赶走,直至日军撤离后才返回。鸿安酒家复业不久,就收到要设立游击队指挥部的消息。“鸿安婆”二话没说,把酒家一楼和二楼都腾出来,作为总指挥部的司令部和政治部以及中共秘密联络点。

  在深圳的一个多月中,叶挺收编队伍,整合武装,发动对日寇的军事进攻。很快拉起一支一万多人的部队,为东江纵队的成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深圳墟的“阿庆嫂”

  指挥部撤走后,鸿安酒家仍经常接待爱国志士和回乡抗日的港澳台同胞。这家酒店足以媲美《沙家浜》里的“春来茶馆”,“鸿安婆”也成了深圳墟的“阿庆嫂”。

  抗战期间,“鸿安婆”不但给各地来的爱国志士提供食宿,还用旅馆的部分收益资助抗日游击队的活动,以创办商会为名奔走港澳为抗战义务筹款。

  1939年8月16日,日军占领深圳后,岗田部队也将司令部设在鸿安酒家。“鸿安婆”利用拥有通行证的便利条件,经常为抗日游击队送情报。

  一次,她护送3名爱国人士从香港到深圳,路上被日军抓住,关押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因“鸿安婆”有通行证,日军只得将她放了。出来后,她又利用各方关系,多方周旋,终于将3名爱国人士担保出来。

  在她的影响下,儿子郑福荣也投身革命,加入东江抗日游击纵队,在郑福荣的带动下,村里先后有10多名青年参加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鸿安酒家成为深圳邮电局。1983年5月30日,鸿安酒家作为东江抗日游击队指挥部旧址,被深圳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曾经的酒家被修葺一新,作为东江抗日游击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重新开放。如今,这幢红白相间的小洋楼还保留着80多年前的外貌,屹立在东门老街南庆街13号。

  创业传奇不断上演

  80年后,东门商圈的人气依然很旺,在一片热闹繁华中,不难找到东江抗日游击队指挥部旧址,这栋坐西朝东的砖结构小楼,主楼有三层,正门外是“骑楼”,灰白外墙配上棕红色木窗,浓浓的南洋建筑风。

  在小楼的三楼,存有不少老物件。米店使用的木斗、糕饼店使用的糕饼制作磨具、成衣店使用的铜熨斗……一件件物品折射出深圳商业文化的变迁,仿佛能一下子把人拉回到明清时期,那个店铺林立、客流熙攘的深圳墟市。

  根据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新安县志》中的记录,明代中期今东门一带出现蔡屋围、曹屋围、南塘围等十多个村庄,为便于村庄之间的物资交易,明代晚期形成“深圳墟”。清代以后,深圳墟已发展为闻名遐迩的商贸中心。

  根据历史记录复原的民国时期深圳墟平面图显示,深圳墟原有东南西北四个门,1938年被日军轰炸后,只剩东门,因此,深圳墟亦称“东门”。

  1911年10月,广九铁路通车,深圳墟成为粤港交通门户,为今天东门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一份1916年出版的《广九铁路旅行指南》里给来深圳墟旅行的游客提供了攻略。从布吉站出发再有十三里就能到深圳墟站,下车不用走多久就到了深圳墟。来深圳墟不妨买点土特产,黄糖、米和沙梨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现在的东门依然能找到深圳墟土生土长的老街坊和他们的“百年老字号”。

  沿着东门街步行至天龙商业城一楼,进去就能看到一家挂着“东生源”招牌的商铺。“东生源”是深圳为数不多的拥有170年历史的“百年老字号”,现年93岁高龄的掌柜梁柏合是这家店的第五代掌门人。

  梁柏合还记得,当年他的“东生源”店在上大街,“鸿安酒家”就在他店铺南面不远的南庆街,街坊们都认识“鸿安婆”。

  日均人流量达到20万人次的东门步行街,在去年被商务部列入第二批步行街改造升级试点,有望建设成全国示范步行街。4月初,餐饮“顶流”文和友在东门商圈正式开业,开业首天掀起线上取号3万桌的消费热潮。

  在深圳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新征程中,一个又一个商业传奇依旧在东门不断上演。(祁觊)

(责编:张晨牧、陈育柱)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