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戰“疫”,這座國際化城市有溫度

2020年02月22日14:27  來源:深圳晚報
 
原標題:同心抗疫,這座國際化城市有溫度

  ▲招商街道的外籍志願者(左一)參加社區出入口測溫工作。

  ▲南山國際化交流中心工作人員線上答疑。

  伴隨深圳日益加快的國際化腳步,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士匯聚鵬城。在這片將開放與包容根植於血液的土地上,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種下希望、追逐夢想、實現價值,在經歷困難時感受這座城市深深的善意與溫暖,也在逆風前行中塑造著這座城市更美好的明天。

  A

  收到美食和水果 Izaak感嘆:可愛的中國朋友!

  疫情發生以來,深圳市累計有7位確診的外籍人士入院接受治療和觀察。2月15日,隨著來自巴基斯坦的Izaak(化名)的順利出院,全市7名確診外籍人士已經全部康復出院。目前,暫無新增確診病例,部分痊愈的外籍人士仍處於居家休養和觀察階段。

  Izaak是一位非常愛笑的在深博士后。他在中國居住了4年,並在此期間完成了學術和職業的雙重突破,也因此對中國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如今,當他再回憶起這段疫情期間的特殊經歷,提到最多的兩個詞就是“親如家人”和“心懷感激”。

  盡管在中國生活已久,Izaak還是保留了非常傳統的巴基斯坦生活餐飲習慣。住院時讓他最頭疼的一個問題,就是無法適應中國的飲食。來自新疆的維吾爾族姑娘、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護士買吾吉旦·吾拉木丁得知后,在家裡做了家鄉的馕和拉面,並親手送到他的病房。“那是我住院十幾天裡吃過的最美味的東西。”Izaak不無感慨地說。

  在住院的最后幾天裡,看著身邊的病友一一痊愈出院,Izaak漸漸焦慮起來。“我的檢驗結果一直沒有轉陰,每次禹醫生來通知我時,比我自己還要緊張。”Izaak笑著說。那段時間裡,Izaak的主治醫生、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肝四科的禹弘時常關心他的狀態,也會像朋友一樣給他發鼓勵信息。“雖然隔著口罩,我看不清她的樣子,但我真想在疫情結束后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Izaak感動地說。

  現在,Izaak還在居家休養和觀察期。“你看,我的鄰居又給我送來了水果。”採訪結束后,Izaak在微信上發來一張圖片,草莓、橙子、柚子等水果看起來十分新鮮,而送來這些水果的鄰居,Izaak事實上並不認識。“我不知道還能說什麼,可愛的中國朋友!”Izaak在微信上寫道。

  B

  雙語發布 熱線答疑 他們讓“老外”稱贊了不起

  疫情中,深圳有數以萬計的外籍居民共同參與到這場抗疫之戰中。他們中有的在家無法出門,有的滯留外地無法回家,但都感受到了來自這座城市的溫暖和關愛。

  疫情發生后,深圳市委外辦迅速聯合深圳市衛健委建立了雙語疫情發布機制,並構建了一個聯通市、區、街道、社區的信息傳播四級網絡﹔同時,市委外辦還及時發布了《疫情防控期間外籍人士有關問題解答》,開通了多條疫情防控英文服務熱線,包括深圳市政務服務熱線12345的疫情防控專線、市委外辦的涉外疫情防控服務熱線,權威回答外籍人士的有關問題。

  在南山區招商街道,來自45個國家和地區的6000余名外籍人士長期居住於此。為做好國際化街區的疫情防控工作,招商街道建立了一支“家門口的護衛隊”,在沿山、水灣、四海三個外籍人口密集的社區引入“三人一組”的涉外社工隊伍,協助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開展外籍人士的入戶排查、居家醫學觀察的保障工作。目前,招商街道已有9人實施居家醫學觀察,工作人員累計為這些無法出門的外籍人士送菜送物225次。

  “我剛從國外回來,需不需要進行醫學觀察?”“我的簽証快過期了,現在怎麼更新?”“我現在能去香港嗎?”每天,南山國際化交流中心的工作人員都會收到幾十、上百個類似的問題。從1月23日開始,南山國際化交流中心就開始通過微信群、郵件等形式進行線上答疑,在兩個主要的微信大群裡發布每日疫情的更新信息,並發動涉外社團和機構進一步加強權威信息的傳播。“最近幾天我們答疑了600多次,光郵件就回復了近300封,手機更是24小時開機。”南山國際化交流中心主任刁旭告訴深晚記者:“從協助網格員溝通摸查情況,到幫助滯留境外的居民照顧寵物,很多事情需要我們協調。”

  盡管工作繁雜,但是刁旭和同事們一直被外籍居民的肯定鼓舞著。“謝謝你們不斷為我們更新最新的疫情消息,我對深圳在控制病毒傳播方面所採取的舉措和投入的宣傳印象深刻!每當我看到大家都在為共同的目標而付出,就由衷感到:“中國真了不起!”來自美國的Itzania在微信群中這樣寫道。

  C

  參與消殺 創作樂曲 這些“老外”這樣助力抗疫

  愛,從來都是付出與給予。作為這座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許多外籍居民也在疫情中積極行動,用各自不同的方式,為抗擊疫情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最近,外籍志願者酷瑪作為下沙社區防疫志願服務隊的一員,剛剛為社區的公共區域、入戶大堂、綠化地進行了一次全面消殺。在中國生活了13年的他,現在已經可以講一口流利的中文。疫情期間,他曾多次主動尋找機會做志願服務。“這只是第一次,我希望還能有第二次、第三次。”酷瑪說。

  出生在印度、成長於英國的酷瑪曾到過全球許多城市,“但是隻有深圳,讓我決定留下來。”無數讓他感動的經歷還記憶猶新:“有一次我的腿摔骨折了,一位曾有一面之緣的士司機把我背下了樓,凌晨2點送我去醫院﹔還有一回我生病住院,一位中國朋友在身旁陪伴我整整兩周……”

  這些愛的種子在酷瑪身上不斷生長,成為了他與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運的重要動力。現在,酷瑪在經營一家傳媒公司。“我希望能夠與我們團隊的朋友們一起,免費拍攝一些關於疫情防控的宣傳片,給更多人帶去信心和希望。”酷瑪說。

  《希望(Hope)》,也是來自厄瓜多爾的AC最新創作的一首鋼琴曲的名字。11年前,AC來到中國﹔7年前,他在深圳安家﹔現在,他是一家商業咨詢公司的總經理。“疫情發生以后,我在家裡無事可忙。作為這座城市的一分子,我覺得自己必須做些什麼。”AC喜歡鋼琴,創作一首給予人們希望的樂曲的念頭就這樣誕生了。

  《希望》最先發表在坪山融媒體中心的平台上,接著,它被無數受之感染和鼓舞的人們轉發,還受到了厄瓜多爾領事的點贊。“接下來,我會創作更多的樂曲,也會繼續在網上分享幫助大家放鬆和專注的技巧,希望能夠幫到更多的人。”AC說。

  延伸閱讀

  國際友城紛紛來援

  愛,在人與人之間傳遞,也在城市與城市之間流淌。深圳是一座高度開放與包容的國際化都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國際朋友圈”資源。疫情發生以來,眾多國際友好城市都在第一時間對深圳給予問候,並主動伸出援手。

  深晚記者從深圳市委外辦了解到,韓國光陽市將於近期向深圳紅十字會捐贈2萬隻KF94口罩,500件防護服。韓國光陽市政府外辦主任鄭賢玉在接受深晚記者採訪時表示,光陽市政府從1月底就開始持續關注中國的疫情發展,光陽市長鄭鉉福第一時間向深圳發來了慰問函。“考慮到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受疫情影響可能較大,所以我們很快決定採購一批抗疫緊缺物資,幫助深圳渡過難關。”鄭賢玉說。

  受疫情影響,韓國國內的抗疫物資也十分緊俏。特別是 KF94口罩不僅價格大幅上漲,且一直處於貨源緊缺狀態。“但是鄭鉉福市長得知后說:‘時間是生命,晚了就沒有意義了。’他指示有關部門緊急調用特殊預算,支持外事部門以最快速度確保物資抵達深圳。”鄭賢玉告訴深晚記者,在光陽市多部門的通力合作下,在深圳市政府、紅十字會、海關等鼎力支持下,這批物資從籌集到抵深僅歷時兩周。

  根據深圳市委外辦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友城捐贈給我市的抗疫物資包括7.13萬隻醫用口罩、500件醫用防護服、2600個護目鏡、1.3萬個醫用手套,法國的伊夫林省,韓國的光陽市、仁川市、釜山市,日本的筑波市,美國的夏洛特市都在捐贈名單上。此外,深圳韓國商工會還向深圳市紅十字會捐贈人民幣101150元。

  病毒無情,大愛也無國界。深圳在疫情防控和病患確診收治過程中不分國籍、一視同仁,有力地保障了中外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從國外到國內,從街道到社區,國際友人和外籍居民感受著深圳的溫暖和關愛,也回饋著他們的善良和熱忱,為共同抗擊疫情做出自己的貢獻。

  記者 許嬌蛟

(責編:陳育柱、胡葦杭)

關注我們

掃碼關注我們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