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角樓、八角樓、登雲書院……一幢幢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掩映於青山綠水之間,置身其間仿若踏上穿越之旅。在河源市東源縣,有一個遠近聞名的網紅村——仙坑村,依賴於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近年來,仙坑村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力打造省一級的新農村示范村。2019年9月,仙坑村獲評廣東省“十大美麗鄉村”。
仙坑村
仙坑村地處康禾鎮北部,生態優美、民風純朴。和大多數貧困村一樣,由於地處偏遠,集體經濟薄弱,仙坑村被列為省定相對貧困村。自2016年5月鹽田區與東源縣開展對口幫扶工作以來,駐村扶貧工作組依托深厚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基礎,狠抓幫扶產業和民生項目落實。目前,全村58戶貧困戶、貧困人口181人已全部脫貧,脫貧率達100%,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3萬元。2018年,扶貧駐村工作隊獲得“廣東省2016-2018脫貧攻堅突出貢獻集體”榮譽稱號。
仙坑村
仙坑村
綠色發展擦亮鄉村振興“底色”
作為鹽田區與東源縣精准扶貧重點打造的示范村,仙坑村精准扶貧工作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2016年9月,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胡春華到仙坑村視察,對該村精准扶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根據指示精神,扶貧駐村工作隊研究制定精准施策方案。目前,在鹽田區政府、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等多方支持下,已累計投入扶貧資金1366萬元。
仙坑村
朝著改善人居環境、建設宜居鄉村的目標,仙坑村緊鑼密鼓地完成赤南公路、牛古潭橋、村庄自來水、村道拓寬及硬底化、農田水利建設、村庄綠化美化亮化、仙坑游客服務中心等28項民生工程,尤其是赤南公路的改造升級,基本解決了仙坑村公共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問題,徹底暢通了村民出行“最后一公裡”,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獲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極大提升。
仙坑村
文旅結合探索鄉村發展新模式
歷史資源顯示,仙坑村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村內20多幢清代客家方形圍屋,古建筑和客家文化遺產保存完好,曾被授予“廣東省古村落(客家地區)”稱號、列入住建部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其中八角樓作為仙坑村最早的古民居,是目前所發現的東江流域歷史最早的、防御性最強的客家民居建筑,被列為廣東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這為仙坑發展旅游文化產業、重振古邑新風打下了堅實基礎。
依托這樣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基礎,2019年,仙坑村委會聯合旅游有限公司,利用仙坑現有的旅游資源優勢,以中小學生鄉村調研和體驗農村生活為切入點,做起了鄉村旅游這篇大文章,古村旅游項目也為東源鄉村振興和旅游發展增添了新的形式和內容。“目前,我們正計劃以‘下鄉三農體驗’為依托,在已有的古建筑為主體的參觀基礎之上,整合鄉村閑置農田,開發成學生農趣體驗基地,進一步增加學生在鄉村的體驗感。”駐村第一書記劉啟煜說。
仙坑村
“產業+游學”實現精准扶貧
“客韻詩畫裡,茶緣仙坑村。”康禾茶在當地小有名氣,曾歷經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朝作為朝廷貢品,康禾貢茶的制作技藝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我們發掘當地資源優勢,結合仙坑村傳統產茶區優勢,投入150萬元產業幫扶資金建茶園。”劉啟煜介紹,2017年,按照“公司﹢農戶”模式,仙坑村打造了以有機茶種植、加工、銷售及休閑養生為一體的“仙坑客家紅生態茶園”產業基地,每年可為村集體和貧困戶帶來經濟效益24萬,解決了500多名貧困勞動力就業問題,帶動65戶貧困戶200多貧困人口脫貧。2017年,該項目獲評河源市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十佳精准扶貧項目”。
為持續增加群眾收入,扶貧駐村工作隊還積極發動社會力量,助力鄉村振興。2018年7月,萬科集團到仙坑村實地考察,形成“鄉村振興+持續造血”的幫扶思路,為仙坑村量身定制了“6+1”實施方案,項目總預算5000萬元,在古建筑修繕保護、歷史文化傳承、藝術內容導入、人文自然景觀升級改造等方面開展援建﹔同時,引入專業旅游團隊運營仙坑村旅游資源,引導學生下農村、干農活、搞調研從事農事活動,策劃“農民豐收節”等項目形成一條具有特色的鄉村旅游研學發展道路,村企攜手在帶動群眾致富上初見成效。僅2019年至今,仙坑村就已累計接待研學人數超2萬多人次,正常運營后,預計每年接納人數可超7萬人次。
仙坑村
特色民宿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
鄉村旅游是產業扶貧的重要載體。近年來,駐村工作隊因地制宜創新文旅扶貧模式,動員村民利用仙坑閑置的農戶民居房間資源,開發打造一批民宿,以此提高村民村集體經濟效益。2019年,該村共接待來自珠三角學生共計3000人次,帶動農戶68戶,實現戶均增收2萬余元。
今年65歲的何老伯是首批參與房屋改造的農戶之一,家中的3間房如今被拿出來用作名宿,經過一番簡單整修裝飾,小小的房間看起來也是溫馨感十足。去年10月,何老伯家中接連接待了好幾批前來仙坑村旅游打卡的年輕學生。“我家一次可接待12個人,一天三頓伙食,差不多60塊錢,加上住宿費30塊,算下來,每個人日均消費不到100塊錢。”掰著手指頭,何老伯這樣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對於何老伯這樣沒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家庭來說,這些收入足夠讓家中的經濟情況大為改觀。
仙坑村
計劃打造廣東首家鄉村旅社
隨著仙坑村知名度日益提升,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稟賦,使其產生規模化發展效應,成了當前扶貧工作組思考的首要問題之一。記者了解到,為深入實施鄉村研學點扶貧產業項目,當前,仙坑村正探索“萬家民宿”發展模式,推動當地村民為游客提供食宿、游樂等接待服務。“第一期計劃征集約60戶本村農戶參與投資開發與打造,每戶可住10-12人,同時通過完善工商注冊手續和完善管理條例,打造廣東首家可一次性容納700人的鄉村旅社,帶動村民收益。”劉啟煜告訴記者。
“通過村、企‘手牽手’,仙坑人氣越來越旺,旅游品牌越來越響,村民有收益,說明‘鄉村旅游’項目是有生命力的。”劉啟煜滿懷信心地說,接下來,將依托仙坑古村的古建筑、歷史、人文、鄉村農業等豐富的旅游資源,打造、完善研學教育、親子游、自駕游等市場需求旺盛的項目,繼續完善南粵古驛道仙坑段、民宿、野炊區、各農事體驗區等基礎設施的修繕和建設,加大旅游產品在珠三角等目標市場的宣傳、推廣力度,與村民共謀發展,力爭走出一條有仙坑特色,同時也是可持續、可復制、可推廣的振興之路。(記者 陳琳君)