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設施齊全。
箱體封頂。
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席卷深圳。從1月19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第一例確診病例開始,入院確診患者人數開始一路上升。到1月31日,該院單日收治新冠肺炎確診患者達60例,且已連續多日收治新冠肺炎初篩陽性患者約40例,收治能力即將“見頂”。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深圳市委市政府當機立斷,本著“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的原則,根據當時收治的情況預判,緊急決定建立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應急院區,擴容深圳新冠肺炎疫情醫療儲備。
齊心協力,共御疫情。短短20天,一個全新的應急院區,從設計到建成。
記者昨日來到現場採訪看到,一座大型的設計呈“魚骨形”的白色板房醫院在昔日的荒山中拔地而起。穿過入口寫著“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應急院區”的大石碑,就來到了接診大廳,大廳寬敞明亮,接診台已經基本裝修好。“裡面1000張病床,其中負壓病房800張床,普通病房200張床位,還設有重症監護室16張床位、手術室2間及醫務人員集中隔離居住的用房。”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劉磊介紹。
記者在院區內的負壓病房看到,這裡看上去跟普通醫院的病房無異,甚至更寬大一些。一間病房內一般配有2張床,相隔距離都比較遠,監護設備、氧氣、儲物櫃等配套設置都已基本齊全,每個房間都配有消防設置。考慮到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機、人工膜肺等特殊設備,應急院區在供氧設備建設時,將原來的供氧量設備標准增加了100%,氧氣罐從2個增加到了4個,可以滿足整個院區1000張床位同時供氧。
ICU病房則位於病區在更裡面的位置,這裡是為收治最危重的病人而設計,每間ICU病房門口都有一個壓力顯示表,關上房門后,表上會顯示ICU病房內的氣壓比外面要低18帕,此外,ICU病房裡的監護儀、傳遞窗等儀器設備也都已安裝好,隨時可以啟用。另外,各個病區的護士站、醫生辦公室、消毒室、無菌室等也都已配套建設完畢。
劉磊介紹,應急院區交付使用后,將由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管理運營。深圳市衛健委已做好相關人才儲備保障,一旦用於收治新冠患者,將以200張床位作為一個單元漸次投入使用。計劃第一個200張床位以深圳市人民醫院為主,調派120名醫務人員作為第一醫療方隊入駐支持﹔啟用第二個200張床位時以北大深圳醫院為主,調派醫務人員作為第二醫療方隊入駐支持。
待疫情結束后,深圳市三醫院應急院區將成為深圳市唯一一個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用房用地。“目前,國務院也已經要求各大城市,本著以人民健康為福祉的宗旨,要規劃建設這樣具有應急功能的醫院。但也同時要求,資源不能浪費,要實現平戰結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應急院區的建設和使用上,深圳市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的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規劃,應急院區用地用房未來將為我們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建設提供堅實基礎。作為深圳唯一一個國家感染性臨床研究中心,我們將為國家在抗擊傳染病的防治上提供深圳模式和深圳經驗。”劉磊表示。(記者 戴曉蓉 通訊員 深三院/文 記者 李偉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