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深圳频道

黄嘴白鹭现身深圳福田红树林

2022年05月23日08:52 | 来源:深圳特区报
小字号

原标题:那些“消失”的野生动植物相继回归

  黄色嘴喙,绿色长腿,全身白羽,日前,我国保护级别最高的鹭鸟——黄嘴白鹭,再次现身位于深圳市中心的福田红树林。

  不仅黄嘴白鹭,近年来,一些曾经“消失”的水蕨、唐鱼、豹猫、欧亚水獭等野生动植物相继重新回归。深圳陆域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记录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3种,全市鸟类种类总数约占全国的1/4。这座全国人口密度最大、地均DGP最高、地域最小的超大城市,为全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着“深圳力量”。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深圳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先锋,努力为美丽中国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深圳贡献。

  “地域最小超大城市”保有丰富生物多样性

  被公认为顶级掠食者的豹猫,通常栖息于人为干扰较少的郊野森林与滨海红树林。而地处繁华中心城区的华侨城湿地工作人员惊喜地发现,一个稳定的小豹猫种群已经在这里“定居”多年。这表明通过多年的保护性修复,华侨城湿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生态系统日趋完整,生物种类越来越丰富。

  深圳建市以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高强度地实现了快速城市化,由一个仅31万人的边陲小县迅速发展为一个实际人口超过2000万、GDP超过3万亿的超大型城市。

  面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空间资源趋紧、环境污染和人口压力等问题,深圳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位置,实现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湿地公园建在了城市中心区:华侨城湿地公园是我国唯一处在现代化大都市腹地的滨海红树林湿地;福田红树林湿地是全国唯一地处城市中心区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作为一个超大城市,深圳生境多元,山水林田湖草海要素齐全,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保有了丰富且典型的区域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深圳城镇生态系统面积占比约为49%、森林生态系统面积占比约为44%、湿地生态系统面积占比约为4%、其他生态系统面积占比约为3%。

  物种多样性方面,深圳记录维管植物2086种,记录本土陆域野生脊椎动物585种。

  遗传多样性方面,深圳有黄樟、浙江润楠等资源植物1500余种,松叶蕨、黑桫椤等野生古孑遗植物54种,短肢角蟾、深圳后棱蛇等特有物种39种,深圳巨腹蟹、深圳香荚兰等以深圳地名命名的野生动植物有20多种。

  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

  保护生物多样性,仅靠生物学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主流过程,形成共同保护大格局。

  2020年5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施行,率先以最严立法禁食野生动物。2021年9月1日,深圳施行《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到法规的高度,对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保护。

  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顶层设计很关键。2021年5月22日,深圳发布全国首份城市生物多样性白皮书,摸清“家底”,总结经验。昨日,深圳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出台《深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将通过六大优先领域17项行动,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

  深圳在全国率先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制度体系,已完成深圳市2020年GEP核算,以“绿色指挥棒”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深圳还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在全国率先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政干部任免奖惩的最大考核项,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党政干部树立“绿色政绩观”,被新华社誉为“生态文明第一考”。

  大力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加强物种和种质资源保护

  在深圳,“给动物让路”,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美画面。

  在连接深圳大鹏新区和南澳的坪西公路上,横跨着一条排牙山-七娘山节点生态廊道,这是专门为野生动物来往修建的一条生态走廊。布设在这里的32台红外相机多次记录了豹猫、野猪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的活动。

  为给动植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深圳积极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安全格局。

  深圳在全国率先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和生态保护红线,构建“四带、八片、多廊”的生态空间总体格局。

  深圳积极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目前深圳拥有各类自然保护地27个,其中国家级6个,陆域自然保护地面积477平方公里,面积占比24%,远大于《生物多样性公约》“爱知”目标。

  在深圳,还有一些国宝级物种备受瞩目,这得益于深圳大力实施物种和种质资源保护。

  德保苏铁是自然界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自1997年在广西德保被发现后,其数量一度剧减不足800株。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国家林业局启动“德保苏铁回归自然项目”。2008年,500株在深圳培育成功的德保苏铁重返德保定植,完成国内政府主导的首次“植物回归”。

  2012 年深圳启动珍稀濒危物种紫纹兜兰的野外回归项目,对首批 500 株人工繁育的紫纹兜兰种苗栽种实施放归,标志我国野生兰科植物保护发展到以重引入促进野外种群壮大的新阶段。

  在种质资源保护方面,深圳建立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国家蕨类植物种质迁地保存中心、全国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及深圳国家基因库,深圳成为国内仅有的具有3个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中心的城市,并拥有我国唯一的国家基因库,在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保育、利用、科研与科普等方面取得突破。

  山清水秀、鱼翔浅底、鸥鹭齐飞。接下来,深圳将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为愿景,继续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努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示范性的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记者 窦延文)

(责编:张晨牧、陈育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