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十年!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終獲安全証書

2020年01月22日13:35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時隔十年!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終獲安全証書

  1月21日15:00,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發布2019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証書批准清單,批准192個轉基因植物品種安全証書,其中包括兩種轉基因玉米和一種轉基因大豆。這是國產轉基因大豆首次獲得安全証書,也是自2009年以來轉基因玉米再次獲得安全証書。

  “國產轉基因品種十年磨一劍,意味著今后還有一大批轉基因品種將有可能獲得安全証書,許多舉步維艱,甚至難以為繼的高技術種業公司將可能起死回生,中國農業生物技術產業將進入一個新的快速發展時期。”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林敏說。

  那麼,如果這些自主研發的轉基因品牌走向國內市場,和有強勁勢頭的國際品牌相比,核心競爭力如何?

  “這次批准的轉基因玉米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綜合基因、轉化事件和品種),效果達到了國外同類產品的水平,具有很強市場競爭力。可以預料,下一步將會有針對我國農業生產需求、創新性更強的產品陸續推出。”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說。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二級研究員肖國櫻也認為,轉基因種業全球市值超非轉,我國企業、科研院所有能力與國外同台競爭,不會被打垮。

  國產轉基因大豆“牆內開花牆外香”

  “轉基因玉米、大豆這兩種糧食作物主要用作飼料加工原料,近年來我國每年從巴西、阿根廷、美國等國家進口約9000萬噸轉基因大豆,一些國外轉基因玉米和油菜產品也獲准進口,但從沒有批准轉基因糧食作物在國內種植。”中國農業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湯波介紹。

  此次擬獲批生物安全証書的轉基因玉米DBN9936,具有抗虫耐除草劑復合性狀,為大北農集團控股子公司北京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發。“大北農集團以飼料為主業,不過10年來非常重視生物技術的創新研發,已投入大量資金從事生物育種研究,主攻目標是轉基因玉米和大豆等作物育種。”湯波說。

  盡管國產轉基因大豆沒有批准在國內種植,但是國產轉基因大豆DBN-09004-6在轉基因大豆市場成熟的阿根廷脫穎而出,獲得阿根廷政府的正式種植許可,創造了中國自主研發的轉基因種子首次在國際上獲得種植許可的歷史。

  根據《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子公司轉基因抗除草劑大豆產品獲得阿根廷種植許可的公告》:2019年2月27日北京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收到阿根廷國家政府的生產及勞動部正式書面通知(阿根廷位於南美洲南部,是拉美第二大國),北京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轉基因大豆轉化事件DBN-09004-6獲得阿根廷政府的正式種植許可。

  湯波說,該轉基因大豆具備草甘膦和草銨膦兩種除草劑抗性,比較適合南美地區種植。大北農也提交了烏拉圭種植許可申請,遞交了該產品的中國和歐盟進口許可申請,同時正在准備申請巴西的種植許可,以及日本、韓國等其他大豆主要進口市場的進口許可。

  國產轉基因玉米是草地貪夜蛾的“天敵”

  “當前,草地貪夜蛾已在我國熱帶、南亞熱帶地區完成定殖過程,2020年春季后將可能進入全面爆發階段,首先會發生在小麥上,其次是玉米和其他作物,面對數億畝的小麥種植面積,如何有效防控將是接下來面臨的巨大挑戰。”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表示,我國自主研發的轉基因玉米對1—4 齡草地貪夜蛾幼虫均具有很好的防控效果。

  吳孔明團隊去年5月份在《植物保護》上發表一份論文,論文顯示,吳孔明選取了大北農公司的玉米品種,包括2個含單一抗虫基因的玉米品種、4個雙抗虫基因的玉米品種,以及2個對照的常規品種。結果發現:6個品種的轉基因玉米對1—4 齡草地貪夜蛾幼虫均具有很好的防控效果,其中雙基因的抗虫玉米優於單基因的。

  該論文指出,在美國、加拿大和南美部分國家,商業化種植轉基因玉米是防控草地貪夜蛾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國自主研發的轉基因品種對於不同年齡的幼虫抗性是不一樣的,虫子越大越難殺死。雙基因的品種,對於1、2 齡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為 100%,即百分百抗﹔3齡大概也能達到80%以上,甚至95%以上﹔4齡能達到77.27%。

  吳孔明團隊的另一篇論文表示,遷飛至中國的草地貪夜蛾源於美洲及非洲等種植轉基因Bt玉米的地區,極有可能本身已經攜帶了抗性基因,需盡快開展針對性更強的轉基因Bt玉米的研發。

  吳孔明建議,中國已具備研發和商業化種植轉基因抗虫玉米的能力,應盡快推動轉基因抗虫玉米的商業化進程。

  “此次獲得安全証書的轉基因玉米DBN9936適宜種植區為北方春玉米區,是中國最大玉米產區,種植面積約佔全國30%,產量約佔40%。”湯波說。

  黃大昉介紹,根據在吉林實地調研時農民的反映,與常規品種相比,轉基因玉米不但省工省藥而且能增產10%—30%,又因減少霉變每斤玉米可多賣4—5分錢,一畝地還能格外多收40—50元。

  此外,農業農村部此次擬批准生物安全証書的另一轉基因玉米為雙抗12-5玉米,同樣具有抗虫耐草甘膦復合性狀,適宜種植區也是北方春玉米區,為杭州瑞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學聯合申報。SHZD32-01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則將是我國首次對自主研發的轉基因大豆發放生物安全証書。SHZD32-01轉基因大豆將主要用於南方大豆區,為上海交通大學研發,同樣也開展了生存競爭力、對土壤微生物、田間節肢動物和雜草多樣性的影響、雜草化潛力以及草甘膦抗性等研究,結果顯示SHZD32-01轉基因大豆具有良好的草甘膦抗性,且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給國產自主研發轉基因品種帶來一線希望

  過去10年,我國在糧食作物上僅有2個水稻和1個玉米獲得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証書,而這三個轉基因生物安全証書在2019年12月11日到期。之后,在歷年國家頒布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証書清單》中,除了國外進口的農業轉基因玉米、大豆安全証書外,再也沒有中國研發單位的轉基因研究獲得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証書。

  相比國內轉基因糧食作物種植滯后的局面,國際轉基因作物市場發展仍然非常強勁。

  根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2019年9月發布的《2018年全球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發展態勢》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再創新高,達到1.917億公頃(28.76億畝),是1996年轉基因作物商業化以來的113倍。2018年全球共有26個國家和地區種植轉基因作物,包括5個發達國家和21個發展中國家,另有44個國家和地區進口轉基因農產品。

  在作物方面,報告顯示,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達到9590萬公頃,佔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50%,其次是玉米、棉花和油菜,這四種作物的全球轉基因應用率分別為78%、30%、76%和29%。

  而在2019年,國際轉基因作物產業化又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

  “轉基因玉米和大豆品種安全証書獲得批准,將會結束我國多年來生物技術成果累累卻不能開發應用的被動局面,有力提升糧食作物分子育種研究創新水平和產業化進程。”黃大昉說。

  “這是糧食作物國產轉基因品種商業化的第一步。沒有生產應用安全証書,轉基因品種不得商業化種植。”湖北省農業科學院原院長、教授劉定富說,此次公示的2個玉米和1個大豆轉基因品種順利獲得(生產應用)安全証書,說明我國轉基因玉米和大豆商業化的應用前景已經明朗,這與10年前2個轉基因水稻和1個玉米品種獲得安全証書不一樣,如果說那時是“投石問路”,現在則是“深思熟慮”。

  在肖國櫻看來,國內轉基因作物產業化之路已經很漫長了,國內種業處在效益低下的寒冬,傳統種業也到了採用新技術的時候了。“國外轉基因農產品我們已經吃了20多年了。時隔10年我國再次給自己研發的轉基因玉米、大豆頒發安全証書,一方面體現了自主研發轉基因品種的舉步艱難,另一方面又給奄奄一息的自主研發轉基因品種帶來了一線希望。”他說。

  國內轉基因產業化之路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

  獲得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証書之后是否就意味著可以在國內種植該品種?

  林敏介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2015年修訂) 第三章 品種選育、審定與登記第十五條:“國家對主要農作物和主要林木實行品種審定制度。主要農作物品種和主要林木品種在推廣前應當通過國家級或者省級審定”,目前擬獲得獲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証書2個玉米與1個大豆,在通過品種審定之前,不能在國內商業化種植。

  “2009年獲得轉基因(生產應用)安全証書的2個水稻和1個玉米品種10年來沒有商業化種植,就是因為沒有通過審定。”劉定富說。

  湯波說,根據相關法規,要取得安全証書,一般要經過5個階段,即實驗研究、中間實驗、環境釋放、生產性試驗,最后才是申請安全証書。每個階段都有嚴格的要求,一般需要5-10年才能獲得安全証書。獲得安全証書只是產業化的基礎,對轉基因作物來說,最終實現產業化還需要經過品種審定等市場准入程序。

  此次獲批后,國內轉基因產業化之路的霧霾是否就會散開,漸漸明朗?

  在林敏看來,國內轉基因產業化前途光明,但今后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當前,我國轉基因產業化最主要的障礙是相關政策和配套措施還不完善,必須盡快消除相關政策障礙,制定和完善更加規范和積極的產業化政策與配套辦法。

  “安全証書發放后,重要的是要採取必要措施,修正現行管理辦法中不適應發展要求的部分內容,簡化品種審定程序,以加快推進產業化進程。與此同時,也要嚴格進行違規種植銷售行為的查處,淨化國內種子市場。為了預防大規模應用后抗性害虫的產生,也要盡快建立完善必要的‘庇護所’以及其它配套栽培措施。”黃大昉強調。

  在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生物學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姜韜看來,我國轉基因產業化之路從來就沒有模糊過。

  從2007年到2019年12年間,我國的一號文件8次提到發展轉基因相關內容。

  2013年1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講話中對轉基因做出重要指示,強調“一是確保安全,二是要自主創新。在研究上要大膽,在推廣上要慎重。轉基因農作物產業化、商業化推廣,要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技術規程規范進行,穩打穩扎,確保不出閃失,涉及安全的因素都要考慮到。要大膽創新研究,佔領轉基因技術制高點,不能把轉基因農產品市場都讓外國大公司佔領了。”

  我國在“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構筑國家先發優勢”部分,明確提出:“推進新型抗虫棉、抗虫玉米、抗除草劑大豆等重大產品產業化”。

  “‘十三五’還有最后一年,我國的轉基因玉米、大豆都有安全成熟的品種。此次公示意味著‘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的推廣轉基因玉米和大豆的安排,有望在最后一年得以落實。”姜韜說。(記者 馬愛平)

(責編:王楠、胡葦杭)

關注我們

掃碼關注我們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