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社区(村)公共卫生委员会全覆盖

为提升社区公共卫生能力,深圳通过整体平推在居(村)民委员会下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来自深圳市委组织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1日,全市821个居(村)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全部完成设立,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
据了解,821个社区(村)公共卫生委员会共推选成员共计5250名,全部经党组织推荐把关、居民协商产生,委员会主任由居(村)委会主任、副主任担任,副主任全部由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社康中心医务人员等社区“三人小组”成员、社康中心负责人担任。委员会还广泛吸纳辖区各类主体负责人、热心居民等1400多人参与,形成群防群控的抗疫共同体。
在社区(村)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是《宪法》的明确规定。但长期以来,公共卫生委员会要么没有设立、要么缺乏相应的机制保障,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当前,面对疫情防控给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带来的新挑战、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增强社区公共卫生应急、协调动员、服务供给等能力。6月11日,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卫健委、市民政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居(村)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工作职责、人员构成、设立程序、阵地建设等。
深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共卫生委员会是居(村)委会下设的专项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各级卫健部门指导下,社区(村)党组织、居(村)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实现专业防控和群众参与的有机结合,让群众自己办好身边健康事。同时,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将突出平战结合,平时做好卫生健康知识普及,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协助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等;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统筹动员社区、社康中心、派出所、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守住社区小区防线,共创“无疫小区”。
龙华区在全市第一批全覆盖建成110个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龙华区委组织部组织三科科长钟大椿告诉记者,龙华区目前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指引,细化公共卫生委员会应急响应流程,提升社区应急处置能力。龙华区福城街道章阁社区党委书记杨锦天认为,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的成立,将搭建一个平台汇聚社区各种力量,大家群策群力一起将社区公共卫生这件事办好办实。
目前,深圳正继续抓好公共卫生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加大公共卫生类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引入专业化第三方为居民提供专业化公共卫生服务。同时,推动公共卫生资源、服务下沉,配强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力量,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主动融入社区(村),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治理能力。
除实现社区(村)公共卫生委员会全覆盖外,深圳也在探索推动成立企业健康委员会。近日,福田区香蜜湖街道企业健康委员会宣告成立,旨在促进企业员工深度参与卫生健康工作,强化资源协调调动能力和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激发城区治理“微细胞”活力。(记者 杨丽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