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青年發展規劃(2020-2025)》發布

2020年04月30日08:56  來源:深圳特區報
 
原標題:構建青年發展型城市

  4月29日,深圳疫情防控系列新聞發布會(青年工作專場)舉行。記者獲悉,疫情期間,深圳開展各類志願服務共計82.5萬余人次。為表彰抗疫期間沖鋒在前的青年,深圳將於5月1日啟動“深圳好青年”評選,並增設“抗疫先鋒好青年”專項推選。

  會上發布了《深圳青年發展規劃(2020-2025)》(簡稱《規劃》),構建切實可行的“青年發展型城市”評價指標體系。

  開展82.5萬余人次疫情防控志願服務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疫情期間,深圳開展各類志願服務共計82.5萬余人次,累計在“志願深圳”信息平台發布項目43768個。全市共有32500余人組成1710支青年突擊隊,9172人形成市、區街道、社區大中小三級747支志願服務隊伍,推出“一卡一書一歌一指引一保險”5項保障,明確“家戶排查、設卡測溫、物品轉運、隔離關懷、心理疏解、社區宣傳”共6大類服務,並為疫情防控志願者提供防疫專項培訓與防疫專屬保險。

  此外,團市委還發布了《關於青年突擊隊助力復工復產的工作指引》,推動各區各部門、各行各業青年突擊隊形成合力,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市青基會、市志基會兩個團屬公募基金會發起公益籌款,累計募捐愛心資金近400萬元,獲捐及採購口罩93.7萬隻、防護服6580件、消毒液20.3噸等,支援湖北、深圳防疫需求,並向77位援鄂醫療隊隊員家庭贈送3000余件洗護消毒用品。

  從十大領域提出青年發展措施

  《規劃》提出,深圳將以先行示范的標准,從城市發展的高度、長遠持續的角度推進特區青年發展事業,從青年思想道德、教育、文化、健康、婚戀、人才培養、就業與創新創業、交流與合作、社會融入與社會參與、權益與預防犯罪等十大領域提出發展措施,基本覆蓋了青年成長發展涉及的主要方面,突出發展導向、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充分照顧青年的時代特點和利益關切。

  針對青年婚戀交友的問題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規劃》表示,要將婚戀教育納入高校教育體系。發揮大眾傳媒社會影響力,將服務青年婚戀交友納入職工工作、青年工作、婦女工作,推廣建設“青愛團”等青年婚戀交友公益平台,常態化開展健康、精准、務實的青年婚戀交友公益活動。重點抓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按規定配齊配強專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推進以社區衛生機構為基礎的精神衛生工作,支持高校和醫療機構加強青年心理健康問題研究的學科建設和臨床專科建設。

  團市委書記方琳介紹,為確保《規劃》落實落細落具體,團市委正在聯合《規劃》中各責任單位和職能部門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方案針對各個青年發展領域,提出更細化的工作舉措,將明確截至2020年底、2022年底和2025年底的目標任務。

  此外,團市委將積極推動開展“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的評價體系”研究,以深圳為樣本,全面綜合考量城市戶口、住房、教育、就業、健康、文化、婚姻等影響青年發展的各類因素,引入雲計算、大數據挖掘技術和分析方法,探索構建一套切實可行的“青年發展型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推出“青年發展型城市指數”,並動態開展相關指標監測統計,更好掌握青年發展狀況,促進青年與城市共同發展、共同成長。

  強調青年力量促進人才交流

  《規劃》將“青年人才”和“青年交流與合作”作為單獨板塊列出,突出強調“雙區”一代的青年力量,引導深圳青年在區域合作和國際舞台肩負更多使命和擔當。如,完善青年人才數據平台,開展青年人才大數據採集、分布式管理、數據分析、人才評價等服務,加強青年人才信息共享和運用。升級建設“青年驛站”,打造來深青年人才綜合服務平台,為來深應屆大學畢業生等青年人才提供短期免費住宿、人才政策宣講、就業指導和城市融入等“一站式”服務。

  《規劃》提出,將研究出台便利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尤其是港澳青年在深圳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的具體措施,建立常態化深港澳青年組織合作機制,探索建設大灣區青年社會組織總部基地,推動灣區青年交往、交流、交心和交融。(記者 崔霞 方慕冰)

(責編:陳育柱、李語)

關注我們

掃碼關注我們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