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深圳频道

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讨会在深圳盐田举行

2023年10月30日15:32 | 来源:深圳Plus
小字号

原标题:凝聚智慧,汇聚合力!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讨会在盐田举行

  日出沙头,月悬海角;山海盐田,书香馥郁。

  10月27日上午,以“公共文化管理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主题的“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讨会 2023”在深圳盐田举行,这是该项国家级研讨会首次落户深圳。

  来自高校公共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教育部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课程群虚拟教研室成员单位代表、图书馆和文化馆馆长代表,以及其他学术支持单位的代表共200多人参会。大会以主旨报告和主题论坛的方式,聚焦公共文化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实践、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等话题。六家机构联合发布《公共文化管理学科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凝聚智慧、汇聚合力,共促公共文化管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本次研讨会由深圳市盐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中山大学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广州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主办,深圳市盐田区图书馆承办,教育部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广东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协办。

  推动学科建设,加强人才培养

  为公共文化服务赋能蓄力

  根据《“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推动将公共文化管理纳入学科体系,依托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培养高水平公共文化管理人才”的安排,本年度的研讨会以“公共文化管理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会议主题。

▲中共深圳市盐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玉领致辞

  研讨会落户盐田,与盐田一直致力于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27日上午的开幕式上,中共深圳市盐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玉领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共聚盐田,这是盐田文旅之幸,也是盐田发展之利。他说,近年来,盐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盐田特色文化同中国式现代化相融相促,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注重传承,守护城市根脉,如创建中英街特色文化街区。注重创新,打造文艺精品,如《少年(建党百年版)》《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获得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注重培育,弘扬海洋文化,如推出“盐田海洋图书奖”,连续17届举办“海洋文化论坛”;注重融合,塑造文旅品牌,海书房、大小梅沙、森林会客厅等频频爆火“出圈”,成为国内外游客网红打卡地。盐田正持续以沉浸式体验、智慧化服务,全面建设世界级滨海旅游目的地。

▲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综合处副处长袁翀娴致辞

  袁翀娴在致辞中说,公共文化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工作者共同讨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存在问题、应对之策以及发展方向,有着积极的意义。希望地方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同高校加强合作,不断推动公共文化管理学科的发展,实现公共文化管理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

▲在线致辞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陈传夫教授以视频的方式在线致辞,他表示,本次研讨会是顺应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文化发展的需要,落实“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所提出的“推动将公共文化管理纳入学科体系,依托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培养高水平公共文化管理人才的全新要求”,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与学科建设战略意义。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图书馆学专业教指委副主任郑建明致辞

  郑建明教授在致辞中高度评价盐田:“昨天,我参观了盐田的听海图书馆、春天海图书馆、灯塔图书馆等海书房,为盐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感到震撼,作为一个图书馆人,我深深感到自豪和骄傲。” 他表示,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现实问题,我们应对标公共文化一级学科建设的目标,掀开公共文化学科建设的新篇章。

▲中山大学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程焕文致辞

  程焕文教授首先代表中国图书馆学会向盐田区图书馆20周年表示祝贺,他在接下来的致辞中说:“这是国内第一次召开公共文化管理学科体系建设的会议,所以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从今天开始,我们正式开始研讨和实施公共文化管理学科体系的建设,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全力致力于全国公共文化的研究和推动公共文化的发展,为培养公共文化管理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开幕环节由盐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张冬阳主持

  主旨发言,深度思考

  公共文化管理学科建设迎来新机遇

  在主旨报告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公共文化管理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主题做深度的探索和交流。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白雪华、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中山大学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程焕文、南开大学教授柯平、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彭泽明、中山大学教授张靖分别作了内容详实、观点丰富有力的主旨报告。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 白雪华

  白雪华以《全民美育工作的专业人才支撑》为题发言,探讨文化馆学科体系建设的意义。他说,文化馆的历史可追溯到蔡元培先生发起的“通俗教育馆”,是融合了5000多年中华美育思想设立的。当下,公共文化领域里的“图文博美”其他三项——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的学科体系建设相对完善,但文化馆一直薄弱。打造文化馆学科体系,具有补充学科空白的重要意义。我们应致力于提升文化馆从业人员素质,以《中国文化馆》、学术会议等为阵地,把学术的力量照射到文化馆。从热闹的舞台回归到冷静的思考,在文化馆领域形成学科研究风气,为公共文化事业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大学教授 李国新

  为什么要提出建立公共文化管理学科?为何以图书馆为主来建设?接下来我们应该干什么?李国新以《构建公共文化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为题作主旨报告。他说,中国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正快速推进,公共文化是实现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我们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方面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其布局重点跟今天追求的建立公共文化管理学科密切相关,公共文化建设是当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一个方面、一个领域。

▲中山大学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程焕文

  程焕文以《海书房: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人才队伍建设的深圳模式》作主旨发言。他以海书房的范本为例,讲述了城市书房建设的关键问题。他说,海书房实现了“垂直、一体、紧密”的“六统一”——统一了领导管理、设计标准、服务目录和标准、资源配合、考评,同时实现了经费、人员、资源的“三统筹”。建设、运营、维护全部是由盐田区图书馆掌控的,如专业馆员的配置、物流公司的调配等。

  他特别认同盐田区图书馆馆长尹丽棠的一个说法——“图书馆要有主人翁意识,要有自己的核心理念,要坚持公益属性不动摇,用图书馆人的思维和模式,去引导社会力量为我所用,为公众谋福利、为读者提供普遍均等的公益服务。”盐田区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一个亮点,将“垂直管理”的方式做到极致。政府在其中起到了“主体”责任,而不是“主导”责任,非常了不起,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正确方向。

▲南开大学教授 柯平

  柯平以《关于公共文化学科构建的理论支撑和发展思考》为题发言。他说,新文科建设为公共文化学科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学科。一个学科不能平地而起,要依靠理论支撑,包括:公共文化传播理论、公共文化梯度理论、公共文化空间理论、公共文化数智理论等,都为该学科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比如如何解决低人口密度空间的文化保障,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大量使用流动的空间。比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等在文化领域的应用,能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公共文化学科建设的路径和策略,应以图书馆学、文化学为基础,加强应用理论研究,把学科建设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探索、创新,为国家和事业献策。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彭泽明

  彭泽明以《关于公共文化管理学科建设的初步思考》发言。他说,设立公共文化管理学科是国家之需。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公共文化管理学科是一门研究公共文化管理组织和公共文化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为了尽快把该学科建立起来,可以放在信息资源管理这个一级学科下建立二级学科,找到它们之间的关联,找到公共文化管理作为一个学科的研究范式。

▲中山大学教授 张靖

  张靖则将发言聚焦到《以图书馆学为基础的公共文化管理人才培养实践》。她说,公共文化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目前,公共文化人才队伍主要存在着人才队伍结构、人才成长支持等问题。中山大学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破题与建设发展,创造性地提出了“面向国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图书馆学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文化自信为引领、以文化需求为导向、以文化发展为中心进行人才培养,扎根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历史现场。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王惠君、深圳文化馆馆长曾昶、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宋卫、上海格物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符湘林、浙江省文化馆首席专家王全吉、广州图书馆馆长方家忠分别担当了五场主旨报告的学术主持。

  各抒已见,共议未来

  公共文化管理人才培养进入新阶段

  27号下午,两大主题论坛围绕“新文科视野下的公共文化管理学科建设”“公共文化管理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展开,各高校学科点代表、教育部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课程群虚拟教研室成员单位代表、图书馆与文化馆馆长代表等进行了热烈而深入地讨论。

▲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 张洋

  “新文科视野下的公共文化管理学科建设”主题论坛由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张洋作为召集嘉宾。论坛以“业界人才需求”“学科人才培养机制”两个子话题展开。

▲“新文科视野下的公共文化管理学科建设”主题论坛

  谈到人才需求,来自业界的众位嘉宾认为,公共文化管理人才培养,不能脱离业界实用的角度,基础理论、业务专长、活动组织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都是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谈到“学科人才培养机制”,来自高校领域的众位学者认为,公共文化管理学科建设,要重视理论基础的研究、制度文化的研究、传统文化活化传承研究、群众文化研究、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研究等;更要注重专业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公共文化的定位是满足社会需求,因此面向的对象也是多样的。从公共文化管理学科体系的构建上,要避免“胡子眉毛一起抓”的模糊化,应依照不同知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

▲“公共文化管理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主题论坛

  “公共文化管理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主题论坛由教育部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课程群虚拟教研室负责人程焕文召集,大家围绕“课程与和新教材开发”讨论了四个议题:公共文化管理课程的开设情况、业界专家对配套课程和教材体系的建议、如何开展教学案例库共建、如何发挥教育部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的平台作用。

▲盐田区图书馆馆长 尹丽棠

  来自业界和学界的众位嘉宾表示,公共文化管理课程的设置,“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要素缺一不可。更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比如现代化的公共文化体系如何覆盖城乡,偏远山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提升水平,都是课程设置需要考虑的。另外,东部、西部的学生,如何跨区域学习先进经验、了解基层需求等,需要学界能够引领并开启这种交流。同时,应该推进案例库建设,实现引领示范作用。例如盐田区图书馆的海书房系列,就是值得各方借鉴的优秀案例。

  《公共文化管理学科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正式发布

  在论坛闭幕式上,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三个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协同教育部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改革虚拟教研室、教育部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六家机构联合发布《公共文化管理学科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共商公共文化管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武汉大学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黄如花

  伴随着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战略的推进,对于公共文化管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日益迫切。面向这一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经过两天的座谈和研讨,六家机构一致同意,联合更多部省级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积极寻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评议组、全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图书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与政策法规司等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共同推动公共文化管理学科体系建设。

▲《公共文化管理学科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发布

  《公共文化管理学科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正式发布后,随即将实施包括成立虚拟教研室、建立联席会议、开展人才需求调研、讨论核心课程体系、教材编撰、建设教学案例库、加强国际传播、开展人才培训等在内的十大行动。

  深圳晚报记者 李福莹

(责编:李语、陈育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