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北環自行車道。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近日發布《深圳市自行車交通發展規劃(2021-2035)》(以下簡稱”《規劃》“),為深圳發展自行車交通確立了16項具體目標,提出38項具體措施。據透露,至2025年深圳設置自行車道的道路佔比將超過30%,2035年則將進一步提升到50%以上。全市將獨立新建6條自行車快速路,12條干線主廊道,自行車信號系統有望在深南大道、寶安大道等主干道開始試點。
自行車出行佔比要超一成
《規劃》明確,自行車交通將是深圳綜合交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交通方式同等重要,將構建“安全、連續、便捷、舒適”的高品質自行車交通系統,倡導市民“365天天騎行”,將深圳打造為“自行車友好城市”,實現至2035年,深圳自行車出行佔全方式的出行比例達到10-15%﹔軌道交通進出站客流總量中使用自行車接駁的比例達到10%-13%。
為此,《規劃》構建了一套具有深圳特色的自行車友好城市指標體系。其中包括:至2025年和2035年,深圳設置自行車道的道路佔比(除高快速路以外)要由目前的11.2%,提升至30%以上和50%以上﹔設置物理隔離的自行車道長度佔自行車道總長度的比例,要由目前的不足20%,提升至30%以上和50%以上﹔軌道站點出入口及公交站50米范圍內自行車停放點覆蓋率由現狀的不到一半,提高到70%以上和90%以上。
構建跨區自行車通勤系統
《規劃》透露深圳將構建跨區或跨片區自行車通勤系統,並兼顧休閑健身、體育競賽等需求,逐步形成自行車骨架網,吸引中等距離小汽車出行轉向自行車。具體措施包括加快推進龍華-福田、龍華-南山跨區自行車道試點建設﹔開展葵涌-大鵬、蛇口-留仙洞、鹽田-龍崗、福田-羅湖等跨區自行車道詳細規劃﹔結合廣深高速公路改造契機,研究利用橋下空間打造高架自行車通道﹔結合碧道和綠道規劃建設,打造茅洲河碧道、濱海旅游公路、環龍華綠道、光明綠環、寶安山水核心圈、坂田郊野公園連通道等一批特色自行車旅游休閑路徑,加強與城市自行車道的銜接等。除高快速路主道外,其余道路均應規劃建設自行車連通道,保障自行車路權。
推動自行車信號系統試點
推動自行車信號系統、自行車過街橫道、自行車提前等候區等建設,先行在深南大道、寶安大道、東門北路等自行車流量較大且有條件的主干道開展試點。
構建由“配建停車場+立體公共停車場+路側停放點”組成的自行車停放設施供給體系,重點針對停放需求較大的既有軌道站點、交通站場、城中村、主要辦公商業區、公園等場所,挖潛天橋底、綠化帶、建筑退線空間等邊角用地,規劃建設一批高品質立體自行車公共停車場。
試點建設自行車公園
推動已建設自行車道的公園、景區等休閑、旅游場所對騎行者適度開放﹔針對深圳灣公園、仙湖植物園等節假日人流密集的公園,可採取節假日自行車騎行預約、禁止入園等限制性措施。將試點建設自行車公園,依托國家政策,鼓勵並引導自行車運動健身場所的規劃建設,組織國際、國內大型自行車賽事。(記者 肖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