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深圳各區地標 看特區前行腳步

2020年10月10日08:42  來源:深圳商報
 
原標題:數深圳各區地標 看特區前行腳步

  2000年的福田中心區。韋洪興 攝

  2020年的福田中心區。喬舟 攝

  國貿大廈燈光秀。鄧飛 攝

  地王大廈。歐岳琦 攝

  京基100大廈。 京基集團提供

  建設時的后海灣。

  現在的后海灣。

  重修后的大梅沙海濱公園沙灘上,“DAMEISHA”拼音字母已成為游客新的“打卡點”。黃順 攝

  恆明珠金融大廈。趙川 李丹 攝

  “灣區之光”摩天輪。趙川 李丹 攝

  2011年8月深圳大運中心建成。廖萬育 攝

  2020年深圳大運中心。佳兆業 供圖

  深圳北站動工建設時的場景。

  高鐵樞紐深圳北站。

  坪山文化聚落。劉錦城 攝

  光明大街雙向兩車道時期場景。

  光明大街雙向四車道現狀圖。

  保護工程完成后的南門街。大鵬古城博物館提供

  上世紀90年代的南門街。大鵬古城博物館提供

  深汕海洋智慧港。

  在40年的發展歷程中,深圳各區誕生了一批地標性建筑,從國貿到地王,從平安金融中心到春筍。這一座座地標,不僅是那個年代的精神符號,也見証著深圳向現代化國際化城市邁進的步伐。這一座座地標,在斗轉星移之間傾訴著歲月往事,在風雨洗禮之下彰顯著城市性格。

  福田

  20年前荒蕪地 如今深圳第一樓

  平安金融中心在2016年以592.5米的高度晉升深圳第一高樓,當之無愧成為福田新地標。對於深圳人來說,平安金融中心不僅是金融領域的圖騰,更是深圳面向世界的一張名片。

  在深圳中心城區,無論你身處哪條街道,平安金融中心總能在不經意之間闖進你的視野,成為城市群中最奪目的主角。“來深圳,一定要到平安金融中心雲際觀光層去走一走,看一看!”作為眾多旅游人士向往的“打卡”網紅地,在平安金融中心116樓的雲際觀光層,可以3600鳥瞰深圳四面八方的景觀與城市風貌。

  2000年韋洪興拍攝的這張照片(題圖左),福田中心城區還是一片荒蕪﹔而2020年用同樣視角拍攝的福田中心城區,拔地而起的一座座摩天大樓,成就了深圳摩天大樓最密集、最壯觀的深圳CBD,平安金融中心更是憑借高度和體量成為深圳CBD最耀眼的存在。坐落在福田中心區的平安金融中心,主要作為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自用物業,該集團目前為2.1億個人客戶和5.6億互聯網用戶提供金融生活產品及服務。

  這兩張照片,見証了時代發展,見証了福田蝶變的歷史。福田區搶先布局搶抓金融產業發展機遇,成長為中國三大金融集聚地之一。目前,福田持牌金融機構佔全市近七成,各類金融機構高度集聚,有位列“世界500強”的平安集團、招商銀行等,還有國內規模最大的証券公司中信証券,以及位居全國資產管理規模前列的南方基金、博時基金等,聚集了全市80%的創投機構、300多家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著全國30%以上的資本。福田作為金融高地、資本高地,是深圳總部經濟最為發達、經濟效益最高的區域。

  羅湖

  國貿大廈創奇跡 京基100續傳奇

  1985年,國貿大廈落成,成為當時中國第一高樓,並以“三天一層樓”的建設速度創造了中國高層建筑史上的奇跡,被譽為“深圳速度”。國貿大廈成為20世紀80年代深圳城市標志,“深圳速度”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奇跡被載入史冊。國貿大廈以方形塔樓為主體,共有53層,樓高160米,是國內建成最早的綜合性超高層樓宇,成為深圳接待國內外賓客的重要景點和“深圳經濟特區的窗口”“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征”。

  1994年動工、1996年竣工的地王大廈,是羅湖區一座集辦公、商業於一體的超高層綜合性建筑,創造了中國建筑史上的新深圳速度。大廈共69層,樓層總高383.95米,是當時亞洲第一高樓,也是20世紀90年代深圳最亮眼的城市名片和地標建筑,當年很多內地游客來深,都會慕名來參觀這座高聳入雲的亞洲第一高樓。

  2011年,與地王大廈直線距離百米之隔的京基100大廈封頂,並以樓高100層和441.8米的高度成為深圳第一高樓,也是當時世界第八高樓。京基100大廈的誕生源於蔡屋圍老圍的更新改造,由京基集團傾力打造,國際著名建筑設計公司英國TFP和ARUP擔綱設計,是全球知名的摩天地標。

  羅湖蔡屋圍的地標傳奇還在繼續。2013年立項的蔡屋圍統籌片區更新改造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中,今年將局部動工。作為深圳傳統金融商業核心區,蔡屋圍統籌片區規劃依托“珠三角國際門戶”的戰略構想,對標紐約曼哈頓、香港中環等先進城區,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示范區。未來,蔡屋圍有望誕生深圳新的城市地標。

  南山

  海上世界有故事 春繭春筍有美譽

  海上世界——明華輪。1983年8月,香港海通有限公司、招商局蛇口工業區旅游公司等共同投資,在蛇口六灣碼頭將“明華”號大型客輪改建為海上多功能娛樂中心。如今,海上世界已成為一座應有盡有的國際濱海新城,由“明華輪”及“海上世界廣場”兩部分組成。

  深圳第一家五星酒店——南海酒店。1986年3月26日,南海酒店正式開業。酒店由招商局和香港美麗華集團共同投資建設。酒店以其巨帆般的獨特建筑設計及怡人的海灣園林美景而別樹一幟,曾榮獲亞洲建筑設計獎。

  南海酒店曾是深圳特區第一家涉外豪華酒店。1990年,中國內地首次評選星際酒店,南海酒店被評為全國第一批、深圳第一家五星級酒店,並被譽為深圳酒店管理的“黃埔軍校”。

  2017年7月,南海酒店華麗轉身,升級為深圳蛇口希爾頓南海酒店——南海翼,設有218間客房,其中包括122間套房和31間公寓。

  灘涂蚝田崛起標志性建筑——“春繭”與“春筍”。2000年,南山的后海還是一片灘涂蚝田。隨著后海金融總部基地和南山商業文化中心的建設,這裡崛起一座座標志性建筑。

  2011年3月,深圳灣體育中心施工,作為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主要會場之一,外形酷似“春繭”,享有“北有‘鳥巢’,南有‘春繭’”的美譽,成為南山乃至深圳的新地標。

  “春筍”大樓於2012年10月份籌劃並開工建設,在2017年竣工完成,主體高度達340多米,頂尖頭部分為合體形建筑材料筑成。大廈的施工難度大,各方面指數也是世界最高水准。

  鹽田

  海濱公園打卡地 重修之后更美麗

  今年國慶僅1日至3日,大梅沙海濱公園便累計接待游客近12萬人次。這裡,依舊是游客們來深圳的重要“打卡點”之一。

  大梅沙海濱公園於1999年6月18日建成,三面環山,一面臨海,中間則是平緩開闊的沙灘。剛建成的公園總面積36萬平方米,其中沙灘全長1800米,沙灘總面積18萬平方米。大梅沙海濱公園擁有深圳最長的海灘,海水清澈,沙灘廣闊,沙質細軟。

  2018年受台風“山竹”影響后,大梅沙海濱公園進入重建階段。目前,公園重建一期項目已完工,正式恢復全面開放。

  大梅沙海濱公園此次改造的標准非常高,重建工程設計方案採取國際設計競賽的方式進行,設計理念具有前瞻性。該方案以風、光、水、沙等因素作為整個方案的主線索,突出自然生態修復保護,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重新改造后的大梅沙,開放區域由原來的14萬平方米擴大至現在的18萬平方米,游客不僅可前往浴場親海戲水,新創設的“雙泳區”更可容納3000人同時“下海”。蜿蜒而上的風信廊橋是重建后的一個打卡點,游客可以走上去吹吹海風,遠眺怡人的景色。此外,“DAMEISHA”字母、海風劇場等,也都讓人耳目一新。經過大刀闊斧的重修之后,如今的大梅沙海濱公園與歷史相比,僅留下7個迎風舞蹈的“願望天使”作為唯一保留的“歷史遺產”。

  鹽田建區時間雖短,但本土文化元素豐富,其山海資源一直都是轄區的一張亮麗名片,可謂碧水藍天皆風景,山海相依綠意濃。鹽田以“山、海、城、港”系列的優美風光,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去年,鹽田區獲評首批“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目前,該區正全力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寶安

  “灣區之光”摩天輪 國慶“燃爆”朋友圈

  剛剛過去的中秋及國慶節小長假期間,位於寶安灣畔、面向前海的歡樂港灣濱海文化公園“燃爆”深圳人朋友圈,並一舉榮登抖音熱度排行榜。其中,位於濱海文化公園內,造型別致,集觀光、娛樂為一體的“灣區之光”摩天輪,成為深圳最具標志意義的時尚打卡地,並成為目前寶安區當仁不讓的地標性設施之一。

  據了解,寶安灣畔、面向前海,高達128米的“灣區之光”摩天輪,是深圳首個摩天輪,共設有28個轎廂,每個轎廂面積約16.8平方米,可容納25人。

  剛剛落成、建筑高度達230米的恆明珠金融大廈,一舉刷新了深圳西部建筑的高度。作為寶安區首個超過200米的建筑,恆明珠國際金融中心這個擁有3600無遮擋景觀視野的深圳西部新地標,將為發展金融服務業和總部經濟提供高端產業空間。

  記者了解到,項目所處的寶安區新安湖、龍井片區地理位置優越,歷史上曾經是寶安區的經濟文化中心,享有盛名的寶安金融街、建安路商業街都在這裡。周邊商務、商業、休閑配套匯集,銀行眾多,是寶安區目前金融機構最為密集的區域。區域將以“一心一軸雙核”規劃,將恆明珠金融中心作為寶安中心區及創業路軸帶上的核心引擎,構筑區域產業中心。

  光陰荏苒,40年間,深圳從邊陲農業縣蝶變成為國際化大都市,並向著全球標杆城市邁進。寶安緊隨深圳發展步伐,不斷前行。近年來,寶安區大力推動老城區舊改,中洲中央公園、華盛盛薈、勤誠達22世紀、中糧大悅城等一系列高端項目相繼建成。此外,寶安歷經3年多,在昔日芳草萋萋、人影寥寥的灘涂之地建成具有國際化特色的綜合性城市開放空間——濱海文化公園。這些璀璨奪目的嶄新地標,為城市經濟發展注入活力的同時,也大幅提升了城市品位,並完善了城市功能。

  龍崗

  大運中心天下聞 龍崗精彩不一般

  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讓深圳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而位於龍崗區的深圳大運中心作為主賽場,更是讓世人的目光聚集到龍崗這座“后起之秀”的城市身上,龍崗城區面貌也因大運會而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龍崗城市發展一躍“跨十年”。就像當年深圳大運會的口號“從這裡開始,不一樣的精彩”一樣,龍崗與深圳大運中心的精彩故事也從這裡開始。

  9年過去了,大運會的光芒萬丈雖已逐漸退去,但大運中心所在的龍崗區經濟社會發展依然高歌猛進,續寫著深圳發展的華麗篇章。

  隨著龍崗區體育產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2019年,龍崗區更是獲評“2019年度最佳體育投資城市”,深圳大運中心作為龍崗的體育賽事舉辦場所,助力龍崗區構筑深圳東部“文化高地”。

  龍崗堅持高端與普惠齊頭並進,近三年開展樓宇馬拉鬆、城市定向賽、戶外運動休閑節、磨坊深圳百公裡徒步等群眾體育品牌活動和全民健身活動近3000場次。而大運中心作為一個運動“地標”,各類惠民賽事都在此舉行,倡導市民開展運動健身的健康生活方式,也給龍崗人帶來了最好的幸福感和歸屬感。

  龍華

  深圳北站新名片 灣區門戶新風採

  倘若深圳是很多年輕人夢想的起點,那深圳北站無疑就是無數深漂赴深打拼的第一站,它承載了太多人對於深圳的第一印象。

  2007年,深圳市在原鐵道部站房招標的基礎上開展了北站樞紐工程可行性研究,並開始動工建設。2008年12月23日,新深圳站正式命名為“深圳北站”。2011年12月26日,深圳北站正式投入使用。

  隨著高鐵時代的到來,深圳北站的配套設施日益完善,地標作用日益彰顯。目前,深圳北站是華南地區佔地面積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也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的重要節點,同時深圳北站南接香港西九龍,北接廣州南站,地理位置優越,是廣深港高鐵重要的一站。這個每天向全國各地輸送數以萬計旅客的地方,一張嶄新的名片向世人展現它獨特的風採。

  深圳北站不僅是一座車站,更是一座城。

  按照規劃,未來北站地區將從交通樞紐進化為新的城市樞紐中心,在實現城市基礎設施升級、融匯高度復合的公共功能的同時,實現產業活力與自然活力共生,打造會聚多樣人群、多元共創的大灣區交薈門戶。

  坪山

  “坪山文化聚落”地 實力出圈有溫情

  讀一本書、看一場展、聽一張黑膠唱片……家住坪山的徐巧選擇打卡坪山文化聚落,以這樣愜意的一天為中秋、國慶“雙節”假期畫上完美的句號。

  坪山文化聚落展現出澎湃的文化活力,因為文化,越來越多人認識坪山了解坪山,近距離感受到這座城區的文化魅力。

  坪山成立行政區以來,堅持“正而新、小而精、特而亮、惠而美”的文化發展路線,坪山圖書館、坪山美術館、坪山大劇院競相開放,不斷給大家帶來驚喜。

  高品質的文化事業,可以讓人實實在在地看得到摸得著,讓人身臨其境,坪山文化聚落的活力折射出一個城區新精神地標的崛起,也意味著一座“近悅遠來”的文化之城的誕生。

  坪山文化聚落以實力“出圈”,在文化聚落的各個文化空間,高品質的文化活動一場接著一場,更讓坪山有了可鹽可甜可以觸摸的溫度,讓更多的人通過文化認識坪山這個城區的魅力。

  文化的發展呈現出創新坪山熱氣騰騰的發展態勢,坪山文化聚落是坪山所獨有的文化印跡,將為坪山城區的發展帶來榮光和動力。

  光明

  光明大街連未來 才俊筑夢科學城

  每一個光明人記憶中,都有一段關於光明大街的故事:“光明工會籃球場上難忘的球賽”“光明招待所美味的乳鴿”……光明大街是原光明農場最熱鬧繁華的商業中心,也是現在光明區的地標性道路。

  作為貫通光明中心東西的交通大動脈,光明大街將拓寬成為一條雙向六車道的通達道路。道路改造完成后,將進一步完善光明街道“三縱兩橫”的路網格局,縮短光明中心區與光明科學城的空間距離,未來成為一條通往科學城的“夢想大道”。

  啟動光明大街建設,是加快光明中心區開發建設的關鍵環節。光明中心區作為光明科學城的國際化高品質公共服務區,未來將打造成為深圳北部中心的“城市心臟”。光明大街拓寬改造工程,對於優化光明區中心的城市格局、完善交通體系、提升城市品質具有極強的推進作用。

  大鵬

  “鵬城之根”有遺存 向海而興看大鵬

  “大鵬所城”是深圳別稱“鵬城”的由來,距今已有626年歷史。這裡是國內現存最完整,仍有原居民居住的明清海防遺存。

  上世紀70年代,所城內居民逐漸遷至周邊的鵬城村居住,城內建筑也逐漸破敗。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后,所城相關保護工作也列入了日程。2001年,大鵬所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底,深圳最年輕的功能新區——大鵬新區成立后,文旅成為新興產業。2017年11月,以大鵬所城、較場尾民宿小鎮和東山寺為核心的大鵬所城文化旅游區正式亮相。

  2019年,該旅游區游客接待量首次超過500萬人次,游客滿意度顯著提升至90%,並捧得第四屆“數說深圳”年度盛典“2019年度深圳‘備受關注’旅游景點”。

  向海而生,向海而興,在“雙區驅動”的重大戰略機遇下,深圳海洋資源最豐富的大鵬新區著力打造科技創新灣、海洋經濟灣、濱海文旅灣以及大鵬半島主題旅游景區“三灣一區”。

  深汕合作區

  深汕高度正崛起 老區快步變特區

  作為深圳第“10+1”區,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在新城起步之初就以產城融合發展思路開建一系列城市地標,為這片熱土注入品牌文化力量,為新城高質量發展提供高端辦公及商業商務配套支撐。

  147米高的特區建發·東部新時代已經封頂,設計高度211米的上海綠地集團深汕綠地中心和248米的深投控創新中心正拔地而起,三座地標接連刷新“深汕高度”乃至廣東粵東地區的天際線。

  一艘“諾亞方舟”即將揚帆啟航,一座海洋“太空艙”蓄勢騰飛,深汕海洋智慧港項目已基本建成,將構建具有灣區影響力的海洋產業集聚區,成為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新亮點。

  自2018年12月16日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正式挂牌成為深圳第“10+1”區以來,這座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探路的新城終於穿過迷霧,揭開由深圳負責全面建設管理的華章。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區黨工委、管委會始終搶抓“雙區驅動”重大歷史機遇,傳承深圳質量、標准、速度、精神,復刻深圳基因,以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加速實現與深圳政策貫通、交通互通、資金融通、人才暢通、民心相通的一體化發展新格局,逐步實現農民變市民、農村變城市、老區變特區,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東部門戶、粵東沿海經濟帶新中心、深圳自主創新拓展區和現代化國際性濱海智慧新城。(劉虹辰 徐麗 王斗天 鄭愷 黃順 黎曉欣 趙川 李丹 潘文婷 何鑫 吳素紅 白冬 劉育鑾 鄧紅麗 劉晶 瑤張琦 張妍 馬駿德 劉淑芳 左佛亮)

(責編:劉淞菱、陳育柱)

關注我們

掃碼關注我們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