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深圳羅湖“北布草棚”和“鋼鐵森林” 感受基層治理的生動樣本

2020年05月09日10:07  來源:人民網-深圳頻道
 

東曉街道黨工委書記肖嘉睿。 羅湖區互聯網信息中心供圖

桂園街道黨工委書記馮健。 羅湖區互聯網信息中心供圖

  人民網深圳5月9日電(王星、申陽洋)提起深圳市羅湖區東曉街道、桂園街道,不少人會覺得陌生。但是,說起布吉關、布吉農批市場、草埔,以及地王大廈、京基100、蔡屋圍,不隻深圳人,好多省外的人都知曉。這些地方,都在兩個街道的管轄范圍之內。

  作為常住人口和商事主體密集地區,近年來,東曉街道和桂園街道不斷探索基層治理,取得了良好成效,轄區群眾獲得感不斷提升。5月8日,羅湖“雙周發布”舉行基層治理專場,邀請東曉街道黨工委書記肖嘉睿、桂園街道黨工委書記馮健分享實踐經驗。

木棉嶺片區佔了整個羅湖棚改當事人總量的52.9%。 東曉街道辦供圖

  東曉街道:從“北布草棚”到“智谷”寶地

  東曉街道是一個年輕但背負著歷史包袱的街道,它成立於2003年10月8日,為整治“二線插花地”而設。“二線插花地”是深圳城市建設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產物。許多房屋就建在危險邊坡地帶,安全隱患突出。

  2016年以來,隨著“二線插花地”整治的推進,東曉街道成為“中國棚改第一難”——羅湖棚改的主戰場。其中,木棉嶺片區佔了整個羅湖棚改當事人總量的52.9%,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為了把各方力量都聯合起來,東曉街道成立木棉嶺臨時黨委,整合轄區市監、公安、消防、執法、安監、住建、承接主體企業,以及社區等各級黨組織和各部門力量,實行大兵團作戰,黨員干部包網格、包樓棟、包簽約對象,實現全部610棟樓棟平穩拆除,4.9萬余居民的平穩搬遷。

  “棚改和舊改是東曉實現蝶變發展的必由之路。”肖嘉睿說,面對城市基層治理最難啃的“硬骨頭”,東曉街道採用“攻堅項目+黨建” 模式攻堅克難,把基層治理最難最苦最累任務實行項目化管理,讓黨員成為攻堅“項目經理”和骨干。

  在城市更新這個“老大難”問題上,東曉街道創新運用城市更新黨建聯席會議機制。據介紹,2010年至2014年,東曉有多個建設項目被列入更新計劃。但是,由於存在政府“進不去”、百姓“不信任”、項目“推不動”等難題,時隔七八年,這些項目依然未能開展施工。

  肖嘉睿說,為加快項目進展速度,東曉街道召集業主黨員、更新主體黨員和相關職能部門黨員,召開黨建聯席會議,為多方提供溝通、交流機會,最終打破數年僵局,完成拆遷談判。目前,東曉街道三順制藥廠、粵海置地、天眾塑膠等城市更新項目均通過設立黨建聯席會工作室,完成拆遷談判、進入施工階段。

  更新項目的順利推進,暢通了城市更新計劃,卻也帶來停車難這個老大難問題。

  獨樹社區由於三順制藥、獨樹村等舊改項目實施,一下子少了200多個車位。很多車主找不到停車位,隻能將車停在交通道上,堵塞了太白路、翠竹路等主要交通干道。

  肖嘉睿說,為破解這一難題,街道工作人員通過多次走訪,了解到獨樹社區附近的IBC商業大廈晚上有900余個空置車位,可以滿足社區內11個小區的停車難題。幾次溝通后,三方達成方案,實施錯峰共享停車。

  “小區停滿車了后,用戶可以通過小程序搜到周邊哪裡還有可使用的停車場。這就很有效地解決了物業和業主之間的矛盾。”碧嶺華庭小區物業管理副主任王偉說。

  截至當前,東曉街道已有32個物業小區、4個工業園區、6個商業樓宇加入“共享停車計劃”,解決了白天停車缺口近249個、夜間停車缺口約1743個,佔總體需求近50%。

  “‘錯峰共享停車’的推動,是我們探索基層治理由‘單一供給’向‘多元參與’的轉變。”肖嘉睿說,在向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之外,東曉街道還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挖掘多種渠道供給服務資源的共享“朋友圈”“生態鏈”,切實推動解決群眾的各類煩心事。

  在“雙區驅動”的效應下,作為大梧桐新興產業帶“智谷”的落子地,東曉街道將崛起為“智谷”寶地,“一心兩帶三區”的布局已初見雛形。

  肖嘉睿介紹,街道正中心的圍嶺山未來將是休閑、娛樂的市政開放生態公園。北面的信息技術產業帶,已有一批智慧產業公司入駐。南面的珠寶產業帶,正在轉型升級。

  以金威啤酒廠改造形成的粵海城珠寶時尚集聚區,將打造深圳最大的黃金珠寶主題現代化城市綜合體。草埔的城中村改造、“二線插花地”棚改項目的實施,也將釋放更廣的空間,打造一流宜居生活區。隨著城市更新的完成,更多優質公共服務資源也將涌進東曉,形成優質公共服務區。

  “這裡現在是一個正在蝶變的活力街區,正處於由過去“北布(羅湖北大門——布吉關)草(草埔)棚(羅湖棚改主戰場)”走向‘智谷’寶地的黎明時刻。”肖嘉睿說,未來3到5年內,東曉將完成蝶變升級,成為產業聚集優化、公共服務優質、城區環境優美、干部隊伍優秀的“四優街區”。“2019年度我們績效考核名列羅湖街道第一,我們有信心實現這個目標。”

桂園街道高樓林立。 張燕方、賴雅君攝

  桂園街道:從“鋼鐵森林”到“幸福家園”

  桂園街道,地處羅湖金融、商貿核心區,是羅湖的中心,也是深圳的中心之一。這裡高樓林立,百米以上高層建筑就有42棟。其中,地王大廈、京基100都曾經是深圳的第一高樓。

  在這一片“鋼鐵森林”背后,卻還有一片密度大、空間小的區域。老舊小區、城中村這裡散布,擠滿了近20萬常住人口。

  在馮健看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調制一味美食,柴米油鹽醬醋茶,缺一不可,鍋碗瓢盆刀罐叉,得樣樣齊備。“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模式,同樣離不開黨委、政府、企業、社會、民眾的多元參與。”

  整合企業資源,是桂園街道基層治理的一大優勢。這裡擁有納稅億元樓12棟,羅湖區百強企業佔比24%,重點納稅企業佔比32.5%。可以說,桂園是羅湖發展一個重要的“錢袋子”。

  該街道在京基100、地王大廈、鴻隆世紀等商務樓宇建成5個雲端樓宇黨群服務中心。“這些雲端黨建平台就是一個個開放式的廚房,企業在這裡可以根據需要點餐、約飯,形成跨樓宇、跨業態的上下游產業鏈交流平台。”馮健說。

  同時,桂園街道整合政府、企業、社會資源,舉辦大灣區建設規劃、“法律服務進百家企業”、財政稅收答疑等講座,開展勞動關系培訓和糾紛調解,為企業和員工發展引智助力……樓宇雲端黨建陣地逐漸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平台。

   “企業發展好了,也更願意參與到街區治理中來。”馮健說,疫情防控特殊時期,不少企業在社會治理中彰顯擔當。如中裝建設、華一世紀、摩天之星等企業黨組織捐款捐物﹔國丹集團等醫療企業組織23名醫護人員參與社區防控工作﹔京基、華潤率先為商場門店減租。

  相較於企業,同為城市治理的一部分,住宅小區卻因為多元化主體並存,給基層治理添了不少堵。

  2018年以來,桂園街道探索黨建引領,把黨支部建到物業小區,搭建起小區黨組織、業委會、物業企業、居民小組等多元共治的平台。“物業企業與基層黨組織、居委會緊密融合協作,已然成為桂園基層治理大餐不可或缺的一味食材。”馮健說。

  以蔡屋圍城市更新項目為例。針對項目實施過程中,業主、租戶、地產公司等主體矛盾相互交織的情況,桂園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為股份公司、地產公司、業主、租戶等多方穿針引線,搭建多方溝通平台。同時,還充分發揮蔡屋圍股份有新公司的黨組織作用,先后組織8場政策宣講會,召開黨小組座談交流會,巧妙地化解了各方尖銳對立情況。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是桂園街道的服務理念。“建設和諧幸福街區,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為民導向,回饋群眾需求,增強社區居民幸福感獲得感。”馮健說。

  前兩周,轄區果園西小區居民喜笑顏開。原來,這裡疏通了天然氣管道,居民紛紛告別背煤氣瓶上樓的37年歷史。“以前常常出現洗澡途中沒氣的狀況,現在小區內通了氣,也就告別了那些狼狽時刻。”果園西小區居民開心地說。

  民生改善不僅在於環境,還在於心境。生活在桂園街道的居民,享受到摩天樓、霓虹燈的繁華,也無法回避都市快節奏生活帶來的壓力,心理亞健康的人群不在少數。

  馮健說,桂園街道以大塘龍社區為試點,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服務陣地,探索社區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我們聘請6名專職心理醫生,常態化為社區居民提供心理關懷和指導。”

  2019年9月以來,社區心理服務團隊通過線上線下心理輔導近千人,為城市生活增添了一抹亮麗的人文暖色。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社會治理也永遠不會止步。桂園街道各部門、各社區通過定期舉辦黨建務虛會、工作交流會,提升社區書記的理論水平和群眾工作能力。同時,還將著重培養專業化、年輕化社區黨委副書記、副站長。

  “我們將用高治理水平,繼續向打造更宜居、宜業、宜游的美好桂園努力。”馮健說。

(責編:陳育柱、李語)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