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廣西兩地山水相連,語言相通,風俗相近,自古以來就有“同飲一江水,兩廣一家親”的兄弟情義。2016年,根據中央部署,廣東省派出以深圳市為主體的廣東省第二扶貧協作工作組,具體負責粵桂兩省區扶貧協作工作,其中深圳市主要負責百色、河池兩市17個縣的幫扶工作。目前,深圳已累計向百色、河池選派黨政干部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1700余人次,投入財政幫扶資金超過32億元,引導社會幫扶資金投入12億元,推動400余家企業到百色、河池投資,投資額超過120億元。至2019年底,已幫扶百色和河池11縣脫貧摘帽、105萬人脫貧。
“深”情厚意,“桂”花飄香。今年,百色、河池剩下的貧困縣也將全部摘去貧困帽子,全面奔向小康。這些成績,是粵桂兩省區和深圳、百色、河池三市共同努力的結果,也包含了1700余名深圳扶貧協作干部人才的辛勤耕耘、無私奉獻。
產業扶貧 助力鄉村振興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貧困地區招商引資,往往受限於交通、政策、資金等因素。但是,曾經挂任河池市委常委、副市長的顧楠洲偏不信這個邪。
在河池3年零3個月的扶貧生涯,顧楠洲積極推動各級財政落實幫扶河池資金累計9.25億元,實施了254個幫扶項目。期間,他多次帶隊到巴馬縣進行調研,努力推動建設“深圳巴馬大健康合作特別試驗區”。
2018年9月4日,在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實施聯席會議上,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簽署了《支持河池市加快推進“深圳巴馬大健康合作特別試驗區”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協議簽署后,許多來自深圳和珠三角其他城市的企業紛紛前往。截至目前,已有41家企業落戶,提供就業崗位超過2000個,為促進巴馬縣域經濟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每一個扶貧干部的心中,都有一個產業興旺的夢。2017年,林華興從深圳前往廣西挂任靖西市委常委、副市長,當沿著崎嶇山路驅車近兩個小時來到中越邊境村——大莫村時,他驚呆了:群山封閉、資源匱乏、環境惡劣。
林華興想,如果不研究產業、不發展產業,百姓怎麼脫貧,群眾如何致富。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靖西邊境線長,這是優勢,必須要揚長避短,於是林華興開始著手謀劃在龍邦口岸旁邊建設跨境合作產業園。
2018年11月,深圳龍崗區產服集團與廣西萬生隆公司簽訂協議,挂牌共建深圳龍崗—百色靖西龍邦跨境合作產業園。萬生隆投資常務副總裁黃澤民說,項目的發展理念很好,推動了產業轉移,吸引深圳以及東部企業在靖西落地投產。
3年時間裡,林華興通過資金、技術、市場對接,幫助靖西發展村集體經濟項目60多個,援建了3個大規模農業產業園及多個中小型農業產業園,涉及水果、桑蠶、花卉、中草藥、養豬、養牛、肉鴿養殖等產業,構建了靖西現代農業產業的支柱和基本架構。
無論是大產業,還是小項目,隻要能脫貧能致富,都是好產業、好項目。陳文志挂任百色西林縣委常委、副縣長時,搖身一變,成為了“養蜂專家”,當起了“養蜂縣長”,成就了“甜蜜事業”。
西林縣地處桂滇黔三省(區)結合部,境內有3個自然保護區,山林多達450萬畝,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全國生態文明工程示范試點縣”,是個“天賜蜂場”。
養蜂不佔地、不費力,對土地和水資源匱乏的西林農民來說,是一個精准扶貧的好產業。自此,陳文志與蜜蜂結下了不解之緣。
從調研試點到技術培訓再到產業化發展,陳文志充分利用粵桂扶貧協作資金,大力支持貧困村發展蜜蜂養殖,先后帶動1500余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養蜂,為西林縣闖出一條精准扶貧的好路子。
就業扶貧 把崗位送到家門口
易地搬遷,解決了“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問題,但怎麼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目標?扶貧干部推動把車間搬到家門口、把崗位送到家門口。
在東蘭縣易地扶貧搬遷點向陽新城,廣西東蘭校園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車間裡,女工們正在緊張地忙碌著。她們的家就在向陽新城樓上,上班就在樓下扶貧車間,孩子就在旁邊的東蘭深圳龍華小學上學。
今年31歲的貧困戶黃東雨來自東蘭縣三石鎮,以前居住在偏僻山區,如今她是向陽新城就業扶貧車間的縫紉工。她說,現在每月收入兩三千元,還能夠照顧家庭,未來生活充滿了希望。
3年多來,廣東省第二扶貧協作工作組利用粵桂幫扶資金援建了109個扶貧車間。去年3月,在《中國向貧困宣戰》大型扶貧紀錄片中,東蘭縣的“子母扶貧車間”模式成為廣西唯一入選拍攝的扶貧典型案例,全國隻有8個扶貧典型案例入選拍攝。
2017年,深圳第二技工學校開始在靖西招收貧困生到深圳就讀。“剛開始的時候,當地群眾並不理解、不相信我們。”林華興說,當時他親自上陣參與宣傳動員。
貧困學生黃承志成為其中的一名受益者,一個貧困學子從大山走上世界技能舞台的故事,成為林華興挂在嘴邊的驕傲。
黃承志由於家庭困難面臨輟學,經過林華興動員,選擇到深圳二技校免費學習。通過學習,黃承志在2018年中國技能大賽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中,以木工項目廣東第一、全國第五的好成績入圍中國集訓隊,成為貧困學子奮發有為的典范。
在黃承志勵志故事的影響下,深圳成了山區學子向往的地方。林華興說,3年多來,深圳為廣西招收了1000多名貧困學生,培訓了2.5萬人,幫助37.56萬人到東部就業。
2019年底,顧楠洲、林華興等扶貧干部結束挂職,新一批扶貧干部接過脫貧攻堅的接力棒,孟強就是其中一員。
“田東縣還有293戶882人未脫貧,還有龍邦、關國、梅林和隴祥4個深度貧困村未摘帽。”這是挂任百色田東縣委常委、副縣長孟強心裡時刻記著的一組數字。
今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對田東縣這個勞動力輸出大縣影響巨大。孟強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推進復工復產。當疫情開始緩解時,他看到群眾外出務工無門路,急在心頭,當即聯系了坪山區和田東縣人社部門,開通“坪山—田東就業直通車”招工軟件,並帶領多家企業到田東招工。
田東縣大部分外出務工目的地是廣東。孟強著手開展外出務工群眾摸排工作,調查群眾就業意向,組織安排免費“愛心專列”和點到點包車,將返崗復工人員安全送到廣東就業。同時,安排深百協作資金100萬元用於補貼田東縣貧困農民工返崗交通費用。
“感謝孟縣長為我們提供班車,免費送我到深圳打工,今年雖受疫情影響,但實現穩固脫貧沒啥大問題。”田東縣思林鎮定陽村村民黃偉感激地說。疫情期間,田東縣共輸送返粵務工人員2157人,其中貧困人口572人。
教育扶貧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扶貧先扶智,才能斷窮根。
東蘭深圳龍華小學由深圳市龍華區對口幫扶援建。如今,該小學已正式招生辦學。學校現開設12個教學班,在校生584名,其中300多名是貧困生。
2019年9月,深圳市及羅湖區投入4000多萬元建設的西林縣羅湖實驗小學正式招生辦學。目前在校學生2275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1697人,留守兒童501人。陳文志還積極推動兩地開展10校結對,羅湖區先后選派11位名師到西林長駐支教,建立2個省級名師工作室﹔面向社會招募支教志願者3名,通過深圳“新知青”公益基金會選派59名師范類畢業生到西林支教。
3年來,羅湖為西林舉辦了各類教師培訓班11個,共培訓教師412人次﹔不定期組織結對學校老師送教上門25批310人次,有效提高了西林的教育教學水平。
“扶貧先扶智,應該先扶孩子。”今年3月,孟強得知林逢鎮一對姐弟,父親入獄服刑,母親離婚而去,兩姐弟依靠低保相依為命,於是第一時間前去探望。
面對兄妹倆家徒四壁的環境, 孟強流淚了。他決心幫兄妹倆一把。為了不讓他們輟學,孟強自掏腰包每月定期提供500元生活補貼,讓姐弟倆安心讀書。他還把這份愛心傳遞到更多孩子身上。截至目前,孟強和妻子已經認領13戶21個貧困孩子,為他們捐資助學,其中多數是單親和孤兒。
他希望,教育能真正幫助貧困山區的孩子,讓知識改變他們的命運。(記者 林捷興 通訊員 莘祖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