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晚,剛滿18歲的深圳患癌女孩曹依婷不治離世,其遺體被送往深圳大學醫學院,成為深圳第515位“無語體師”。
2019年初,曹依婷確診脂肪肉瘤。兩年來,多次的手術和化療、放療手段沒能阻擋癌細胞瘋狂擴張的速度。病痛之下,她決心捐出遺體和眼角膜,開啟“第二次”人生。此后,曹依婷的遺體將成為醫學研究的重要樣本,她的眼角膜也將為他人帶來新生。
“孩子,媽媽為你驕傲,願天堂再也沒有病痛。”10月22日凌晨,曹依婷母親胡鳳在朋友圈寫下了短短的一句話。前一天晚上7點,曹依婷吃過晚飯,喝了兩口橙汁,突然陷入淺昏迷狀態。一切來得太快了。深圳市器官捐獻協調員高敏接到醫生電話,匆匆趕來時,曹依婷已經徹底失去了意識。高敏找到病房裡僅剩的一根橡皮筋,幫曹依婷梳好頭發,系上了辮子。她知道,曹依婷是個愛美的女孩。
醫院走廊站滿了送別曹依婷的人,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深圳大學醫學院的老師也來了。“現在病魔真的要拿你沒辦法了,你不會再有痛苦了。”高敏在現場為曹依婷舉行了一個簡單而隆重的告別儀式。“你現在可以去醫學院,跟那裡的哥哥姐姐一起去深造,去實現你美好的心願。”隨后,眾人向曹依婷及其家屬深深鞠躬。
送走曹依婷的時候,胡鳳在一旁失聲痛哭,身體止不住哆嗦,全靠著丈夫的撐扶。起初,曹依婷提出捐獻遺體和眼角膜的想法時,胡鳳還以為她只是隨口說說。“想讓爸爸媽媽知道我在用另一種方式活著。”懂事的曹依婷是家裡的“貼心小棉襖”,她希望,能夠通過另一個人的眼睛看到另一個世界,看著妹妹長大、看著爸爸媽媽走出悲痛,重新出發。
彌留之際,曹依婷習慣地趴在病床上,壓著傷口止痛。她愛唱歌,幾天前,她給來探望她的人唱了一首《負重一萬斤長大》。“為什麼不偏不倚,選中我一個?”如歌中所唱,曹依婷也曾有過掙扎。醫生告訴她,脂肪肉瘤發病率十萬分之一,她想不明白為什麼得病的會是她。她跟高敏談未來的人生規劃,畢業了要找份好工作、幫妹妹上大學、成家立業,還有俗話說的“父母養我小,我養父母老”。后來她想通了,“人生自古誰無死,既然要走為什麼不走得更有意義些?”
曹依婷在深圳長大,她覺得深圳就是她的家。“她年紀太小了,給她一次機會吧。”因為脖子上的腫瘤體積大且過於靠近大血管,曹依婷輾轉多地求醫未果,深圳的主治醫生排除困難,為她進行了一次風險極大的手術﹔深圳技師學院的老師、同學聽到曹依婷患病的消息,發動全校力量組織捐款﹔不少網友也在為曹依婷加油打氣,祝願奇跡的發生……面對大家的善意和關愛,曹依婷直言“無以回報”。她想捐獻骨髓,但年齡不夠﹔她想捐獻器官,但癌症患者又無法捐獻器官。還能捐什麼?讀藥學的她想到了捐獻遺體。“希望以后能研究出對抗脂肪肉瘤的藥物,給更多人帶來生的希望。”曹依婷說道。(記者 羅世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