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就醫報銷難、墊支負擔重是廣大群眾看病就醫的一大難點問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開展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試點。在深全國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楊緒鬆表示,建議這個民生紅包盡快在深圳落地。
深圳門診患者近半是異地參保人
楊緒鬆說,在全國范圍推進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對於深圳來說更是意義重大。
深圳目前有超過五百萬異地參保人。其中有全國各地企業派駐深圳的員工,也有退休后到深圳隨子女生活的老人,還有懷揣夢想到深圳尋找機會的創業者。深圳市2017年就接入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平台(國家平台),異地就醫住院費用已實現直接結算,但是,異地門診費用還要自己墊付,回參保地報銷。既要跑腿,耗時也長,對於貧困家庭來說更是一個極大的負擔。
據統計,深圳的門診患者中有48%是異地參保人。推進異地醫保,不僅可以減輕患者的負擔,也為醫院和醫保部門減負,無需投入大量人力為報銷環節准備資料、人工審核。
四類人群應率先納入試點范圍
楊緒鬆認為,門診就醫結算與住院相比頻次高、結算量大,對結算的時效性要求強,結算平台的硬件和軟件要求更高。同時,全國各地醫保政策不統一,待遇保障水平差異大也給異地結算帶來一定難度,監管也相對困難,這都需要國家層面來協調解決。
楊緒鬆建議,加強頂層設計,統一標准、流程和結算方式,並按先簡后難分步推。以個人賬戶普通門診和藥店購藥的跨省門診直接結算為試點,再逐步擴大到門診特病和門診統籌等結算類型。以部分醫藥機構作為試點,逐步擴大到所有定點醫藥機構。他還建議,將異地安置退休人員、異地長期居住人員、常駐異地工作人員及異地轉診人員這四類人員率先納入試點范圍,優先保障異地常住人員的跨省異地門診結算醫保待遇。
簡化異地就醫備案手續
如何讓這項惠民政策更便民?楊緒鬆認為,首先要簡化備案手續。當前,深圳參保人的異地就醫備案手續已進行精簡,備案實現“秒備”。但是,還有一些地方存在醫療機構接入國家平台程序復雜,參保人備案手續繁雜、流程長、耗時長的情況,迫切需要國家層面對平台備案程序進行簡化,實現規范、統一。
楊緒鬆還建議發揮醫保支付杠杆作用,積極探索參保人在不同級別醫療機構就醫實行差異化的醫保支付政策,促進我國加快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體系。(特派記者 李舒瑜 周元春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