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成功抵御近十年來最強龍舟水

2020年06月10日09:40  來源:深圳特區報
 
原標題:深圳成功抵御近十年來最強龍舟水

  6月6日-8日,深圳經歷近十年來最強龍舟水。三天內,深圳市最大累計雨量為全省第一,其中連續兩天記錄到局部特大暴雨(大鵬、深汕),強降雨和雷暴大風疊加,小時雨強達98.5毫米,同時伴10級大風和強雷暴,雷暴密度達到近五年最高。

  狂風暴雨來襲,深圳城市安全運行面臨大考。以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首任,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防災救災工作,市委書記王偉中、市長陳如桂就防汛工作做出指示批示,市三防指揮部提前部署,落實防御。強降雨期間,深圳市各級各部門嚴陣以待,全力搶險,全市未出現一起重大災情和因災造成的人員傷亡,平穩度過汛情。

  未雨綢繆 全面治水夯實防洪排澇基礎

  今年龍舟水期間,跟以往最大的不同是,深圳主城區范圍沒有發生嚴重內澇的情況,這也是連續幾年治水工程逐漸發揮作用的表現。

  暴雨中,切實減輕內澇積水災害,是確保城市安全有序運行的重要舉措。城市內澇原因復雜。就深圳市來說,主要是市政道路、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開發建設導致排水條件的不利變化、部分城中村及老舊片區排水管網標准偏低、管理存在薄弱環節導致管網堵塞、清疏不及時,以及台風暴雨等極端天氣多發頻發等因素造成積水內澇。

  近年來,深圳舉全市之力,全力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堅戰,與此同時,結合全市治水工作及海綿城市建設,持續加大城市防洪排澇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深圳市逐步建成以水庫、河道、滯洪區、海堤、泵站及水閘等設施為主體的防洪潮排澇工程體系,形成市區聯動、防搶結合、應急處置的水務應急指揮管理體系,城市綜合防洪減災體系不斷完善健全。在地勢較低、內澇積水風險較高的西部片區,建成以沙井河口、馬田河、上下村、燕羅等骨干排澇泵站為主的排澇體系,大幅提升片區防洪排澇能力,極大緩解沙井、鬆崗、新橋等易澇區內澇積水問題。

  經梳理2019年全市汛期積水內澇情況,深圳市制定了2020年積水內澇點整治計劃。

  截至5月底,已完成31個易澇點整治工作,剩余17個將繼續強力跟蹤推進。還建立積水內澇台賬動態報送制度,在歷次暴雨結束后及時梳理掌握全市積水內澇點動態變化情況,督促各區迅速查明原因並採取整改措施。這些舉措在本輪龍舟水中取得了積極效果。

  位於光明區的馬田轄區整體較為低窪地區,從前,每逢大雨內澇都較為嚴重。轄區居民麥先生告訴記者,以前,每年總有幾場大雨讓社區受災嚴重,有時社區工作站辦公樓都被水淹到了二樓,政府要出動很多救生艇運送居民。“但現在不會這樣了。這次龍舟水,包括去年的台風,社區裡都沒有再出現積水現象。以前一到下雨,居民就鬧心,出入不便。現在下雨,大家都很有安全感,生活不會受任何影響。”

  馬田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黎智告訴記者,近幾年來,光明區強力推進治水工程建設,治污與治澇並重,2019年,馬田轄區有52個易澇點,區街聯手經過一年多的治理,易澇點的工程基本完工。今年汛期前,為加強對易澇點進行實時監測,實時掌握內澇點雨水井水位、泥沙沉積、井蓋開合狀態,開展汛情預警,馬田街道還在光明區率先啟用智能液位監測終端系統。該系統通過后台數據自動採集、自動集成,全面掌握每個雨水井狀態,實現實時管理。

  合力防汛 聯防聯治守穩安全“防線”

  今年4月以來,全省進入汛期。一個多月期間,深圳市數次遭遇強對流、強降雨惡劣天氣。6月6日-8日的新一輪“龍舟水”,經氣象部門監測,為近十年來深圳市持續時間最長、強度最大的一輪季風降水。

  根據汛情,在市三防指揮部辦公室(市應急管理局)的統籌協調下,各區各單位各司其職,結合職責和區情實際,全力開展強降雨防御工作。氣象、水文、海洋等部門及時、准確預報預警,為政府防汛決策提供有力支持﹔水務、住建、自然資源、交通運輸、城管、交警等部門嚴陣以待,指揮調度防御力量,第一時間處理行業內險情災情。

  在全市各個轄區防御一線,三防應急人員全力排查隱患,搶險救災,力保市民安全。在福田區,三防人員加大了隱患排查力度,共出動861人次、38車次,巡查危險邊坡62次、清掏雨水箅366個、易積水路段和易澇點89次、在建水務工程18次、水庫11次﹔羅湖區重點做好插花地和危舊老屋的排查檢查,共出動巡查人員6203人次,923車次,巡查危險舊屋50次﹔南山區加強值班值守,重點部署地質災害防御工作,並對轄區易澇區域、工地、圍牆、危舊房屋等危險區域加強巡查警戒,預置搶險力量和裝備﹔坪山區遠程發布預警,出動1236人次,341車次,重點對危險邊坡、河道、建筑工地、老舊危房、高壓線塔下等危險區域進行隱患巡查,並通過遠程智能預警大喇叭系統190個固定點位,在全區發布預警信息,提醒有關單位和市民做好防御工作。

  保城市平安,防汛人員在一線為所有人負重前行。“一看到氣象台挂出預警,我們就第一時間全員出動,上路進行值守了。”狂風暴雨中,深圳水務集團福田分公司楊樂群和十幾名同事,在路上堅守了整整兩個通宵。“下這麼大的雨,不少地勢低窪路段會出現短時積水,必須及時排除積水,才能保障路面交通通暢。”排險人員橙色的工服,成為暴雨中的一道動人風景。

  大鵬新區是全市降雨最集中的地區之一,新區於6月8日啟動防汛Ⅲ級應急響應,新區主要領導到三防指揮部坐陣部署防御工作、到災情一線檢查指導,全區出動巡查人數約1486人次,403車次,並出動大流量“龍吸水”排水搶險車抽排積水,轄區對東涌小型山體滑波點進行現場勘查,設置警示標識,轉移可能受影響的人員。

  多措並舉 提升深圳台風暴雨災害防御能力

  從2018年成功抵御強台風“山竹”,到今年平穩度過十年最強龍舟水,近年來,深圳應對台風暴雨災害防御能力的不斷提升,得益於深圳市自然災害防御體系建設的完善,也是《深圳市提升台風暴雨災害防御能力重點任務實施方案》實施一年多來的成效初顯。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自然災害治理體系創新建設,全力支持、推動市、區兩級三防體制順利改革。深圳市應急管理局自2019年1月31日挂牌成立以來,依托當前全市構建的“大應急”體系,系統謀劃和推進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災害防御能力,努力構建城市安全發展新格局。

  運用科技創新提升防災減災救災綜合能力,是當前做好三防工作的必要手段。記者從市三防辦了解到,今年汛期,深圳市智慧三防應用系統一期上線,打造了集“預警信息、氣象信息、實時監測、綜合查詢、輔助決策、指揮協同、值班管理”等多功能於一體的三防防御部署指揮平台,針對指揮協同開發了“防御部署、災害預警、指揮動態、搶險救災、靠前指揮”等模塊,形成事前有預警,事中有決策,事后有應急指揮的全過程三防業務體系,該系統在本次龍舟水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

  “現在深圳的天氣預警、避險真的很便捷,很智能。”市民劉先生是一名建筑工程師,他告訴記者,上周末,本來全家人去鹽田海邊度假,結果在周五收到了深圳市應急局的強降雨預警短信,於是果斷推遲了行程,躲過了一場近在咫尺的風暴。“而且,我最近發現,在手機地圖上,還可以一鍵查詢到離自己最近的室內避難場所。我經常在外面工地工作,以后突然下大雨,就知道該往哪裡躲安全了。”據了解,2019年,經市政府同意,深圳市應急管理局出台《深圳市應急避難場所管理辦法》,規范應急避難場所管理使用,並首次在“騰訊地圖”發布全市所有室內應急避難場所位置信息,方便市民主動避險。

  隱患排查、風險防控是三防工作的重要一環。自2019年以來,深圳市制定出台了《深圳市集中開展自然災害和安全生產事故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注重源頭管控,系統治理,2019年度在全市范圍集中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共排查出風險隱患557601處,其中自然災害風險隱患27703處。

  為進一步強化全市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市應急管理局還印發了《深圳市三防督導工作方案》,組織督導組,圍繞三防准備、責任落實、應急處置、搶險救災等方面開展全市汛前、汛中、汛后督導工作﹔推動實施深圳市自然災害防治重點工程,系統梳理城市災害防御短板和弱項,加強建設﹔印發了《深圳市提升台風暴雨災害防御能力重點任務實施方案》,38項任務措施直指薄弱環節,著重以防為主減輕災害風險。(記者 戴曉蓉 方勝 關萬學)

(責編:陳育柱、李語)

關注我們

掃碼關注我們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