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琵鷺
黑枕王鹟
記者6月18日從廣東深圳華僑城國家濕地公園獲悉,作為國際候鳥遷徙線上的重要中轉站之一,該濕地今年新記錄到兩種珍稀鳥類現身,分別是白琵鷺和黑枕王鹟。目前,該濕地記錄鳥類已增至171種。
今年5月14日下午,華僑城濕地公園工作人員巡查發現,在東區濕地灘涂上有一隻從未見過的白色鳥現身,經仔細觀察鑒別,最后認定是白琵鷺。這是濕地第一次記錄到這種鳥類。當時,這隻白琵鷺的腿上帶著彩色的腳環。工作人員介紹,經專業人士查詢腳環相關信息,得知這隻白琵鷺於去年年底中毒后被捕獲,經過醫治,於今年1月16日在福田口岸對面的落馬洲放回野外的。這隻白琵鷺身上還帶有GPS定位儀。
據介紹,白琵鷺(學名:Platalea leucorodia)是大型涉禽。全長85厘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頦、上喉裸皮黃色﹔嘴長直、扁闊似琵琶﹔胸及頭部冠羽黃色(冬羽純白)﹔頸、腿均長,腿下部裸露呈黑色。世界上白琵鷺的種群數量約有三萬多隻,各地的種群數量普遍不高,多數國家都隻有很少幾百對繁殖種群,並且呈逐年下降趨勢。在一些國家,如羅馬尼亞,則已經完全消失。據1992年冬天在亞洲越冬地的調查,中國白琵鷺隻有892隻。
白琵鷺一般棲息於沼澤地、河灘、葦塘處。在東北、華北、西北一帶繁殖,長江下游和華南一帶越冬。白琵鷺數量稀少,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易危,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的二類保護動物。
今年1月1日,華僑城濕地還首次記錄到另一種珍稀鳥類——黑枕王鹟,工作人員親切稱其為小藍鳥。黑枕王鹟(學名:Hypothymis azurea)屬小型鳥類,體長14~16厘米。雄鳥除腹和尾下覆羽白色外,通體包括兩翅和尾表面幾乎全為青藍色。雌鳥頭頸暗青藍色,背灰藍褐色。中國還未見有與之相似種類。黑枕王鹟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據悉,華僑城濕地目前共記錄動植物共700余種,其中鳥類171種。2018年底還記錄到豹貓種群的繁育,印証位於都市中央的華僑城濕地生態系統已日趨穩定,被稱為深圳灣自然的生物庇護所。(記者 竇延文 通訊員 任若凡 梁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