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區景色宜人,綠意盎然,碧水共藍天一色。受訪單位供圖
從空中俯瞰,大沙河宛如一條玉帶,河岸兩邊綠樹成蔭。 記者 寧杰文 攝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命名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的公告》,深圳市南山區榜上有名,榮獲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這是繼去年11月獲評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后,南山區獲得的又一項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榮譽。至此,南山區成為廣東省唯一獲得兩項生態文明建設國家級殊榮的行政區。
南山區有何秘訣?日前,記者從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南山管理局獲悉,近年來,南山區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走出了一條“讓保護更嚴格、讓發展更充分”的高質量發展新路。“綠水青山繞城 金山銀山筑城”的生態故事正在這裡上演。
推進綠色生產、生活、生態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提升
初秋的深圳,涼風漸起。在深圳市南山區招商街道海月社區共建花園馨月園裡,51歲的社區居民張建正在清理著太陽花枯葉……在她身后,白色姜花散發著清香,藍色太陽花優雅綻放,種類繁多的綠植環繞,一片生機盎然。過去,這裡一片臟亂,如今已建起了社區花園,居民還自發組建綠色家園志願隊,守護生態環境。
變化始於行動。近年來,南山區扎實踐行新發展理念,狠抓生產、生活、生態三個關鍵,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著力構建綠色生活空間,積極營造綠色生態環境,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提升。
綠色經濟體系的大樹已結出果實。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南山區生產總值突破6000億元,增長7.6%,總量連續三年跨越千億級台階,連續七年位居廣東省區(縣)第一、全國第三。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南山區的萬元GDP能耗和萬元GDP水耗持續降低,走在全國前列。
隨著多項措施的推進,南山區生態文明創建工作全面開花。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南山管理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南山區已建立九大垃圾分類分流體系和全國首個垃圾分類智慧督導平台—“E嘟在線”,實現“集中分類投放+定時定點督導”﹔2019年,南山區垃圾分類減量率達32.13%,居全市前列﹔全區創四星級宜居社區總數達99個,覆蓋率98%以上﹔公共交通100%純電動化。
聚焦水、氣、土三項重點工作 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從空中俯瞰,大沙河宛如一條玉帶,河岸兩邊綠樹成蔭。傍晚時分,市民三五成群漫步河畔,在鬧市中享受河流帶來的靜謐。
近日,記者沿著大沙河畔走訪發現,昔日讓人“掩鼻而過”的河道,如今已成為市民休閑的樂園。河面的漂浮物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清澈的河水和煥然一新的步道。
從污水橫流到水清岸綠,大沙河的治理是南山區水環境治理及生態環境向好的縮影。近年來,南山區扎實推進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三項重點工作,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在水環境治理方面,南山區堅持系統思維,實施“點+線+面”源頭治理,科學推進全流域治水。在“點源”污染防控方面,推進雨污分流全覆蓋,累計完成993個小區、49個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實現全域河流脫黑脫臭。在“線源”污染防控方面,南山區注重推進轄區重點河流支流清污全分離。
大氣環境治理亦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一環。一組數據印証了南山區大氣環境治理的實效:近年來,南山區在南山熱電廠實施全市首個“熱電聯產”項目,每年減少11000噸重油使用﹔完成媽灣電廠煙氣脫硝改造,SO2、NO2等污染物排放水平全球最低﹔轄區工業鍋爐100%完成清潔能源改造﹔施工揚塵全面落實“七個100%”管控。
隨著大氣環境治理系統工程的推進,南山區大氣環境持續向后,全區PM2.5連續七年下降。2019年,平均濃度降至24.5微克/立方米,優於世衛組織第二階段標准。
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面,南山區全面推進轄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制定並發布《南山區土壤環境保護和質量提升行動計劃》,詳細規劃了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質量調查、土壤污染源頭綜合防治等八大方面18項具體工程等,打好淨土防御戰。
政府、企業、公眾多方參與 南山生態文明建設成果遍地開花
生態文明不僅體現在城市顏值的提升、生態環境的改善,還體現在社會民眾的參與,人文環境素質的提升。
深圳市南山區生態環保青年志願者協會會長龔小森是“沙河·尚”護河治水U站的一名志願者。2017年6月起,龔小森就利用業余時間負責U站的志願工作。她時常和其他志願者監測河水水質,守護河道清潔。如今,U站“河小二”已發展成為一支護河治水的專業隊伍,每月參與護河治水服務的志願者從初期不超過200人到如今超過上千人。
呵護生態,傳播文明,在南山已深入人心。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南山管理局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南山區組織社開展綠色系列創建,建成綠色企業、醫院、社區等124個﹔成立全國第一家自然學校——華僑城濕地自然學校,直接參與公眾超8.3萬人次﹔建成國家、省、市綠色學校共計111所。
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生態環保工作,科學嚴謹的頂層設計尤為重要。近年來,南山區出台《深圳市南山區生態文明建設規劃(2016~2025)》,編制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實施方案,做好頂層設計,全方位描繪南山生態藍圖。同時,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率先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政府績效考核范圍。
企業亦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南山區還注重鼓勵企業爭做綠色發展領跑者、生態文明先行者,為國家和社會貢獻更多綠色GDP。比如,推行企業“環保主任”制度,由其承擔企業內部環保管理職能。
強烈的生態自覺意識和高效的運行機制,讓南山在生態文明建設上有了強有力的支撐,並在多個領域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如今,生態文明建設按下“快進鍵”,綠色發展駛入快車道。改革一如既往成為主基調,創新始終如一成為主旋律,生態環保攻堅的動力越發強勁。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南山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南山區將努力探索發達城區“兩山”高水平轉化路徑,共繪“綠水青山繞城 金山銀山筑城”的生態畫卷,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新貢獻。(記者 吳潔 見習記者 鄭淑儀 通訊員 陳鍵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