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稿件

第二十一屆文博會在深圳開幕

5月22日,為期5天的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本屆文博會首設人工智能展區,重點突出博覽和交易功能,不斷提升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數字化水平。

中國科學家發現常壓下鎳氧化物具高溫超導電性

由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薛其坤院士領銜的南方科技大學、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究團隊,發現常壓下鎳氧化物的高溫超導電性,為破解高溫超導機理提供了全新突破口。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雜志。

這裡有個“孿生城市”(新春走基層·探訪新質生產力)

在深圳,每天3000架物流無人機穿梭往來,低空經濟蓬勃發展,但怎麼保障飛行器有序、安全飛行?近日,記者走進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通過一座虛擬城市尋找答案。

舞劇《詠春》,歷史故事講出現代感

自2022年首演以來,《詠春》在國內外贏得票房與口碑雙豐收。劇中,兩個時代的人物實現情感共鳴﹔劇外,觀眾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間架起又一座橋梁。新時代的文藝創作實踐正在用時代語言激活文化基因。

深港攜手為古樹做高空“微創”手術

近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首次聯合香港樹藝師學會團隊,為深圳大鵬新區南澳街道半天雲村兩株樹齡超500年的秋楓樹實施高空“微創”手術。這是《古樹名木保護條例》施行后,深港兩地古樹養護工作的首次聯動。

深圳前海:深港融合發展更進一竿

大力支持香港青年創新創業、促進深港跨境數據高效便捷流動、加強深港會展業及商貿物流合作……近日,深圳前海推出《前海建設深港深度融合發展引領區2025年行動方案》,提出23項重點任務,為加速深港深度融合發展按下“快進鍵”。

光明科學城: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深圳市光明區正加快推動科學、科創、科普、科幻深度融合,提升科學中心集中度和顯示度,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承載區。

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向世界級科研樞紐邁進

當前,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正圍繞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三大定位,加快建設步伐,向世界級科研樞紐邁進。

深圳南山:校園巧改造 城市微更新

近年來,深圳市南山區邀請一批建筑師,開啟建筑設計改造更新專項行動,規劃在3年內對143所中小學、幼兒園進行改造更新,預計投入資金約20億元,可使12.5萬名學生受益。

深圳寶安:干部下沉一線 切實助企發展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深圳市寶安區聚焦制約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創新服務企業方式,通過構建一張直達直聯服務網絡、搭建一個質效雙升服務平台、建立一套長效閉環服務機制,優化營商環境,切實助企發展。

深圳大鵬:銀葉樹下 守望接力

深圳市大鵬新區大亞灣畔,壩光片區鹽灶村旁,一片古朴的銀葉樹群沿海而生,繁茂生長的樹冠遮天蔽日,寬大的葉片一面為綠一面銀白,裸露在外的板根曲折盤繞,遒勁有力地扎根海灘。

人形機器人實現自主換電

經過多年積累,深圳已形成覆蓋核心零部件、整機制造、應用服務的完整機器人產業鏈,在伺服系統、控制器以及工業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等領域,涌現出一批代表企業。

超大型城市也能留足生態空間

城市中如何統籌保護與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深圳正積極探索一條守護城市生態資源、保護城市生物多樣性的發展之路。

“小小孩”的照護難題有解了(“兩重”建設扎實推進)

為滿足照護3歲以下嬰幼兒的剛需,深圳市全面落實“優化養老托育市場發展環境”綜合改革試點要求,聚焦普惠托育,不斷增加托位多元供給,破解“小小孩”的照護難題。

維港浪花見証灣區青年勇敢擔當

香港“好市民獎頒獎典禮2024”近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頒獎典禮上,香港特區政府警務處處長蕭澤頤為3位深圳大學學生頒發香港“好市民獎”。他們也成為近20年來首獲香港“好市民獎”的內地大學生。
   頭 條
      
      
   多語種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