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強北“醒”了

2020年02月26日11:00  來源:晶報
 
原標題:華強北“醒”了

張女士在為店鋪開門營業做准備。

華強電子世界門口有不少商戶在提貨。

在龍勝電子市場,門口劃出了交易拿貨區供買賣方交接拿貨。

  “不管了,能發幾單是幾單。”25日下午3時許,華強廣場C座樓下,戴著口罩的年輕小伙阿東拉著一車IT貨品停在路中間,對著手機裡的客戶快速地說著話。鼻梁上的金絲眼鏡背后,他的眉宇早已緊蹙一團,幾顆汗珠子在雙眼周圍匍匐。行走在華強北,不時可見這樣帶著大箱小箱貨物匆忙穿梭的年輕人。他們戴著口罩,從保安人員嚴密把守的電子市場裡捧出大箱小箱的貨物,裝載在一輛手推車上,接著做起“跑腿”的差事,拉著這些貨品堆積成山的車子,朝快遞點疾走而去。

  這裡是中國電子行業的“風向標”和“晴雨表”——華強北的一幕。2月23日,一條喜訊在華強北的市場商戶之間傳開了,“華強北商戶可以分批申請入場取貨啦”。為減輕疫情防控對轄區專業市場生產經營的影響,華強北街道通過“一場一策”,推動電子市場加快復產復工步伐。隨著復工復產的企業越來越多,華強北街道上的人氣明顯比前些日子旺了許多。那些提著大大小小貨物奔走的商戶,在午后陽光的照射下,衣服都已打濕在背上——

  商戶老板:賣貨的、拿貨的都在忙活起來

  “現在特殊時期沒辦法,隻能先這樣操作,動起來比什麼都重要。”華強電子世界門口,戴著口罩的老趙站在與自己胸口同高的貨品旁邊,等待同伴過來幫忙。那些用膠帶嚴密纏繞的紙箱裡,裝著一盤盤包裝好的電子元器件。老趙說,這些貨品都是老客戶從網上訂購的,剛從市場倉庫領出來,准備快遞。

  與此同時,從龍華趕過來拿貨的嚴老板正蹲在地上細心對著貨物和出貨單。在他看來,目前能拿到自己要貨清單上的三分之二,已經足夠幸運,這是一種意料之外的幸運。

  華強北,一直被視為世界最大的電子元器件集散地,高峰期日客流量70萬人次,約有4萬家商戶,14家經營面積1萬平方米以上的電子賣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華強北不少大型電子市場都比往年開春開業晚了一些日子。為了不影響電子產品的正常供應,在市場工作的商戶可以申請從市場倉庫取貨,以線上採購、快遞到貨的方式,完成每一單電子產品的交易。

  劉女士在華強北一家電子配件公司從事收發訂單的工作。這家公司以輕觸開關為主要產品,給不少音響商家提供配件支持,甚至遠銷海外。

  這周開始,劉女士也加入了節后復工的行列。她告訴記者,雖然位於浙江的工廠因為員工未全部返程,產能還沒有完全恢復,但是產品訂單已經陸續有來,她需要分類訂單並及時發送給工廠生產,等產品寄到深圳之后,她再根據訂單快遞給每一位客戶。

  “本來我們在華強電子世界有一個櫃台,平時專門用於產品展示和接收訂單,現在我們更多的拓展了線上交易。”劉女士笑稱,自己當前工作量還“有限”。她盼著這場疫情盡快消退,公司恢復正常運轉。

  賽格廣場:過半商戶達到復工條件

  在華強北這條中軸主干道南北長900多米的街區,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電子第一街”。作為這條中軸主干道上的標志性建筑,賽格電子市場也正逐漸恢復往常的生機。

  賽格電子市場綜合部部長溫妙芬表示,目前賽格電子市場商戶數達3058家。在這簽約的3058家商戶中,此次達到復工條件且有意願復工的商戶數為1743家,約佔57%。賽格電子市場讓每家復工的企業都提前簽訂疫情防控承諾書,建立一人一檔的健康檔案。通過建立《疫情防控排查統計及動態跟蹤表》,對所有進入市場的從業人員進行詳細摸底調查。商戶憑賽格通卡、需佩戴口罩,測量體溫、鞋底消毒后才可進入。在進場人數上,市場嚴格控制品牌電腦商家每戶每天安排2名店員到場,其他商家最多安排1名店員到場,人員間隔距離1米以上。

  “為了給商戶和物流公司提供物流便利服務,市場設置物流收發貨專區。設置‘外賣取餐區’以及‘對外就餐區’,讓外來人員不入市場。”溫妙芬表示,為了更好地做好防控措施,營業時間也調整至13:00-18:00,錯開就餐時間高峰,避免潛在的疫情風險,“畢竟復工復產的基礎是疫情防疫。”

  快遞小哥:春江水暖鴨先知

  在華強北商戶貨物交接區,不少快遞小哥在藍色的遮陽棚下等待商戶寄貨。在華強北往日步行街面上,如今搭起了一座座戶外交易帳篷,紅色和藍色的棚下,設置有物流收發貨專區、非接觸物品銷售區、防疫消毒區、生活供需品領取區等多個區域。

  此前,由於華強北各專業市場屬於人員密集場所,場內通風條件尚未達到標准,福田區委副書記、區長黃偉在現場調研中提出,可利用華強北主街的空間優勢,將室內交易轉變為室外交易的建議。對於此項建議,華強北街道在與專業市場溝通研判后,迅速落實,規劃出戶外交易空間,同時指導賽格、華強電子市場管理方進行場內通風系統升級改造。

  戶外交易啟動當日,即有400余戶商戶在帳篷底下完成了交易出貨。華強電子世界深圳一店和二店,日進場拿貨超過1000人次,雖未現疫期前的人流如織,卻也增強了商戶們對抗疫情、實現復工的信心。從事快遞業的小哥們,也跟著迅速忙活了起來。

  快遞員小劉告訴記者,商戶進場提貨后部分貨物就會通過快遞發給客戶,“這兩天的訂單量還算客觀,每天差不多有兩三千的量。相信未來數天訂單量還會更多。”據他觀察,寄出的貨物發往世界各地,商品以電子元器件、手機殼等配件居多。

  春江水暖鴨先知。在華強北,雖然大型電子市場紛紛推遲開市,但沿街販賣膠帶紙、紙皮、小型電子產品的個體商戶大多已經敞開了營業的大門,似乎在為即將復蘇的“中國電子第一街”做好了准備。

  街道辦:嚴格做到復工人員“一人一檔”

  街頭走動的人中,不少是華強北街道的工作人員。

  “2月5日是我們開展企業復工核查的第一天。大街上空蕩蕩的,除了春節期間沒有停業的順電、國美、蘇寧,其余都是大門緊閉。”看著華強北步行街場外交易區火爆的景象,華強北街道城市更新辦負責人羅棟成尤為感慨,作為該街道負責企業復工信息核查的主要負責人,他從2月5日就從社區一線來到了步行街一線,其服務對象也從社區居民變成了企業商戶,在他和全街道百余名工作人員的不斷努力下,華強北這個中國電子第一街正在逐步蘇醒。雖然大型專業市場仍未復工,不允許進場工作,卻允許商戶進場取貨,場外發貨,進行線上銷售。商戶主們在場內商鋪和場外區域來回穿梭,拖著板車的物流員拖走一箱一箱的貨物,無不彰顯著疫情陰霾下華強北的商業活力。

  整個華強北,現有專業市場43家,包含華強北電子世界、賽格廣場等電子元器件、手機配件等專業市場22家,小微企業和個體商戶6萬余個。目前分批申請入場工作已加速推動,其中7500家沿街商戶及非專業市場內的企業已經實現復工。

  市場要有序復工,人員歷史去向排查是復工准備工作重點之一。為了確保企業和商戶安全復工,華強北街道嚴格做到復工人員“一人一檔”,逐個排查。不僅在賽格、華強電子市場門口設置了專門的信息登記點,還引導專業市場主動採集商戶人員信息,採取遠程和現場收集人員信息的方式,通過電話、微信公眾號、商戶聯系群等方式,遠程收集復工人員信息,並利用手機運營商推出的行程証明服務,對戶外交易人員信息進行現場收集,多渠道進行全面摸底,做到底數清。

  在華強北與深南大道交界處,一座巨大的電子屏上,一張中國乒乓球手王皓勝賽握緊拳頭后的大幅海報,正在和華強北一起為中國加油。

  記者 陳雯莉 黃力彬 劉宇斌 陳曉航/文、圖

(責編:陳育柱、胡葦杭)

關注我們

掃碼關注我們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